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国宝档案》“荆州寻珍”之:妙手回春·天书重现

来源: 荆州日报 2013-11-22

视频 《国宝档案》荆州寻珍:妙手回春——天书重现

  【主持人1】

  简牍,实际上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的总称。在纸张被发明之前,简牍是中国书籍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字载体。不过,如今出土的简牍都已经在地下埋了数千年,想要看清楚上面的字,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接下来,我们要带您去了解的,就是能够这些让简牍上的字再次清晰如初的“魔术”。

  【解说1】

  2002年6月,在湖南省湘西龙山县的里耶镇,考古队员在即将被水库大坝建设工程覆盖的河滩上,发现了一口巨大的古井,在清理这口古井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古井中的淤泥里,居然有许多形状,大小都很规则的竹木片。简单的清理掉竹片上的淤泥后,竹片上依稀可见有文字的痕迹,从外形判断,这正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简牍,这个发现让考古队员们十分惊喜。他们继续在古井中寻找,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里耶古井中运出的简牍,竟然达到了上万枚!

  【主持人2】

  就在人们因为获得珍贵的文字资料而欢欣鼓舞时,一个意外的打击降临了。

  在简牍出土后的一个清晨,保管人员像往常一样打开了仓库的门,检查着存放在这里的文物,可当他凑过去仔细看了看简牍时,一声惊叫脱口而出——“这简上的字怎么不见了!”

  【解说2】

  负责这批简牍修复的专家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没有办法将这些简牍的颜色还原,上面的字迹将无法辨认,那么,这些来自古代的珍贵文字资料,将变成一堆毫无用途的破竹片。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研究员方北松是当时负责修复简牍的主要人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的方北松,毕业后进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当他看到氧化发黑的简牍后,立即开始寻找能够脱色,并且还不会影响到竹简上面墨迹的材料,随着试验的不断进行,草酸等原始的脱色化学材料被一一否决,最后,一种叫做连二亚硫酸钠的新型脱色材料在大量试验中脱颖而出。

  【同期:方北松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

  简牍出土以后,在短时间内氧化,怎么让简上的文字看到?需要我们把发黑竹子还原,还原成原来的米黄色,有些办法可以。连二亚硫酸钠,可以使竹子还原本身的颜色,而不会破坏墨迹。因为古代书写用的墨主要成分是碳粉,碳粉成分很稳定,而墨附着在上面主要是依靠碳粉本身的吸附力。连二亚硫酸钠不会脱掉墨迹。

  【解说3】

  可是,当工作人员用一枚无字的竹简做脱色试验时,效果却并不明显。难道这意味着利用连二亚硫酸钠脱色的方法行不通吗?

  方北松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他确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也许是材料配比不够合理才影响了这次试验的脱色效果。于是,方北松进行了大量试验,终于确定了连二亚硫酸钠用于脱色的最佳配比。

  之后就正式开始对这批简牍进行脱色。当带有文字的简牍放进脱色材料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是悬着的。因为,一旦脱色失败,这枚简牍就可能在脱色过程中被毁坏,而这样的损失是他们无法承受,也是无法挽回的。

  简牍被放入脱色溶液中后,所有人都紧紧盯着简牍,观察着它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竹片上面的黑色慢慢褪去,逐渐恢复到了原本的黄色,而上面的字迹,也清晰的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连二亚硫酸钠脱色的方法,成功了!

  【主持人3】

  连二亚硫酸钠脱水的方法成功了,这让简牍修复的专家们都很开心。可是,这些简牍明明出土后就被小心翼翼的存放起来,简牍上的字为什么会消失呢?

  【解说4】

  原来,里耶的地下水水位较高,这些简牍在泥水中浸泡多年,水起到了一定的隔绝氧气的作用。刚刚出土的简牍虽然看起来保存较好,但事实上,经过了水中盐分、微生物等许多物质的影响,简牍早已经受了很严重的“内伤”,所以,在简牍在出土后,一接触到了空气,竹材就迅速地被氧化,呈现出黑色。而古人在简牍上书写所用的墨,也是黑色,字迹混在简牍表面被氧化的黑色中,很难分辨!难怪保管人员会认为,简牍上的字不见了!

  事实上,除了脱色,简牍的修复还包括清洗、脱水以及后续保存等过程。由于南方地下水水位较高,在南方墓穴中出土的简牍经常都是被包裹在泥水之中的,当简牍出土后,首先就是要对这些简牍进行清洗。

  在经历千年的地下浸泡后,这些简牍往往都变得十分糟朽,轻轻一碰,就有可能断成几截,所以清洗的过程中,必须万分小心。为了防止简牍在清洗中断裂,首先要在放有蒸馏水的塑料盒边沿放置一块玻璃板,再将简牍放在玻璃板上,并用软毛笔,反复清理,除去简牍上的淤泥等污物。

  在清洗过后便是脱色,为了保证简牍在脱色后,字迹清晰并且利于保存,还要对简牍进行脱水。

  可当我们看到正在脱水过程中的简牍时,却有些迷糊了,为什么这些要脱水的简牍还是泡在“水”里的呢?

  【同期:方北松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

  我们现在利用的饱水简牍脱水方法,用的是高级醇,就是十六醇这个方法,我们看着是泡在水里,实际上用的酒精,就是乙醇,来置换简牍里的水分,等简牍里的水分被置换完了之后,我们再用十六醇,把简牍里的乙醇置换掉。这些液体看起来是透明的,像水一样,其实不是水。

  【解说5】

  如果只是通过烘烤等办法除掉简牍中的水分,那么简牍很有可能因为失去水分而缩小甚至断裂。所以,专家们想出了通过乙醇和十六醇置换出简牍内部水分的办法,当简牍内的水分被置换出来后,十六醇便代替了原来水在简牍内部的位置,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简牍因为失去水分而变形。

  经过清洗、脱色、脱水的简牍,终于恢复了它们原本的面貌,上面的字迹再次清晰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对于很多考古专家而言,墓葬中有简牍的发现,就意味着,他们很有可能,会了解到一段过去所不知道的历史了。而简牍上的文字记载,则是我们追溯和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比如我们眼前的这几枚荆州谢家桥1号墓出土的竹牍《告地书》,上面写着“郎中五大夫昌自言母大女子恚[huì]死……有诏令,谒告地下丞以从事。……郎中五大夫昌母、家书当复无有所与”等内容。大意是,几个儿子为死去的母亲——恚,申请迁徙到阴间的报告,并且还列下了申请者提供的迁徙人员、物品的清单,提醒地下的人注意接收。这几枚《告地书》是他们给阴间写的书信,儿子们希望阴间的官吏们能对去世的母亲给予关照。有专家戏称,《告地书》简直就是古人写给阎王的一封介绍信。虽然如今我们会觉得这种写给阴间的书信荒诞有趣,但竹简《告地书》却如实的向我们展现了古人的丧葬习俗。

  而有些简牍的内容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这枚汉代的《二年西乡户口簿》,上面写着西乡这里有多少人,并且还按年龄和性别,写了男女各有多少人。这不仅是一件有明确年代、地点以及内容相对完整的户籍,还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户籍简牍中最完整的的一件乡级户籍统计资料。这对于研究汉代时期人口变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4】

  这些历经千年的简牍上,有可能记载的是一个故事,也有可能记述了一段历史。如何让这些简牍脱去沧桑,焕发青春,让人们能够得以再次清楚的看见简牍上的文字,则是经过了简牍修复专家们无数的尝试和努力。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