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贫困村“蝶变”记——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纪南镇牌坊村“精准扶贫”纪实

来源: 荆周刊 2016-02-20

  文/本刊记者匡亦君摄/本刊记者王默

  牌坊村位于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最北端,自然环境差,位置偏僻,是附近闻名的后进村、“穷窝子”,该村既是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唯一一个在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也是2015年湖北省认定的插花扶贫重点村之一。摘贫穷之帽、奔小康之道,成为牌坊村村民矢志不渝的追求。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驻村扶贫工作组进驻牌坊村,带领村民兴产业、调结构、修新房、建设施……昔日的“穷窝子”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拿“穷”脉——村民收入低居住条件差

  “我这一家该怎么过,能不能帮我们想想法儿?”牌坊村村民杨海秀常年患有严重的肺气肿和妇科疾病,如今已丧失劳动能力,只能卧床不起,每年靠同样患病的爱人种地来维持生计,几亩地的收成全用来给自己看病了。记者看到,杨海秀床上铺的是破烂、发黑的棉絮和打了好几层补丁的床单,床头的椅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品。抬头看看房顶,雨水透过瓦片和轻薄的木楼板滴漏下来,整间房屋充满着潮湿的气味。

  记者仔细打量了一番这间用砖瓦盖起的民宅,由于年久失修,屋内的墙壁已经出现多条裂缝,其中一面墙也已经出现倾斜,仅靠几根细竹竿勉强支撑着;屋内没有值钱的家用电器,一台21寸的小电视就是杨海秀一家最值钱的家当……杨海秀的爱人红着眼睛说:“最怕的是大风和暴雨天,如果房子倒了,我们到哪里去安身?”

  可喜的是,在得知杨海秀家里的困境后,村“两委”班子和驻村扶贫工作小组及时伸出了援手,不仅每年向杨海秀家提供生活补助,还在她家房屋旁特批了一块空地用于修建新房,并帮扶、资助其房屋修建工作。

  回首第一天进驻牌坊村的情形,驻村扶贫工作组成员个个记忆犹新:村里的一些房屋、院落还是用砖头、黄土和石块混建的“坯房”和土墙。有些陈旧瓦房的窗棂上,一部分是玻璃,一部分是塑料布,墙上也是布满了裂缝……走进几户村民家中,破旧的土砖房内家徒四壁,几块砖上头架起一口锅,底下烧柴,这就是炉灶;土墙被多年的炊烟熏得一片漆黑;挂面、烂菜叶、发芽的土豆就是村民每天的一日三餐,对于他们来说,吃上一顿米饭和肉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不少“初来乍到”的扶贫组成员,有些成员当场红了眼眶……

  曾几何时,牌坊村全村10条公路中,有5条约5公里的土路。住土坯房、喝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比如雨水、泉水、溪水、江河水等),盼下雨“靠天吃饭”;而雨来时又心惊胆战,怕墙毁房塌……这样的场景曾是牌坊村困难户的真实生活写照。受自然条件差、劳动力薄弱、区域资源匮乏、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影响,当地不少村民缺少稳定收入来源,生活相当窘困。

  据统计,2014年牌坊村人均纯收入为6250元,而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村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仅占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端水平63%左右,属于省级贫困村。像杨海秀一家这样的特困户,全村共有47户,贫困户有75户,仍有100户居民靠着地下水在生活……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成了牌坊村的头等大事。

  

 

  找“穷”根——贫困村为什么穷?

