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湖北开出珍珠养殖最大环保罚单 荆州等地将禁养珍珠

来源: 长江商报 2014-12-15

  原标题:湖北开出珍珠养殖最大环保罚单

  “村里没水吃了,现在井水也有味道。”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斧头湖附近的村民王老汉说,以前湖水清澈见底,自从几年前养了珍珠,湖水、鱼塘就再也没有清亮过。在向阳湖镇窑咀村300亩的养殖水面,每个月至少投几吨鸡粪、鸭粪,收蚌取珍珠时,蚌肉、蚌壳堆成山,苍蝇蚊子满天飞,隔老远都能闻到一股扑鼻的恶臭。

  一颗小珍珠,搅浑一湖碧水。窑咀村珍珠养殖只是湖北珍珠养殖的一个缩影。短短几年时间,珍珠养殖在这个“千湖之省”迅速扩张,鼎盛时期年产珍珠约400吨,创下亿元产值的神话。

  因过度投肥,当地水质被破坏,湖北对珍珠养殖痛下“封杀令”,湖泊、水库、塘堰全面禁养。目前,一场声势浩大的湖泊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铺开,珍珠养殖将全面退出湖北水域。连日来,记者赶赴咸宁,对这个仍有万亩湖面养殖的湖北最大珍珠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养蚌鸡粪直排湖底

  11月21日,记者辗转来到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窑咀村,在当地村民指引下,沿湖堤徒步行走3公里,找到斧头湖泉水湖苑区。当地村民说,原来这片湖里大面积养殖珍珠已有好几年,今年11月初,当地政府派人来全部清了。

  远望斧头湖,湖面如镜,在阳光的映照下随风泛起阵阵涟漪。记者走近仔细察看,和湖面美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大量渔具、网箱占据岸坡。数万个绿色塑料瓶捆绑编织的网箱还没来得及清理,堆得有小山高,丢弃的珍珠蚌空壳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味。

  记者欲沿湖步行,却被大量残木架子拦住去路,这些渔具沿湖岸线堆放,足有400多米,足见养殖规模的庞大。

  “你们看,远处那一块还没拆,水明显就差多了。”顺着渔农所说,长江商报记者沿斧头湖往官埠桥镇方向步行5分钟,找到同一块水域未拆除的珍珠养殖点。

  放眼望去,千余亩湖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满了绿色的塑料瓶,成行成排,蔚为壮观。村民说,塑料瓶下吊着的网箱里,养的就是珍珠蚌。微微起风,蚌壳便随瓶子在水下发出“咕咕”声。因为正值休养期,木船停靠在岸边,没有养殖人打捞。

  相比已清理过的湖水水质,记者发现,养殖区的湖水深暗混浊,水草大量沿湖岸生长,污水、杂质夹杂着垃圾淤积在岸边,大面积的绿藻向湖中心蔓延,泛起一片片白色泡沫。

  斧头湖泉水湖区属富泉渔场,这里的养殖更加专业,投放的饲料更多。据了解,这两片珍珠养殖点同属于一个浙江老板。

  记者采访时,遇到正在湖堤对面干活的村民,提起珍珠养殖,他直摇头,忍不住声音高几个分贝说:“真是该拆!”这位村民说,养珍珠投肥,都是靠鸡粪,工人坐在船上直接往湖里倒,尤其是一到夏天,臭气熏天,隔得老远都受不了。

  斧头湖不远处有个养鸡场,岸边的渔民说,养珍珠要投鸡粪,这些肥料大量沉入湖中,对水质影响特别大。

  向阳湖镇窑咀村村民张师傅说,自从几年前来了养珍珠的人,湖水、鱼塘再没清亮过了,300亩的养殖水面,听说每个月至少投三次肥,鸡粪、鸭粪估计要几吨。收蚌取珍珠的时候,蚌肉、蚌壳堆成山,苍蝇蚊子满天飞,村里隔老远都能闻到一股扑鼻的恶臭。

