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湖北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 荆州地市级第一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3-11-18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根据最新公布的2013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显示,在全省83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以城市拥有数量来考量,我市有10个产业集群被列入,位居全省市(州)之首,襄阳、宜昌分列二、三位。

  在全省17个市(州)中,荆州以10个排第一,襄阳、宜昌分别以9个和8个列第二、第三,武汉和黄冈、咸宁均以7个并列第四,恩施、鄂州、随州均为3个,仙桃、潜江、天门均有2个,神农架1个。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被列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10个产业集群,分别为(字幕)荆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监利食品产业集群、石首楚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松滋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公安县塑料新材产业集群、洪湖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沙市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荆州开发区白色家电产业集群、荆州市荆州区拍马林浆纸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到2012年底,有8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过50亿元,其中,荆州市汽车零部件、监利食品、荆州区石油机械3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汽车零部件是我市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集群之一。目前,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另据荆州日报报道:在全省17个市(州)中,荆州以10个排第一,襄阳、宜昌分别以9个和8个列第二、第三;武汉和黄冈、咸宁均以7个并列第四;恩施、鄂州、随州均为3个,仙桃、潜江、天门均有2个,神农架1个。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被列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10个产业集群,分别为荆州市(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监利食品产业集群、石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松滋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公安县塑料新材产业集群、洪湖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沙市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荆州开发区白色家电产业集群、荆州市荆州区拍马林浆纸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到2012年底,有8个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过50亿元,其中,荆州(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监利食品、荆州区石油机械3个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荆州(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是我市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2012年,集群有规模以上企业67家,拥有恒隆、法雷奥、神电、湖北车桥、环宇等龙头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6亿元。

  据介绍,荆州成长型产业集群个数位居全省市州之首,体现出荆州通过狠抓产业培育,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质效提升明显,显现出较好成长性和较强发展后劲。但列入的产业集群,仍以荆州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上,荆州仍需加大力度。

 

  楚天金报讯(记者张军)今年我省有多少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昨日,省经信委回答,83个。以城市拥有数量来考量,荆州、襄阳、宜昌分列前三位,追赶意味强烈,武汉排在第四。

  据最新公布2013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显示,尽管全省重点新兴产业集群分布并不平衡,但以襄阳、宜昌等省域副中心为代表的城市正在发力追赶。

  在全省17个市(州)中,荆州以10个排第一,襄阳、宜昌分别以9个和8个列第二、第三。武汉和黄冈、咸宁均以7个并列第四。而恩施、鄂州、随州均为3个,仙桃、潜江、天门均只有2个,神农架1个。

  新兴产业集群明显具有转型升级特点。武汉拥有7个产业集群中,东湖高新区有二,分别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光通信产业集群,是单一区域拥有成长型集群最多的,加上江夏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显示出武汉新兴产业集群明显转型升级。

  各市(州)新兴产业集群也在传统优势产业上提升,如襄阳在发展轴承、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同时,进一步在电机节能控制、汽车摩擦密封材料等产业集群延伸。

  从全省布局看,一些新兴产业集群出现了重复建设现象,如食品加工,在襄阳一个城市,老河口和宜城均在发展同一产业集群;再如服装产业集群,武汉(黄陂)、黄石、荆州(沙市)、孝感(高新区、汉川)、黄冈鄂东(英山、黄梅、龙感湖)、咸宁(赤壁)等六市均有,其中孝感、黄冈均在两地以上发展,类似的现象在汽车零配件产业也有出现,表明在发展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同时,各地更要有全省一盘棋的思维,注重产业链完善,形成地区间产业集群的相互补强优势,共同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附后:

  201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荆州上榜名单(9个)

  荆州市(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荆州开发区白色家电产业集群

  荆州市沙市区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

  松滋市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

  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

  公安县塑料新材产业集群

  石首市楚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洪湖市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据《经济日报》10月15日报道

  湖北荆州承引项目着眼高端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在从深圳转移到湖北荆州开发区的伟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宪看来,是“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而公司一年前将38条生产线全部转移至荆州,更是走出了一步抢占未来发展新高地的“好棋”。

