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湖北“好吃佬精神”打动《舌尖2》 荆州美食将亮相

来源: 荆楚网 2014-04-16

  时隔两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将于4月18日起每周五21时登陆央视一套,开创国内原创纪录片周播模式的先河。

  昨日,《舌尖2》首映发布会在京举行,总导演陈晓卿率主创团队与媒体见面,据他介绍,《舌尖2》让人看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态度,“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美食的渠道,让海内外观众看到中国的人文传统和社会变迁,看到中国国民性格中的倔强、节俭、坚韧”。

  舌尖上的湖北美食

  热干面、豆皮、天门蒸菜都将登场

  《舌尖2》共分为八集:第一集《脚步》、第二集《心传》、第三集《时节》、第四集《家常》、第五集《秘境》、第六集《相逢》、第七集《三餐》、第八集则为拍摄花絮。“我们拍摄的素材远远超过8集容量,未来大家看到平均每1分钟画面是从150分钟里剪出来的”。

  出现在《舌尖1》第一集中的湖北美食排骨藕汤,曾让各地吃货们垂涎不已。《舌尖2》中将有更多湖北美食与观众见面,据记者打探,在《家常》和《三餐》中,天门蒸菜、热干面、豆皮都将亮相。

  “‘蒸’是中国家庭烹调的一种经典形式,厨师让饭和菜一起蒸,能够一起熟,节约了燃料又能保持菜的造型,很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家常》导演邓洁认为天门蒸菜是“蒸”这种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呈现,“天门蒸菜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虽然我们是从家常的角度去说它,但是片子里会呈现很多经典的菜式,像是粉蒸扇贝、粉蒸肉、粉蒸排骨……我们拍摄的是一个普通天门家庭,拍摄了四五天时间”。同样对湖北美食印象深刻的还有《三餐》导演丁正,“我们在拍摄前先去武汉做了调研,了解了武汉比较有特色的几种早点,热干面首当其冲,还有三鲜豆皮、面窝都会出现。武汉人过早的习惯,和认真对待早餐的态度打动了我”。

  舌尖上的中国梦

  厨艺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书写者

  “用纪录片传达亲情的温暖,《舌尖1》我们就在做,但没做到家,《舌尖2》实现了”。谈到《舌尖2》的主题表达,陈晓卿信心满满。在首映式现场,播放了《舌尖2》的两段视频。第一段是来自西藏波密的青年白马占堆,徒手靠藤条攀上40米(约10层楼)高的大树,只为采摘蜂巢,让家人尝到最新鲜的蜂蜜。当泛着金黄色泽的蜂蜜化作一道道色香味的菜肴,连在场记者都感染到了这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的喜悦。

  上海的本帮菜泰斗李家,是导演组寻到的饮食文化典型。在上海浦东三林塘,历经一个世纪,一个家族五代为厨,终成一代宗师。前院是已成为国宝级烹饪大师的爷爷李伯荣琵琶声声,后厨里却是孪生兄弟一片“刀光剑影”,哥哥李巍一手“蓑衣刀法”,能轻而易举让鱼“骨肉分离”;弟弟李悦专攻火候,从虾壳的爆裂声中就能听出该何时出锅,烹调的艺术尽在方寸和分秒之间。陈晓卿指出:“厨艺不仅在厨房,也在处事修养,为人境界。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是唐诗宋词戏曲,也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厨艺也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书写者。”

  舌尖上的国际口碑

  第二季未播先热、未播先售

  《舌尖2》从4月18日起在央视一套开启周播模式,并将在纪录频道、财经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少儿频道播出,最后一期是6月6日,被首映式主持人白岩松戏称为“饱餐后迎接世界杯”。而陈晓卿认为周播的确考验制作团队的功底,“一般而言,敢于周播,表示团队对作品的内在品质信心爆棚”。

  《舌尖2》团队的信心,无疑来源于《舌尖1》和《舌尖2》在海外电视市场掀起的狂澜。在上周举行的戛纳春季电视交易会上,《舌尖2》的巨幅海报在场馆正门占据了醒目位置,而且未播先热、未播先售,不仅海外发行价格大幅超过了第一季,甚至出现了一国多家机构争购首映权的现象。“我们的媒体纪录片,与BBC等现在差距确实还非常大,但是国内、国外观众的审美差异其实不存在,他们的需求是一样的,多考虑观众想看什么就是一种国际表达”。陈晓卿表示看好中国纪录片的前景,“纪录片反映的是现实,而中国这些年的变化让人瞠目结舌”。