  “村里没有水吃了,现在井水也有味道。”家住斧头湖周边的一村民连连叹息,以前湖水清澈见底,现在看看,水质黏稠发绿,水面上还浮着一层厚厚的气泡。这些鸡粪真接污染水体,就连井水也一天不如一天。

  水质变差了,珍珠也不好活。村民说,珍珠养殖的人要经常到湖中查看有没有死蚌,打捞清理出来。“他们说水富营养化严重,蚌壳在这种水质都很难成活下去。”

  浙江老板另谋“水源地”

  在咸安斧头湖域投资养殖的“大股东”,是浙江佳丽珍珠首饰有限公司老板何建军。连日来,记者多次电话联系,但他均以“没时间”为由,拒绝接受采访。记者多方打听得知,何建军来咸宁投资已有六七年,以承包湖面的形式养殖珍珠,从规模上看,面积首屈一指,约有5000亩左右。

  据了解,咸安区斧头湖珍珠养殖点是该公司在全国众省份养殖区中的一个。记者上网查询发现,其种植从浙江已转战至湖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珍珠养殖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三年,长的甚至四至五年。目前,何建军除在斧头湖待拆的养殖点外,在向阳湖镇窑咀村的鱼塘还有一个300亩的养殖区。记者在现场看到,池塘的水浑浊发绿,岸边就是个生活垃圾点,废弃物直接从岸边一直堆到塘边。附近村民说,照时间算,这个养殖点的珍珠蚌差不多该取珠了。

  因珍珠养殖在当地较久,当地村民比较了解其市场情况。一村民说,“虽然养殖周期长,但基本没丢头,珍珠取出后打磨加工,按大小分等级,如果成色好,个头大,一颗上等的能卖到1万元左右。成色较差的或小个的,磨成珍珠粉。取珠后,蚌壳里的肉能作海鲜加工,蚌壳还能加工做纽扣。”

  窑咀村一位村民说,只要能养鱼的池塘就能养珍珠,这几年养珍珠效益不错,有村民见状,愿意投资合伙一起搞养殖,按300亩左右的养殖面积算,每年少说能挣20至30万元。

  咸安产的珍珠多销往香港、泰国、日本、缅甸等地。知情人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早在2011下半年,咸安区渔政部门就对何建东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逐年拆除珍珠养殖面积。随着全面禁养珍珠风声越来越紧,何建军的养殖区面临逐步拆除。他刚刚从咸宁返回浙江,目前正在寻找新的养殖点,初步计划将阵地转至广西一带。

  最大一笔“环保罚单”

  湖北省启动的湖泊养殖专项整治行动中,明确取缔珍珠非法养殖。作为养殖大户的咸宁市也宣布,全面禁养珍珠。今年5月,咸安区环保局对斧头湖珍珠养殖区地表水现场取样。记者在监测报告上看到,抽检的水样总磷、总氨结果均超标,未达三类水质标准。

  此次结果一出,咸安区环保局当即对浙江老板违法行为立案,罚款9万元,这是目前该区对珍珠养殖开出的最大一笔“环保罚单”,并要求限期拆除。据记者了解,从目前曝光情况来看,这也是湖北对珍珠养殖开出的最大环保罚单。

  目前,咸宁市水产、渔政、环保、公安等部门已成立整治专班。如咸安区,今年12月31日前,各乡镇对未经审批许可、擅自在禁养水域养殖珍珠或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责令无条件拆除养殖设施,恢复原状,不予补偿。对已审批许可、正在养殖珍珠的,合同一到期立即拆除,如合同未到期,协商解除合同,最迟在12月底前全部拆除。

  最新数据统计,咸宁有珍珠养殖面积12121亩,近一半面积在咸安区,境内的斧头湖作为咸宁的“母亲湖”,围栏养殖面积达到了60%-80%,严重污染水体的珍珠养殖也一直“蚕食”着这一湖清水。