  底数清,才能对象准。牌坊村为此做足了“功课”。

  在牌坊村村委会,记者打开牌坊村《贫困农户登记表》,贫困人口的家庭成员、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享受社会保障、月均基本生活开支等一系列指标一一展现。村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施精准扶贫,摸清穷底是基础。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工作有方。为了全面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真实状况、主要致贫原因和脱贫条件,我们通过全面核查摸底,对每个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经济收入、致贫原因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牌坊村村支部书记王明权告诉记者,牌坊村历来就是一个农业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其中,种植业以传统的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养殖业以四大家鱼为主,既没有农村专业合作社,也没有专业养殖户,因为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如遇翻塘等自然灾害,村民毫无办法。因此,牌坊村但凡有一点文化和劳动能力的村民,大多背起行囊,外出淘金,全村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如今整个村子没有成型的产业结构,收入极低。

  “村里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了,只有老人、小孩留守在家中,无形中也增加了经济负担。”王明权告诉记者,由于种地收入微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的多为年纪偏大或有残疾、常年生病的人。他们收入偏低、生活条件差,而能在外打工挣得较多钱的人并不多,同时,村内体弱多病者不在少数,还有许多老年人患有癌症、哮喘等顽疾,每年用于治病的费用都不低,这也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家庭的贫困。除此之外,子女上学也成了许多家庭头疼的问题,由于没有钱供子女读书,许多家庭的孩子只能无奈选择辍学打工,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孩子上不起学,直接导致牌坊村村民人均文化素质偏低。据了解,牌坊村村民共有128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8%,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2%,初中以下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0%,另外还有10%的文盲人口。人均文化程度偏低也是导致牌坊村贫困的一大因素。

  

 

  摘“穷”帽——小猫砂带来“致富经”

  “三块砖头支一口锅”、“家徒四壁”,这是以往牌坊村常见的现象。有人评价说,因为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动力,贫困村的村民都有着一种“凑合过日子”的心态,世世代代靠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主观脱贫意识比较差。

  但是,牌坊村村民杨佳可不甘心“穷”一辈子。

  走进牌坊村4组的荆州爱宠宠物用品厂的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将刚生产出来的猫砂打包装箱,几天后,这批猫砂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地一些养猫家庭的猫舍中。这种被外国人当作宝贝的猫砂,其生产原料却是在田地里随处可得的淀粉、植物纤维等,而将这本“致富经”带回牌坊村的人,正是杨佳。

  2006年,不甘于贫穷的杨佳背上行囊,从牌坊村出发,只身前往内蒙古,办起了生物质燃料加工厂。两年时间里,杨佳不断摸索前行,却屡屡碰壁……由于缺乏经验技术,初来乍到的杨佳不得不接受创业失败的命运。但是,初次创业失败并没有击垮这个一心致富的“热血”青年,靠着每天只吃一碗面的韧劲儿,杨佳不断给自己“充电”,并努力寻找新市场,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杨佳发现猫砂产品在国内具有广阔前景。

  带着原厂的设备,杨佳回到牌坊村。2009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爱宠宠物用品厂终于开张了。“生产猫砂的原材料主要是淀粉和植物纤维,以前都是从山东、河南、广西等地运回。”杨佳考虑到,从外地运原材料成本较高,于是他带动牌坊村村民调整种植结构,从原本只种植单一的常规水稻,到种植土豆、玉米等经济作物,提高了村民收成的同时,杨佳也可以直接从本村获取原材料,不仅节约了成本,还给牌坊村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今,杨佳的猫砂厂已成为牌坊村的一块金字招牌,每天产量有15吨,年生产量至少可以保证4500吨!今年,新的生产线预计也即将完工投产,届时产销量可以达到每个月750-900吨。“我一个人脱贫不算脱贫,全村脱贫才是我希望看到的事情。”随着猫砂厂效益越来越好,杨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已为同村村民提供了十多个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村民郭武松的父母和女儿都在武汉生活,自己则和老伴在村里种了7亩田,自己还拥有一块12亩的鱼塘,全家的年收入约5万左右。去年,郭武松来到杨佳的猫砂厂当起了工人,负责货物的运输和整理。“比种田轻松许多,收入也更高了。”一年下来,郭武松不仅拿到了近4万元的工钱,加上种田养鱼的收入,一家人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

  

 

  攀“穷”亲——驻村队员像家人一样

  牌坊村村民张后兵,1999年从四川老家举家迁移至荆州。17年前,一场意外让张后兵半身瘫痪,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张后兵不得不将家里仅有的4亩地租给了邻居,靠着邻居们的帮扶勉强维生。