  去年2月,荆州获批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继安徽皖江、广西桂东等四区域之后,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根据规划,到2016年,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19亿元,年均增长将达到17%以上,并辐射带动荆门、天门、潜江、仙桃等地相关开发区。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是产业提升和发展壮大的过程,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湖北荆州市进一步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

  去年10月,以伟特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组团落户,开创了荆州电子信息项目引进之先河。今年,荆州趁势而上,充分发挥伟特电子有限公司等首批落户荆州的大型电子企业的示范效应,引来一批电子企业。3月,长江液晶投资11亿元生产液晶显示屏及电子触摸屏等;5月,深圳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打造以空间通讯科技为核心的“中国天谷”;6月,凯乐光电公司1号拉丝塔,成功生产出了荆州历史上第一根光纤……。记者在荆州开发区看到,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荆州打造出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通讯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只是荆州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荆州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5%;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4.9%,荆州港集装箱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28.8%;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85.5亿元,同比增长31.1%。指着这份成绩单,荆州市委书记李新华说,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加速了海外和东部地区的产业向荆州聚集。

  “届时,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6%上升为12%。”荆州市市长李建明告诉记者,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也是产业提升和发展壮大的过程,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全市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李建明坦言,荆州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过低,因此要发展工业产业,带动一产和三产的全面发展。另外要大力发展科技,同时利用科技优势和实力,来实现科技创新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7月10日,全球汽车安全系统行业龙头企业——日本高田株式会社落子荆州,这是荆州从“长三角”地区承接的首家全日资企业。高田株式会社会长高田重久说,公司决定把在中国的第三个生产基地放在荆州,相中的就是这里物流、人力资源、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等多方优势。承接东部沿海企业,荆州首先打造良好的“一硬一软”的环境。

  硬环境在优化承接条件中造就。荆州加快构建功能完备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开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总里程近1700公里,汉宜铁路动车通达全国,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机场迁建提上议程。

  园区产业承载力大幅度提升。今年上半年,荆州全市开发区控管面积已由一年前的180余平方公里拓展到400余平方公里,投资强度从亩均100万元提升到300万元。

  软环境在创新变革中提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荆州全方位的无缝对接——信息对接、产业对接、环境对接、政策对接,实现审批流程减免,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政策优惠。同时,加强政务服务,全市行政审批环节由67个减少到23个,审批资料由226份减少到91份,从注册到开工时限由156天压缩到60天以内。“5个工作日完成注册手续,半个月完成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现场一天一个面貌,‘荆州速度’令人拍手称绝。”深圳华讯方舟负责人说,公司董事会已决定加大在荆投资力度,将部分中高端研发项目搬至荆州,过渡厂房也调整为永久性厂房。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在落户的同时也完成了产业升级和品牌提质;本地企业在对外开放中引进技术和资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在落户的同时也完成了产业升级和品牌提质。从荆州往中西部运出的每台冰箱,物流成本要比从沿海出货便宜30元。这对家电行业来说是巨大的利差,美的因此不断扩大荆州基地的产能。本地企业在与对外开放中引进技术和资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江汉油田四机厂主产探油和采油设备,其产品在陆地7000米、海洋9000米的地下可找到石油并进行开采,相关产品远销俄罗斯、印度等。日前,列入国家重大专项的3000型成套压裂装备研制及应用示范工程在该厂问世,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油气开采技术强国;菲利华石英玻璃公司是家高科技企业,其透波材料用在了神舟系列飞船和战斗机上。董事长邓家贵表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在示范区获批伊始,荆州市委、市政府即对示范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产业承接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高端承接、创新承接、集群承接。”一年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纷纷落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荆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8.8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6个。

  另据《湖北日报》11月11日报道

  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 荆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图为: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迎来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重庆等地的嘉宾相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廖志慧 实习生 罗天娇

  9日,来自北京、上海、重庆,以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的官员、专家学者,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加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办的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研讨打造长江经济支撑带这一热点话题。智慧流淌,思想交锋,嘉宾观点精彩纷呈。