  延伸阅读:《舌尖上的中国1》曾用1/5时段介绍洪湖莲藕

  《舌尖上的中国》中,湖北莲藕的介绍占了节目的1/5。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介绍了湖北莲藕、贵州糯稻、云南诺邓火腿、北京鱼头泡饼。有关洪湖莲藕部分,出现在节目的第22分钟,占了整个节目的1/5时段,内容涉及挖藕、排骨藕汤和藕夹等的做法。

  白嫩爽脆的莲藕伴着熊熊灶火在锅中翻腾,煎炸炒煮蒸各种烹饪方式轮番上阵……引得无数观众深夜守候的央视一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一集里将镜头对准了嘉鱼莲藕。湖北藕的出现,让湖北人备感亲近。

 

 

  荆州新闻网综合消息:荆州是美食的天堂,荆州人爱吃、懂吃、舍得吃。从早到晚,大街小巷遍布觅食的人,无论是装修豪华的酒店,还是布局简单的小馆子,从来都不缺少人捧场。说到美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极具特色的荆州“过早”,荆州人过早,过的是一种生活,过的是一种文化,过得更是一种精神。

  荆州人的过早毫不马虎,不像下江人样吃点泡饭,吮吮指头,赶紧出门,也不像武汉人样一碗热干面或者米粉就可搞定,更不像北方人啃窝窝头喝玉米粥那么随便,其种类之多,花样之繁,营养之丰,令人瞠目。荆州过早中最有名的大都源自沙市,比如早堂面、牛肉米粉、豆腐圆子、元豆泡糯米、欢喜坨、糯米包油条等。

 

 

  荆州过早之早堂面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传统过早,已有百年历史。关于早堂面的来历,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是在1895年沙市开埠后,当地一面馆老板根据这里的码头工人因从事体力劳动喜欢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点,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面条。由于码头工人多在凌晨时分到面馆吃面后上工,故得此名。

  早堂面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营养成份的高汤。早堂面如果细分还有“小连面”,“中连面”和“大连面”,划分的标准是加“码子”。

  小编推荐:

  沙市台坊中连面

  来荆州两年了,早堂面吃过不少,唯独凤台坊这家的面,“码子 ”格外的多,味道也是极好滴,希望网友有机会也去试试,保证你满意~~

  

 

  荆州过早之米粉

  沙市的牛肉米粉就没有早堂面那么的讲究,用的是大骨头汤和各种“码子”。基本上就是把米粉倒入滚水里煮熟了再捞起来,放在提前打好酱油,醋,盐,味精的碗里,再浇上牛肉“码子 ”或者猪肉“码子 ”,撒点葱即可食用。

  小编推荐

  从早开到晚的黄家塘牛肉米粉店

  提起黄家塘,想起的总是那家飘香的牛肉面馆,虽然环境不怎么样,但是每天早上总是排着很长的队。黄家塘米粉吃过的人都知道,那是首创码子 牛肉米粉。原料牛大骨加上特制调料熬制成的原汤,味道相当给力!荆州人都晓得,哈哈~~

  

 

  荆州过早之锅块

  意大利有披萨,不少省市有烧饼,而荆州有锅块。锅块香、脆,锅块种类繁多,有“鞋板锅块”(做得大象鞋板)、“牙子锅块”(做得细而长象月牙)、猪油锅块、豆豉锅块、糖锅块等等。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肉馅。刚出炉的锅块,那个香啊,令人垂涎欲滴,不能自拔啊!

  小编推荐

  沙市美佳华后巷的知名锅块小店

  穿过北京中路川流不息的人群,来到美嘉华的后面的小巷。破烂的小巷中,在最不显眼的一条巷子里,我找到了一张脸。一张侧面特别象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汪涵的脸。他,就是做汪涵锅块的师傅。他的锅块,因为他这张和汪涵相似的脸而闻名荆州,许多人象我们一样慕名来而,于僻巷中他的小炉前,吃他的锅块。

  

 

  荆州过早之圆豆泡糯米

  所谓圆豆,其实就是黄豆,我们荆州人都把圆豆叫做“絮豌子”所以圆豆泡糯米又被我们称之为“絮豌子泡糯米”,它是许多荆州人过早(吃早点)时的最爱。

  圆豆泡糯米在当地十分受欢迎,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早餐食品,用猪骨汤浸泡熟糯米、熟豌豆调制而成。成品糯米粘滑,豌豆软烂,汤汁油润,豆香扑鼻,鲜咸中略带辣,开胃爽神。

  小编推荐

 
 

  微博网友在大赛巷吃圆豆泡糯米

  说起圆豆泡糯米这道美味,就不得不提到沙市的大赛巷。大赛巷是一条由满街的美味装点的巷子,多年来,它的名声早已经漫溢出去,更时时勾起不少踏足外乡的荆州人的回忆。大赛巷的圆豆泡糯米更是许多老荆州人的首选,白白的糯米饭,精心调制的圆豆,再浇上用纯正大骨头熬制的浓汤,总能俘获无数的吃货们!