  驻村扶贫工作组了解到张后兵的困难后,对张后兵进行了重点帮扶。不仅为其申领了低保,每年为其提供生活补助,政府还出资帮其翻修了房屋。张后兵的女儿今年正在城区读高二,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每年的学杂费便成了张后兵最头疼的问题。为了帮助其女儿完成学业,扶贫工作组成员四处奔走,为其联系学校,还号召社会好心人士对其进行资助。“女儿将来学业有成,一定会改善这种贫困的面貌,我对摆脱贫困越来越有信心。”一说起这些事,张后兵满脸的笑容。

  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启动以来,驻村扶贫小组情系贫困群众,积极进村入户,干农家活,吃农家饭,在面对面交流中宣讲扶贫政策,在心与心沟通中感知百姓冷暖,在探摸家底中了解民意帮办实事,成为了一支带不走的贫困村帮扶队。

  要完成精准扶贫这一任务,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摸清扶贫对象的情况。驻村扶贫工作组白天入田间、下地头,与正在农忙的村民面对面交谈,晚上走进村民家中,一户一户登记具体情况,在最短时间内,基本摸清了村人口、耕地、农作物等基本情况,找到了致贫原因。

  扶贫先扶智。进驻牌坊村后,扶贫工作组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监利县观摩学习精准扶贫经验。学习团成员一致表示,通过观摩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也便于他们将监利县的先进经验、有益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好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要致富、先修路。牌坊村脱贫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原本村内唯一的一条机耕道,是全村唯一的道路出口。但是道路弯多、坡陡、路窄,同时,因未进行道路硬化和相配套的排水、坡体防护设施建设,下雨天塌方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解决道路问题,工作组找村民了解情况一次又一次,找专家实地勘察一遍又一遍,在上级部门跑了一趟又一趟,施工队伍找了一家又一家。现如今已初见成效,道路畅通工程落实资金150万元,用于通组公路硬化,打通了村内9.3公里的通组公路和生产机耕路。在牌坊村,村民们都说:“驻村队员没官气儿,还热心肠,村里的事里里外外都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他们都是好样的。”去年春节,驻村扶贫工作组工作人员给村里的贫困户带来了年货,大伙儿围成一桌吃了顿热腾腾的年饭。驻村队员给贫困户带去温暖的同时,也增强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拔“穷”根——托起村民致富梦

  如今,走在牌坊村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一股决战贫困,争创幸福的热潮。驻村帮扶工作组及村干部走村入户为贫困户解决困难、出谋划策,人饮工程、道路建设等基础实施建设现场人头攒动、热火朝天,农田、鱼塘随处可见,养殖棚内鸡鸭成群,处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牌坊村按照一年规划三年实施的发展建设目标,累计使用省、市、区扶贫专项资金和整合省、市、区各部门的帮扶项目资金,完成了以“整村推进”为扶贫主题的建设内容。

  着眼解决特困户建房困难,2015年,牌坊村共完成危房改造14户,重建、修缮了部分贫困户的房屋。

  着眼产业“造血”,牌坊村打造了以300亩鱼池为中心的养殖板块;新建了养殖小区,形成占地30000平米的养鸭基地;扶持爱宠宠物制品厂占地10000平米厂房建设,促进了村内企业的发展。

  着眼解决村民饮水问题,驻村扶贫工作组带头,为村民兴修饮水安全工程。

  着眼道路安全畅通,全村修建了9.3公里的通组公路和生产机耕路。

  除此之外,崭新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及文化广场也在牌坊村相继建成;村内各类体育健身器材也是应有尽有;有线电视全覆盖、广播声音“村村响”……如今,牌坊村村民的业余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精准扶贫攻坚战,牌坊村步履铿锵。可以预见,到2018年,牌坊村将稳定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的目标!好日子,正等着牌坊村村民共同去奋斗!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