  截至记者采访,咸安区已拆除珍珠养殖2400亩,嘉鱼县拆除1000亩。

  舍亿元“珍珠经济”保一湖清水

  曾让湖北引以为豪的“珍珠经济”,其实并非湖北的本土产业。珍珠养殖来鄂短短数年,让有着优势淡水资源的湖北,在看到高经济利润的同时,也面临湖泊、水库污染的尴尬。为保护“千湖之省”的湖泊水质和生态,湖北省痛下决心全面禁止养珍珠,禁和养之间也打起了“拉锯战”。

  浙江珍珠养殖来鄂扩张

  咸安区斧头湖的珍珠养殖“小生态”只是一个缩影。

  尽管“千湖之省”湖北有着极具优势的水域资源,但这个曾被认为能带来巨大效益的“珍珠经济”,却并非湖北起家的本地产业。湖北省水产办负责人说,在湖北养珍珠的,多是从浙江迁徙而来。

  有人说,全球珍珠产量的95%在中国,中国珍珠产量的90%在浙江,当地一度掀起挖田改塘养珍珠的高潮,但密集发展珍珠养殖仍难满足江浙人的养殖需求,逐渐开始把“版图”向外扩张。

  2000年前后,江浙一带的养珠人开始在湖北搞养殖,短短几年时间,养殖面积迅速扩张,武汉、黄石、荆州、荆门等地众多湖泊、水库,都开始漂起一行行塑料瓶。

  短短的几年里,湖北省珍珠养殖面积从零飞速发展到高峰期时的20万亩,年产珍珠约400吨,产值过亿元。这一连串的成绩,让湖北跻身全国的珍珠养殖大省。

  咸宁一珍珠养殖技术人员说,在珍珠蚌幼年时,通过做手术的方式,撬开蚌壳,将特殊菌种植入其中,再放回湖中慢慢长大,周期一般要3年起。正是因为它们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食用大量肥料,养珠人开始不计后果大量投肥。

  “湖北省引进珍珠养殖之初,大多基于经济产业角度,完全没有预估到整个产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湖北省水产部门一位专家表示。对此,咸宁市一位政府部门人员也证实,珍珠养殖进入该市,都没有环保部门的环评报告。为此,湖北众多湖泊、水库付出巨大代价。

  湖北省环保厅统计数据显示,在珍珠养殖的水域,水质恶化严重。“因为只有水体富营养化,才能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对此,湖北省环保厅曾多次发出警示,被污染水体花再多钱治疗,都很难净化成原先水质,这种打击要“伤筋动骨”。

  “养殖珍珠一定要投肥,只是多少的问题。”一位从事多年珍珠养殖的技术员对长江商报记者说,一片百亩的养殖水面每月至少要投三次肥,每次几十包碳铵、磷肥;还要投数吨鸡粪、鸭粪。在调查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珍珠养殖老板也坦承,养珍珠要投放生物肥、鸡粪、细土、鸭粪便,但月投肥料多少吨,他一直含糊其词。

  这位老板说,不计后果的大量投肥,珍珠产量、质量也随着下降的水质“受挫”。很多养殖户追求最大利益,粗放型养殖,加大水域面积养殖密度,加上精品珍珠对孕育技术、培育时间,水质、水温都有极高要求,难培育成功,市场上大多珍珠质量并非商品,难有竞争力。自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海外市场的珍珠价格一路下挫,销量急剧萎缩,长期处于低迷态势。但近两年,珍珠原材料又有涨幅。

  业内人士分析,和湖北、安徽等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相继出台禁养限养珍珠的政策有关,以致产量有所减少。再者,前期珍珠养殖户退出,2008年南方地区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使主产区珍珠蚌大量冻伤甚至死亡,多方面原因抬高珍珠原料价格。

  粗放型养殖珍珠难有竞争力

  利益驱动屡禁不止

  从珍珠养殖落户湖北,再到“喊停”,不过短短数年。早在2007年8月,湖北省农业厅、环保厅就联合出台《关于禁养限养珍珠和规范水产养殖的意见》,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中(郊)湖、风景区和大中型湖库中养殖珍珠。