   优化长江经济带 对外开放战略格局

  在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战略新背景下,湖北应更加积极主动抢抓“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供的发展机遇,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从国内开放、国际开放两大层面,再创湖北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新格局,将湖北长江经济带建成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开放高地,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一是加大“湖北长江经济带”整体营销力度,加快“引进来”步伐。“区域营销”已成为区域经济理论前沿和实践热点,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咨询报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中曾专辟“示范区的区域品牌战略”一章,谋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整体营销方略。湖北应积极谋划省域“长江经济带”整体营销,整合利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会展平台等资源,推介湖北长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与区域价值、规划发展远景、产业基础与政策资源,集聚“注意力资源”,提升区域吸引力,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为湖北经济发展注入持久活力;鼓励湖北企业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推广湖北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品。二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湖北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引导和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支持湖北优势企业跨省域、跨国界扩张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培育一批总部植根湖北的“中国企业”和“国际企业”;引导湖北工程设计、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提升工程设计服务和对外承包工程服务的质量,重点培育“国际工程设计之都”国际服务品牌。

  坚持“对内(国内)开放”和“对外(国际)开放”并重发展。一是不断优化对内(国内)开放的地区结构。继续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以各类开发区、示范区为平台,特别是利用好“湖北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战略平台优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新背景下,坚持“招商选资”原则,积极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科学有序地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沿海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上海联动发展,推进上海—武汉双核型空间结构构建;充分利用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向西转移国策蕴含的发展机遇,主动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和互动,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特别是沿边地区开放开发。二是不断优化对外(国际)开放的国别结构。在“开拓欧美日韩”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东盟、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开放,利用国际市场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海关总署自今年11月1日起在全国海关实施全面深化区域通关业务改革,货物通关模式将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拓展到“属地申报、属地验放”,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湖北省应经营好“汉新欧”国际班列,将武汉建成为湖北及周边省份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商品出口的集散地,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坚持“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发展。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在继续加强商品贸易的同时,积极发展服务贸易。重点培育壮大武汉等中心城市文化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等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辐射力,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上海自贸区的挂牌运营,揭开了中国实施自贸区战略促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的序幕。国务院明确表示,自贸区的建设可示范、可复制。湖北在积极与上海自贸区对接、联动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武汉自贸区方案认证和上报工作,争取早日获批,为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增添新平台。

  特约评论员吴传清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导。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小组成员。 

  长江经济带  中国新未来

  重庆工商大学原副校长廖元和对长江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在武汉出生、读书,在重庆工作、生活,在长江边已生活了近70年。“长江流域是中国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也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最可靠的保障。”廖元和说,不仅如此,长江流域还是近代工业的摇篮,从上海江南造船厂,到汉冶萍公司,到中国三线建设工业,长江流域的工业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它是未来中国现代工业完善产业体系的希望所在和支撑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则从自贸区的视角解读长江。“国家选择在上海建立首个自贸区,就是因为长江流域在其身后,为其提供支撑。”

  健全共同市场  要素自由流动

  在把长江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过程中,如何既推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又实现产业升级?

  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说,皖江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实际效果表明,不仅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省内区域差距也有很大的缩小。

  程必定提出,承接产业转移,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克服产业转移的区域黏性问题。

  杨建文建议,上海自贸区方案中提出要在上海建世界五百强亚太营运中心。营运中心就像一个操盘手,长江经济支撑带要争取成为这个“盘”。

  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说,要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关键是获得经济优势,一是建立全流域开放的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自由贸易的共同市场。二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供“长江产品”和“长江服务”。

  设立管理机构  建立联动机制

  面对长江水资源环境污染问题,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傅春忧心忡忡。她说,长江流域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及化工基地,应建立流域内政府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建立生态安全保障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行政分割问题较为突出,区域之间尚没有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产品要素和资源制约流通受到限制。

  面对“九龙治水”的现行长江管理体制,杨开忠建议,借鉴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经验,着手研究建立长江流域管理局,推动长江流域更加高效、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地发展。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马建华认为,除了建立长江流域管理局,还要建立若干机制,包括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

  中国梦的发展浪潮正在长江母亲河奔涌,让长江更好地造福人民,让人民永远拥有健康长江,是长江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建设支撑带  共圆“长江梦”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许克振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技术经济学会联合举办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研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新支撑带的重大战略规划,共同营造加快长江流域开放开发、促进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传递的是正能量,升华的是凝聚力,释放的是生产力,意义深远。

  凝聚共识,坚定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新支撑带的信心和决心

  加快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是大势所趋。从全球竞争、区域发展和经济规律看,要拉动内需、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要求“向内”使劲,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

