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那难以忘却的记忆 荆州志愿者讲述汶川地震救援故事

来源: 荆州晚报 2013-04-25
 
  志愿者与解放军一起清理灾民倒塌的房屋(资料图)。

  废墟上的脊梁((水彩水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水彩画)

  “至今我还经常梦到当时的场景。那里的山青水秀,那里的一片废墟,那里的悲声哭泣,一块块零碎地压过来。”

  4年前,结束在汶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工作后,熊哥就对其他队员说,一律不准接受媒体采访,而他在回家后的朋友聚会也拒绝再提。

  4年过去,他并未放下,经常睡梦醒来感觉喘不过气。

  地震后11天,带着登山装备出发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八级地震,地震灾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有数万人在这场灾难的瞬间逝去,有数十万人因这场灾难失去至亲、无家可归。

  5月19日,戴老师的日记里写到,“现在似乎只想在两个地方待着,爸爸妈妈的怀里,救灾现场。这样好像才可以安慰自己”。

  她赶紧与荆州红十字会联系,申请做志愿者。戴老师的决定得到了周围许多朋友的支持,不少人都想参与其中。由于参加救援的志愿者需要有良好的心理与身体素质,经过挑选后,最终选定了九人。5月22日,红十字会很快通过了他们的申请。

  随即,大家通过荆州红十字会与什邡县、北川县救援部队取得联系,组成了志愿者救援队。队伍核心力量是荆州登山协会会员,另外还包括一名医生、一名教师、一名野外生存专家。

  5月23日,志愿者救援队伍正式出发。戴老师说,出发那天,单位领导和同事们一直将他们送到了高速公路路口,一一惜别。“当时我们带的东西非常多,平均每人都是一个60升的背包,2个驼包。每个包达60斤以上。”戴老师说,包里带的装备非常齐全,50米的登山绳、下降器、安全带、冲锋衣裤等,都是平时户外运动专业工具。除此之外,包里还有各类药品、食物等。

  “想要做一名合格志愿者,需要准备的有很多,完善的装备,还有与当地的接洽,一个都不能少。”熊哥说。

  铺路搭桥样样都会,解放军看中了我们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专业知识,才能应付复杂的灾区情况。”熊哥说。

  5月24日,志愿者们到达四川,“我们从市区往北川的路上,看到的那一幕幕,大楼的废墟,孩子们残破的书包,救护人员匆忙的身影,刺鼻的消毒水味……真的好希望那一切都不是真的。”志愿者救援队成员小孙回忆到。

  到达北川县擂鼓镇后,为了避免余震来袭,志愿者们只好在一个学校内的篮球场上搭帐篷扎营。余震不断,房子不能住人,村民也不会搭帐篷,只能睡在马路边。

  “当时去灾区救援的志愿者很多,但想真正参加到救援队伍中,并不容易。”小孙说,灾区野战军、空降兵云集,如果没有一定专业能力,在那只会给解放军们添麻烦。在一次救援中,由于山体倒塌村子被埋,救援的路一直走不通。而且当时山体非常不稳定,余震不断,还下起了大雨,致使山路更加泥泞不堪,不时有石头从山顶飞下来,十分惊险。大家靠着平时户外运动的经验,每个人都带着头盔,眼睛要时刻注视5至10米的前方,看看是否有落石。

  “速度与敏锐的观察非常重要。”小孙说,一般人很难做到这点。志愿者们拿出了自己的装备,铺路搭桥全由自己完成。“解放军看中了我们的能力,当时让我们全体队员都来帮助救援。”小孙略带欣慰地说。

  划竹筏爬山路,帮灾民运送药品

  村里食物、药品匮乏时,就得去镇上领物资。当时北川那有一个堰塞湖,“我们只好找来竹筏,划到镇上去。”熊哥说。那段时间,他们经常往返医院和驻地之间运送药品。去一趟就得四个小时,由于水太凉,熊哥在那时落下了颈椎病。

  “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时就手脚并用,一步步爬着往上挪;下山时,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为了给灾区人民送去急需的药品和物资,他们将药品和物资分开,每人背三四十斤,跟着解放军的步伐前进。就这样,10公里的山路,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5个多小时。“看到灾民用上我们带来的药品和物资,路上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乌有。”熊哥对记者说。

  受邀分享食物被村民的乐观打动

  “在灾区我们似乎只知道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会去做,扛药品、搭帐篷、建学校、走访村民、上山探路、帮军队往山里运送物资、拆危房、卸车、捡垃圾……似乎感觉不到累,也感觉不到伤悲。在那里,做事是我们唯一的目的。”熊哥对记者说。

  “饿了吧?一起吃点。”灾民们最缺的就是水和食物,但让熊哥他们没想到的是,一路上,不时有灾民们把食物和水往他们手中塞。

  有次,当大家运送完物资回到北川时,已近中午1点,有的灾民正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午餐。当时交通严重受阻,北川县擂鼓镇的部分食物全靠村民用肩一点一点地背进灾区。“但灾民们看到我们时,仍热情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午餐。”戴老师说,在那里没有看到眼泪,更多的是在田里耕作的村民,以及大家聚在一起时的笑容。

  “当我们问他们的食物还能维持多久时,他们都十分乐观地说,‘没关系,不能全麻烦你们,你们也辛苦了,政府已经在陆续为我们送食物了。”话毕,眼泪早已在志愿者眼中打转。

  擂鼓镇的村民乐观、朴实,让志愿者们深刻受感动。“好像只要对他们帮助一点点,他们就会非常满足。”在当地,他们还资助了一个双亲残疾的孩子的学费。孩子的一脸纯真,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大家替孩子还清了家里所有的债务。他们希望,孩子长大后也要坚强乐观,不要被苦难和压力所改变。

  作者简介

  马国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荆州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大校军衔。籍贯陕西绥德,出生地吉林长春。15岁开始得到刘柏荣、程宝泓、谢源璜等大师指导,在油画、中国画、水彩画等创作上均有可喜成果。作品五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展,先后被《解放军报》、香港《文汇报》等多家媒体刊登。

  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马国旗先后创作过多张抗震题材的作品,他的油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水彩画《废墟上的脊梁》,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共同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决心,表达了对灾区人民和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的崇高致敬。  (记者伍丹)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