  一场向珍珠养殖的“宣战”开始打响。农业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湖北省启动珍珠养殖清理,全省各地30万亩水域退出珍珠养殖。

  随着2012年5月《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各级渔业部门有了地方法规“做支撑”,再取缔1.1万亩珍珠养殖。

  实际上,尽管政府一直在“喊停”,但湖北的珍珠养殖却是屡禁不止。湖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说,此前摸底数据显示,全省珍珠养殖大概1.8万亩,约1万亩分布在咸宁、鄂州市有6000亩、荆州市有800亩、黄冈市有800亩、武汉市也还有400亩。

  咸宁和湖北省内其他兄弟市一样,也在珍珠养殖上尝过甜头。上世纪90年代,浙江诸暨人把珍珠养殖带到咸宁,咸安区的珍珠养殖正是始于湖北省农业厅和环保厅联合禁养限养珍珠的2007年,“带头大哥”就是浙江诸暨市佳丽珍珠公司老板何建东。2007至2009年,咸安区珍珠养殖面积只有2000多亩,受经济利益驱动,迅速发展到现在的5578.14亩,向阳湖镇、官埠桥镇等乡镇的珍珠养殖渔民达到18户。

  珍珠养殖为何难禁?“主要还是经济利益驱动。”咸安区水产部门工作人员说,投资人以提高养殖水面的承包租金为诱惑,300元/亩承包湖面,养珍珠的同时还能饲养其他鱼类等水产品,珍珠归老板,鱼类归渔民,这样双方共同受益,渔民既养了鱼,还能收租金。这位工作人员说,一般按其确定的承包租期,逐年转换养殖水面,5年为一周期。

  3年让5000户渔民上岸安家

  “珍珠养殖拆除工作难度大,涉及渔民多,如何按进度拆除,是个棘手的难题。”咸安区渔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为了保护部分渔民的切身经济利益,建议珍珠养殖拆除分两年完成。

  今年10月底前,咸安区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斧头湖管辖水域面积700亩和咸安区官埠桥镇内陆湖叉水域“龙王庙”的1000亩强制拆除。剩余珍珠养殖面积,按调查水产养殖承包户与佳丽公司珍珠养殖签订合同的时间先后顺序,渔政部门建议在2015年年底前全部拆除珍珠养殖。

  咸安区渔政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区里已联系引进香莲等大型种植企业,高于过去300元/亩的承包费,承租渔民水塘、鱼塘等,保证农民受益。

  今后,凡新建进行规模养殖的,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未经评估的一律不许发放养殖许可证。“我们一定要杜绝珍珠非法养殖。”这位负责人说,湖北省内其他兄弟市也在引导养殖户改养家鱼、螃蟹等水产品,恢复水体生态链。

  “珍珠养殖本身对水体有净化作用,但渔民偷偷大量投肥,执法人员取证难,天然水域湖泊严重污染,一直令人头疼。”湖北省渔政部门一负责人说,该省正在制订详细方案,计划明年开始整治,对湖泊拆违、投肥养殖、珍珠养殖等进行细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将争取国家资金,加强配套政策和措施,对居住在湖中、岸上无房屋、无耕地的渔民和湖泊保护区内的其他农(渔)民,采取生态移民措施,用3年时间基本上让全省40个县(市、区)的5000多户渔民上岸、安家。

  对于湖北省内各地,当地政府对退出捕捞和养殖的生态移民,其捕捞渔具和养殖设施实行货币化一次性买断,对转产转业的移民进行多层次、宽范围技术培训,对自主创业的生态移民给予资金扶持,对吸纳生态移民的企业给予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优惠政策,对上岸从事农业的移民按照当地农业人均耕地水平划拨土地,并实施安居工程确保上岸渔民“转者有其屋”,将湖泊生态移民纳入农村社保体系。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