  加快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正当其时。一方面,国家对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重视前所未有;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实力雄厚,也决定了其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加快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迫在眉睫。长江流域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城市发展不平衡、行政分割问题较为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加剧,给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贡献“长江力量”。

  开放合作,提升中国经济升级版新支撑带的战略思维

  建设长江经济支撑带,要重点处理好五个关系,创新全流域加强合作的体制机制——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普遍性任务,是改革创新、提质增效,通过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各省市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地方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为地方发展加油助力;地方是加快发展的主体,要找准自己的方向,奋发有为,切忌有过度的等、靠、要等被动思想。

  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要建设好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等重点城市集群,积极打造上海、武汉、重庆等三个航运中心,谋划推进“四化”协调发展等重点工作,其他城市和领域,也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

  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合理利用有限的长江资源,学会在开发中保护;也要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承载的动态平衡。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在各地现有规划和政策基础上,继承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推进合作共赢、改革创新,使战略更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克难攻坚,共圆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新支撑带的“长江梦”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物流带。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优势,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以交通枢纽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城市群。

  加快构建产业分工合作带。要发挥好各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推进沿线产业梯度转移,也要在局部地区和若干领域实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率先突破,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集约高效、互动共赢的产业分工合作态势。

  加快形成新型城镇连绵带。要积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既要发挥好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要加快发展一批区域性大城市、卫星城市和中心集镇,形成多层次城市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开放开发先行带。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的载体作用,更好地集聚、配置资源,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江全流域航运网络“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提升开放水平。

  加快构建生态环保示范带。要将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立跨省域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好生命之源。

  加快建设改革创新试验带。要积极探索流域基础设施互通、市场共享、生态共保、要素资源互动等机制,逐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全流域合作,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许克振同志11月9日在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上的讲话节选) (记者廖志慧整理)

 

  江水连民心  江运系国运

  湖北省老领导、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刘友凡

  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的主题为“中国经济支撑带、改革开放新前沿”。论坛的目的在于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升级版支撑带的战略机遇,营造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合作共赢的发展环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带。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长江在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汉新港时作出了“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努力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最近,李克强总理又明确提出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经济支撑带”的构想。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已牵头着手制定《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这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中心。随着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实施,对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的依赖要求越来越高,全流域黄金水道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涉及长江全流域政治经济多领域的宏大命题。全面提升长江航运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建设长江流域大经济区,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积极承接和合理布局沿江经济带,扩大内需和增强经济外向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加快黄金水道建设,亟待解决困扰多年的长江航运“中梗阻”的突出问题,畅通中游航道,提高黄金水道通货能力。近年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建设和上游三峡库区的形成,长江上下游航运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长江航运迎来春天,2015年将提前实现《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规划目标。但同时,宜昌至安庆段航深仅3.5米至4.5米,与上、下游航道相比,标准明显偏低。“中梗阻”问题凸显,成为扼制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瓶颈。三峡船闸于2011年已实现货物年吞吐量逾1亿吨,提前20年达到预计目标,现在正值货运高峰期,船舶在三峡船闸前待闸的时间却长达10天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曾明确提出要加快长江深水航道建设,要打破行政壁垒,尤其是宜昌到安庆这一段,要解决“中梗阻”问题。今年8月,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组织交通、水利等部门的科研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等多家单位,先期开展长江干流武汉至安庆段提高航道标准可行性论证重大课题研究,目前,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力争明年3月提交成果。该课题完成后,学会还将择时组织开展长江宜昌至武汉段提高航道标准可行性论证研究,努力在服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取得新的突破。

  江水连民心,江运系国运,今天从沿海先行到沿江开发,奔腾万古的长江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中国梦的发展浪潮正在母亲河奔涌,让长江更好地造福人民,让人民永远拥有健康长江,这是我们长江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记者熊星星实习生孔峤峤整理)

 

  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倡议

  (2013年11月9日)

  长江万古奔腾,改革发展永不停步。抢抓历史机遇,勇立时代潮头,我们,来自北京和长江沿岸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并提出如下倡议:

  1、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我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在促进沿海经济带转型升级的同时,迫切需要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实现我国经济核心区从单纯的沿海向沿长江扩展,加快形成以沿海沿江“T”字型地域为核心的经济“第二季”支撑格局。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高收入国家的必经之路,是现阶段实现中国梦的空间经济基础。

