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山洪调查系列报道二: 深山里的赶路人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15-12-09

  山洪袭来,滑坡、崩塌、泥石流不期而至。河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毁、房倒人亡,悲剧不断发生。荆州虽然地处江汉平原,境内大部分区域以平原为主,但是仍然分布着许多丘陵与低山。每逢雨季,这些地区便遭受着山洪的威胁,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山洪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近期,荆州市水文局首次启动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与此同时,荆州新闻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荆州山洪调查系列报道》,带您了解山洪与荆州的“不解之缘”,感受山洪调查工作者的不易,体会生活在山洪区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理解他们的痛苦、希望与等待。

  山林莽莽,细流潺潺,在平时看来,也是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当暴雨倾盆而至,一切就不再是平时温顺的模样,山丘也许会崩塌,细流也许会咆哮,裹挟着树枝、泥土、碎石的山洪一泻而下,犹如死神降临,吞噬着它所到之处的每一寸土地。

  荆州与山洪渊源深厚,受其危害也由来已久,面对山洪倾泻而下,目睹房倒屋塌,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这种经历恐怕会让人终身难忘。2015年10月,荆州市水文局首次启动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掌握荆州境内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灾害程度、主要诱因等,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和保障。

  调查队的一天:早出晚归与时间赛跑

  碾盘河是松滋大地“水循环”系统的一条“主血管”,随着历史变迁,防洪能力已经大幅退化,特别是在夏季,其流经的王家桥镇沿河村庄更是饱受山洪的威胁。11月13日,早上六点,天还没有亮透,调查队的队员们已经起床。匆匆吃过早餐,一行人穿好工作服、救生衣、雨靴,收拾好各种仪器、装备,开赴现场。

  调查队赶到该镇店子岭村,分两组开始工作。一组进行房屋调查测量,在沿河农民家中走访,调查村里的成灾水位、历史最高洪水水位,以及最高可能淹没水位,便于综合确定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一组通过皮划艇进入碾盘河,沿着事先勘察的坐标,通过GPS设备进行河道测量。

  秋冬之交的天气已是冷相毕露,在山林沟壑之中,这种寒意格外明显。天气虽冷,但是调查的进度却一点也不能放松。荆州市水文局总工程师杨长能介绍,本次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从10月8日启动外业调查,队员们一直在与时间赛跑,整个项目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要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全部的外部作业,后面还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处理工作要做。

  当天,调查组共在碾盘河店子岭村段进行8个纵、横断面河道测量,包括村民房屋、中小学、村部等119个房屋调查测量单位,等到外业测量工作完成已经基本天黑,赶回营地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而这仅仅是山洪灾害调查的基础,调查队员们晚上还需要加班,将大量数据录入国家的终端数据库,当所有工作完成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

  

  跋山涉水找准山洪的“七寸”

  荆州境内的丘陵山区面积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十几个乡镇也足够调查队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以松滋市为例,其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较大的河流有洛西河、碾盘河、六泉河、界西河等,小河流、不知名的河流更是难以计数,要摸清这些地区的村落、居民、房屋、农田、企业等各类信息,还要对历史数据进行核实、更新……这些工作听起来便复杂而琐碎,难度可想而知。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想要摸清山洪的规律,也必须找准它的“七寸”。工作人员通过摸清危险村庄的山洪沟数量,统计山洪沟影响范围、人口、房屋及山洪沟自然地理等情况,判断一个地区可能受到的灾害等级,对河流、山洪沟沿岸的村落、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有了详细的数据,在灾害发生之前,就可以有效地提醒居民什么时候该转移,往哪里转移,当地就可以预先做好山洪防御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杨长能说,山洪灾害户外调查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工作开展难度大,荆棘、乱石、险滩、急流,这些都经常遇到,但是大家没有退缩,荆州市水文局投入了三四十人的调查队伍,可以说是举全局之力,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调查队员们跋山涉水,穿林掠地,不因疲惫而停止,不因困难而却步。有的地方没有路,就用双脚趟出一条路来。队员们随时扛着皮划艇,需要下河,就把皮划艇推到河里,在刺骨的水面上小心翼翼的地测量、采集数据……

  虽然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山洪却不会与老百姓“商量”,随时可能爆发,早一天完成,就早一天减轻山洪对老百姓的威胁。外业调查只是基础性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那么,一个个数据如何变成守护老百姓安全的盾牌,请继续关注《荆州山洪调查系列报道三:把山洪“引”进实验室》。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