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国宝档案》荆州寻珍之告地书:揭秘楚人生死观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3-06-23

  荆州新闻网消息:近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推出的系列节目《荆州寻珍》,给大家介绍了一件文物,它是写在竹片上的一封介绍信。这可不是一封普通的介绍信,它的用途非常特殊。那么这封介绍信究竟是写给谁的?它有着怎样的用途?它的主人又是谁呢?

  1975年,考古人员对荆州城北约五公里处的,楚国故都纪南城凤凰山168号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和现场勘探结果推断,这座古墓很可能埋藏有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尸。在地表以下八米深处,考古队员接触到了椁[guǒ]盖。在汉代,一般棺材外面还有一到两层由多块木板组成的外壳,这层外壳被称为椁,在椁室中除了放置有棺材,还盛放有随葬器皿。可以说,外面的这层椁板是棺材的一个保护层。

  由于有裂缝,外棺很轻松地就被打开了,可是内棺的开启却异常费力。内棺被三道麻布紧紧包裹着,麻布表面还刷了一层生漆,将棺盖封得严严实实。大家赶紧找来木楔子,用小锤轻轻敲击,棺盖被慢慢打开了一条缝,一股难闻的气味瞬间弥漫了整个房间。大胆的医生迫不及待地将手伸进去摸索,忽然她大喊:“哎呀,我摸到他的手啦。”

  根据体检结果,专家推测,死者年龄大约在60岁左右,身高1.67米,体重52.5公斤。除毛发和指甲外,身体保存相当完整,不仅如此,专家发现,连他的耳膜都还在,而且老人口中的32颗牙齿整齐牢固。这位神奇的老人究竟是谁呢?

  现场的考古专家突然想到,他们在清理椁室里的随葬品时,曾在椁室的头箱中发现了一片长23.3厘米,宽4.4厘米的竹牍[dú],上面依稀有字的痕迹。竹牍,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用来记载文字的较宽竹片。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赶忙对这片竹牍进行了清洗,并且做了脱色[sè]处理。竹牍上的字迹开始逐渐清晰起来。专家发现,这几行汉隶小字的内容非常有趣。

  这封信出于汉文帝13年,也就是公元前167年的5月13日,江陵县县丞给黄泉之下的官吏开具的介绍信中说:阳间有一个叫做“遂”的五大夫,他死了,和男奴28人,女婢18人,轻车二乘[shèng],牛车一辆,公马四匹,母马二匹,骑[qí]马四匹,带着人、马、财物到阴间报到,希望阴间接纳他,并给他与在阳间时相应的职位。从这片竹牍上可以得知:墓主人名“遂”[suí],这和印章所提供的信息相吻合。而且还得知,这位老先生是江陵西乡 市阳里人,生前的爵位为五大夫。那么五大夫的爵位究竟有多高呢?专家说:在汉代,爵位分二十级,“五大夫”在汉代的二十级爵位中,属第九级爵,他生前爵位和现在的副厅级差不多。

  作为西汉丧葬习俗中的一部分,告地书比较常见。 2007年发掘的荆州谢家桥1号汉墓中,也发现了一封写给阴间的书信。从出土的木牍可知,墓主人下葬于公元前183年,是一个名为“恚”【huì】的女人,和168汉墓的遂[suí]大夫是老乡,都是江陵县西乡人。她的四个儿子都有一定的爵位。他的大儿子昌,爵位最高,为郎中大夫;专家说这可是在中央任职的京官儿。母凭子贵,老太太过世之后,儿子们不但为她陪葬了丝绸、漆器等众多物品,而且还请地方官吏特别写了1封给阴间的书信,希望阴间官吏能对她有所关照。

  如今,遂大夫静静地躺在荆州博物馆的展厅中,他的尸身历经两千余年仍保存完好,引来各方游客的惊叹。遂大夫的下葬时间要比长沙马王堆的西汉老奶奶辛追夫人早10年多,是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具西汉男尸。专家说,正是由于深埋、密封和防腐药剂的作用,才使老人的尸身保存得如此完好。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