  2、依托贯穿东西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第二个巨型支撑带,应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按照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长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护长江绿色生态廊道,着力扩大开放、促进东西两头开发开放,创新协调发展新机制。

  3、同饮一江水,共谋新支撑,不断加深流域内部合作,共同建设长江经济支撑带。共同推进区域规划对接与融合,联手绘就长江发展蓝图;共同开发黄金水道,做大做强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打造以水运为重要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共同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分工合作,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的高值、高效、高辐射的流域产业体系;共同消除市场壁垒,推进区域市场体系建设,构建流域统一大市场;共同呵护一江清水,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携手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4、沿江七省二市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抓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区域合作工作推进新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情况通报,共同编制流域发展规划;加强协调沟通,合作推动长江开发保护立法工作;加强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升级再造长江经济支撑带。

  倡议人:

  北京大学教授  杨开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勇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马建华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秘书长  刘振胜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建文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廖元和

  中南大学教授   吴金明

  南昌大学教授  傅春

  安徽省政府参事  程必定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彭智敏

 

  破解三大核心难题

  尤习贵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抢抓新一轮开发开放机遇,湖北需要推进解决三个核心难题:长江干线深水航道、三峡翻坝和汉江梯级开发。

  因航道水深不足,长江中游存在一段280.5公里长的“肠梗阻”。武汉到安庆6米、武汉到宜昌4.5米的航道建设问题,目前已有实质性的进展。交通部要求湖北抓紧武汉到安庆6米深航道改造前期工作,争取“十三五”开始建设。

  第二是三峡翻坝问题。三峡提前19年达到通行设计能力,船舶排队时间从30个小时增至60个小时。解决方案一是新辟通道,打通高速公路,二是强化运输组织和科学调度,提高运输效率,破解黄金水道的“瓶颈”难题。

  最后一个核心难题,则是要加强汉江航道整治。在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长江支撑带方面,要做到三个并重:干流和支流并重,航道和港口并重,基础设施和产业并重,如此才能构筑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记者熊星星实习生孔峤峤整理)

  为长江经济带添砖加瓦

  王忠法湖北省水利厅厅长

  打造长江经济支撑带,就是要重新认识长江作为黄金水道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重新审视在全国“一盘棋”中未曾全部释放的区域合力。

  作为省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利部门要为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设添砖加瓦,提供基础性服务。第一,防汛是“天大的事”,要做好防洪安全工作,提高安全防洪标准和保障,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第二,提高灌溉标准,保障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第三,搞好岸线利用规划,提高岸线使用效率。第四,搞好水库、湖泊的调度,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第五,搞好河道整治,加强采砂管理,为长江航道安全提供服务。第六,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

  长江干流、支流的发展要同等考虑、同等对待,不能把长江经济支撑带的概念囿于一隅,一定是全流域的。(记者陈岩整理)

  打造长江高收入经济带

  杨开忠  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经济的“第二季”,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变。要实现“第二季”的成功跨越和转型,一方面要发挥沿海经济带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适应经济从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趋势,打造长江高收入经济带,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第二季”新的支撑。

  未来7年至9年之内,长江流域经济整体上应该保持在年均9%左右的增长率,否则很难支撑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转型。关键在于抓住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实施两大战略,一是全面深入推进全流域开放的空间一体化,包括:建立健全全流域开放的共同市场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借鉴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经验,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直属国务院的、作为公司实体的长江流域综合管理局;立足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建设武汉、长沙、重庆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推进全流域黄金水道升级版建设,完善全流域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二是发挥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聚集区之一的潜力和优势,建设创新型流域。

  打造长江高收入经济带,应当鼓励城市群发展。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长江流域迄今发育最好的城市群,同时,地处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三纵”的“横纵”结合部,条件好、潜力大,应当列为国家重点城市群建设。顺便讲一点,“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名称培育和发挥品牌优势,建议借鉴“成渝城市群”命名方法,改称“(武)汉(长)沙(南)昌城市群”。(记者林建伟整理)

 

  重振中西部历史辉煌

  刘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其中之一就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西部经济增长跑赢东部,GDP增速保持了两位数。在此大背景下,长江流域经济支撑带作为三大支撑带之一的区域战略的重要性显露无疑。

