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调整结构特色增效益 荆州种植业转型发展成绩斐然

来源: 荆州日报 2016-01-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调整部分农产品收购政策,棉花、油菜籽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种植业生产面临非转不可、不转不行的形势。2015年,全市农业部门迎难而上,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连续12年丰收,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水稻集中育秧发展“一种双收”

  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由合作社利用育秧工厂帮农户统一集中播种、育秧、管理、栽插,互惠共赢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15年,全市集中育秧大型基地达到46个、中型基地达到167个。监利县整合农业项目资金700余万元,扶持51家合作社发展集中育秧,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早稻机插秧整县推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水稻集中育秧,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提高了抗灾能力,增强了秧苗素质,加速了“一种双收”再生稻产业的发展,全市“一种双收”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位居全省第一,“洪湖再生稻”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洪湖市春露合作社以再生稻品牌创建打市场、带加工、促生产,注册了“洪湖春露”和“洪湖荷莲香”两个商标,合作社再生稻实现了种一季、收两季、产3000斤、得4000元的“1234”目标。

  引导特色种养提高综合效益

  市农业部门狠抓水生蔬菜、葡萄、竹笋三大特色产业,从中省市各级争取资金1003万元进行扶持,水生蔬菜已形成以晨光实业、华烨水产、鱼米乡、华贵水产、莲都生态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公安县的葡萄品牌“晶凉田”一炮打响,竹笋产业迈出可喜步伐。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全市粮棉油农田改菜地面积5万亩,每亩收入均超过粮棉油作物2倍以上。依托本地土壤、气候、水质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虾稻连作、稻鱼共生、稻鸭共育等高效种养模式,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全市种养双赢面积达178万亩,其中虾稻连作面积达到150万亩,亩平增收1500元以上。

  加快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推进土地有序流转,转变小农生产方式,促进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也是我市推动种植业转型的重点。

  2015年,全市注册家庭农场个数已达到5500家、注册合作社个数达到5000家,从事种植业的规模平均365亩。江陵县恒旺水产品专业合作社流转300亩发展稻虾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年产中稻1020吨,收获小龙虾180吨,实现产值795万元,亩平获利3555元。公安县春晖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100亩,以“麦-稻”、“麦-玉米”等常规种植为主,年纯收入达到31万元。

  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增收途径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逐步将“互联网+”现代农业,融入新型主体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引导新型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2015年,洪湖青泥巴食品有限公司网络营销额超过500万元,荆州市长湖锦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蔬菜生产管理和营销,实现了手机端可视监管,客户随时订货购买,公司营销能力大幅提升。(记者周军)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