  

 

  荆州过早之米圆子

  米圆子又叫豆腐元子,吃时先用热汤将米元子煮沸,用捞笈子(漏勺)捞起沥干汤水,再投入拌有姜丝、虾米、紫菜、酱油、醋、豆瓣酱、甜酱、辣酱、干萝卜丁、胡萝卜丁、牛肉末、香油等十几种调料的汤碗中,一碗热腾腾、辣熙熙、香喷喷的米元子就做好了,米元子的润滑、调料的香鲜,保管叫你吃了还想吃。

  小编推荐

  荆州文化坊的米圆子店

  米圆子作为荆州的特色小吃,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尤其是那些长年在外的荆州人。冬天来了,又到了吃米圆子最好的季节,文化坊的米圆子小店冬天基本一天可以卖150碗。米圆子圆润的外形,在小店师傅看来有“团团圆圆”的寓意,而冬天里络绎不绝吃米圆子的市民,吃的就是一种乡情。

 

  荆州过早之热干面

  沙市的热干面,和武汉的不同,没有放卤水,加了豆瓣酱和甜面酱,比较符合沙市人的口味。

  小编推荐

  沙市凤台坊热干面

  热干面早上2块5一碗,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2块5着实很便宜。别看小小热干面普通,吃起来却让人停不下筷子,除了面有劲道,酱料也是店家独家炮制的。最令人感动的是,提供白粥,以免顾客吃热干面太干了。这么贴心的举动,真是让人感激涕零。

 

  荆州过早之手工米粉

  如果说黄家塘米粉胜在它的味道和配料,那手工米粉则胜在它细腻的口感。不同于机器米粉,手工米粉,味道更淳朴,并深深融入荆州人的生活。不同于为了适应大批量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机器米粉,手工米粉的口感更加厚实有弹性,而且历史要久远的多,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00年以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工米粉红极一时,不过八十年代机器米粉的出现,一时间给了手工米粉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手工米粉逐渐退居二线。但是人们对于传统的食物,始终是难以忘怀的。选择越多,人们反而越发对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食物产生更多的眷恋。

  小编推荐

  荆州梅台巷手工米粉

  沙市区梅台巷手工米粉店是一家百年老店,没有华丽的装修,也没有高档的桌椅,有的只是简朴和纯正。这里的米粉特别滑嫩,而且有股糯米的清香,汤汁也非常鲜美,现做现卖,总能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捧场。

  目前手工米粉在沙市只有他这一家,别无分号,梅台巷手工米粉已经到工商部门注册了,所有自称是梅台巷手工米粉一律是侵权。

  

 

  荆州街头小“过早”

  顶顶糕

  

  顶顶糕采用大米粉、糯米粉、红糖和桂花等为原料,放入特制的小木格或者竹杯内,置火上蒸几分钟,取出后,用木杵顶出糕块即成。特点是松软带糯,清香味甜,深受老人和小孩的喜爱。顶顶糕这种传统小食越来越少,偶尔在街上才能碰到这种美食。

  油香

  以粳米磨成的米浆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黄豆酱,再加点葱花、细盐,放入模具(勺子)中再放入油中炸熟。炸熟后像个圆圈,表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香脆。陪着豆浆、豆腐脑更是美味可口。

  

 

  欢喜坨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糯米包油条

  糯米包油条又就糍饭团,是荆州地区有名的早点小吃,香黏的糯米裹上酥脆的油条,糯米性温,有滋补作用,尤其对腹泻病人有很好的疗效。

  沙市人还喜欢吃糯米食。在外地糯米食品往往只见到炸糍粑,而在沙市糯米食品五花八门,常见的是糯米包油条。经常看到时髦女士花1元钱买个糯米包油条边走边吃,似乎这样更加时髦。对这些上班属来说,糯米包油条无疑是一种经济实惠,方便而节约时间的早点。

  汽水粑粑

  米粑,又有称米粑粑,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又叫溜粑。因为均已成对合起出售,所以也有称作为对粑。如果在荆州的小巷口看到一辆板车,上面置一大灶,灶上一口大平锅,那就是做米粑粑的了。米粑粑是把大米磨浆后发酵,在平底锅里用小火慢慢烘烤而成的一种小饼。刚出锅的米粑粑外壳金黄焦脆,内肉洁白软润,吃起来糯糯甜甜,十分可口。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