  中西部开发进入全面振兴新阶段,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就是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之一。该区域位居中部,区位最优,人口最多,潜力最大,意义也最为重大。

  沿海与沿江两大开发轴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的主框架,包括沿海三大核心经济区和沿江两大内陆核心经济区。这些核心区成为人口聚居区和产业集聚带。工业革命带来沿海经济,未来则必将归于全面开发、均衡布局时代。但目前仍是沿海经济时代,内陆复兴时代可能刚刚开始,不能操之过急。

  未来中西部将重振历史辉煌,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没有中西部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那么长江流域该如何发展?硬件上要推进两项内容。一是打造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高质量的长江航运、加速沪汉蓉客运专线建设,打通与其他沿线和沿边地区交通通道;二是搞好沿江城镇带建设。软件上,则要率先建设长江流域一体化市场,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

  利用好上海自贸区建设机会,争取更多自贸区设立,同时争取成为扩大内需和产业转移试点区,通过设立长江流域高层协调机构,使得相关规划能顺利实施。(记者熊星星整理)

  提供支撑给力发展全局

  廖元和 重庆工商大学原副校长、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资源约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而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点工程——南水北调的东、中、西线都与长江流域密切相关,这一地区将成为未来中国水资源的心脏。

  长江上游水电资源占全中国总量的70%以上,从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到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都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变的重要支撑,将提供可靠、强大的清洁能源,逐步改变目前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

  上有“天府之国”,中有“湖广熟,天下足”,下有人间天堂苏杭,作为我国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长江流域也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最可靠的保障。未来,这里完全有可能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靠自己,希望就在长江流域。

  在铁路、公路、航空、管道、水运当中,唯独长江流域的运输体系完善。黄金水道是长江支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作用。

  在对外开放方面,长江沿边开发、沿海开发、沿江开发,将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整合发展。作为近代工业的摇篮,长江流域也将进一步健全产业体系,支撑起从原材料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另外,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它的崛起将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江流域的开发关系到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还关系到美丽中国的生态保障和未来资源、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全局,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记者张珊妮整理)

  要高收入也要低差别

  程必定  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中国现阶段区域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在扩大。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借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

  既要高收入,也要低差别。区域差距的实质是产业发展差距,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缩小区域差距的好办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安徽主要人均指标一直在追赶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的实施,安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皖江与皖北地区的区域差距都呈现出缩小态势。

  长江经济支撑带可借鉴皖江城市带的经验。首先要发挥长江经济支撑带在“纵横”2个方位缩小区域差距的先行作用,“纵向”即加快缩小“东中西”区域差距,“横向”即缩小省内差距;其次是推进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突出通过产业做强长江经济支撑带;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市场作用,释放沉没成本,尊重企业选择,减少行政挽留;四是既要重视承接周期性产业转移,更要重视承接经常性要素转移。(记者刘天纵整理)

 

  发挥“龙头”作用

  杨建文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城市、经济活动密度最高的两大地带。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基本上都是从沿海开始,然后沿内河溯流而上。

  上海及长三角承担着三项重要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在稳定经济的同时率先升级,带动腹地,创造出独特的经验;第二项任务是率先打破行政分割,建立统一的市场环境,再辐射到腹地,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最后一项任务则是实现产业升级,同时推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上海自贸区可以为长江经济支撑带甚至全国做出特别贡献。自贸区扮演了“世界五百强亚太营运中心”和“本土跨国企业支撑基地”两个角色。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而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阶段,企业在走出去时,极其需要一块在境内的支撑基地。上海如果能够扮演好国家赋予它的角色,能为长江流域提供中转和整体性的支撑。 (记者彭一苇整理)

  打造长江水利升级版

  马建华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

  长江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如何打造长江水利升级版?一方面,要着力解决与长江支撑带建设最密切的防洪、供水、河道治理、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保障长江经济带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航运安全。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内的经济产业布局,要与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给生态环境留有足够的水。

  呼吁尽快建立长江流域跨区域和跨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长江治理开发保护和支撑带建设的路线图,建立若干合作机制,包括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记者张茜整理)

  共护生命之水

  傅春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导

  今年鄱阳湖又遭遇非常严重的干旱,水面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吸引了很多新人到鄱阳湖“草原”里去拍婚纱照。

  干旱导致长江水源枯竭,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安全和生态系统修复。除了干旱,近几年污水排放量也迅速增加。沿江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很多石油化工基地,对长江的污染不堪设想。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方面存在着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应建立流域环境保护部门参与的专题工作小组,专家小组开展具体合作。要借鉴莱茵河的经验,建立联合研究机制,集体攻关。(记者彭一苇整理)

 

  到了发力放“箭”的时候

  张忠家  湖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本世纪初看滨海。未来20年看哪里?长江流域和中部地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家“七五”计划中,长江流域就与沿海共同构成了我国沿海、沿江的T型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打造黄金水道,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在京启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当务之急就是要壮大能够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目前,长江流域7省2市正在加紧编制上报材料,为国家出台相关规划作参考。

  由此可见,长江流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长江是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带,如果把沿海岸线比作一张弓,长江就像一支箭。现在弓已拉满,是发力放箭的时候了。(记者陈岩整理)

  构建“一轴三区一带”

  刘蕲冈  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长江流经湖北1060公里,占长江干线总长的1/3以上,打造长江经济支撑带是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湖北长江经济新支撑带开发要抓住重点,协调发展。规划中的区域重点是“一轴三区一带”。“一轴”是以长江为主线、汉江为骨干的发展轴,“三区”是以武汉为中心的武黄段发展区、以荆州为中心的荆江段发展区、以宜昌为中心的宜昌段发展区,“一带”是以襄阳为中心的汉江发展带。在工作重点上,主要是要加快六个方面的工作:加快完善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沿江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沿江对外开放格局,构建沿江绿色生态航道。(记者林建伟整理)

  合作建立航运大市场

  张林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主任

  长江航运里程超过密西西比河、莱茵河和伏尔加河三大河流的总和,但论平均通航千吨级以上船舶的高等级航道比例,国外三大河流分别是50%、40%和75%,长江还不足10%,差距甚远。应对中游航道进行系统性整治,推动6米航道上延至武汉,提升沿江城市合作空间。

  目前,长江流域航运大市场还未真正形成,航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得不到保证。上海、武汉、重庆在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通过上下游合作,打造一条人文和谐的魅力长江。(记者雷闯整理)

 

  区域合作协调发展

  丁凡璋  湖北省三峡办(经协办)副主任

  建设长江经济支撑带,建议从以下方面推进区域合作:

  一是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编制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总体规划,使长江经济带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调互动、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是搭建长江经济新支撑带合作平台,沿江9省市要进一步破除体制壁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要素流动与产业再配置的作用。

  三是要加大对三峡坝区物流建设支持力度。打通长江中上游水路交通梗阻,加快三峡坝区物流建设已刻不容缓。(记者刘天纵整理)

  期许全流域合作

  章俊  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长江黄金水道的新开发,意味着港航企业的春天来了。全流域要有加强合作的紧迫感。

  长江流域可在信息化共享和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两方面开发合作。目前各地口岸信息数据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省市之间可建立区域口岸单位高效协调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形成长江口岸物流“大通关”。

  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同时要加强与铁路、公路的链接,做到铁水、公水联运,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记者雷闯整理)

  中游将是主战场

  彭智敏  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

  从长江经济带内部来看,无论是按照梯度转移理论,还是从现实的基础条件看,长江中游地区理所应当成为我国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改革发展的主战场。

  长江中游城市群,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充沛的水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兼具黄金水道的沟通能力,无可争辩成为城市群的佼佼者。这就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将会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点。(记者刘天纵整理)

  定位“四个长江”

  吴金明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长江经济支撑带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定位于“四个长江”。

  一是建设和谐长江,推进人水和谐,江湖和谐。特别是长江中游,要积极探索处理好“后三峡时代”新的“江湖关系”、“湖河关系”、“电水关系”和“岸水关系”,促进上、中、下游一体化共生关系的形成。

  二是培育生态长江,注重顶层设计,构建流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

  三是打造体验长江,发展以体验农业、体验水殖、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和休闲养老产业为核心的体验经济。

  四是开发数字长江,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流域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广泛性、时效性、科学性,为长江流域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持。(记者方珞整理)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