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别策划:婚礼变迁60年

来源: 荆周刊 2021-10-10

  入秋以来,结婚成为荆州这座城市的主题,一场场或奢华或简朴的婚礼,印证了这个时代我们生活的变迁,一代接一代的人在婚礼的变迁中渐行渐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被子一合就算结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婚庆的方式也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单调与正统,向着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婚礼仪式、婚宴形式、蜜月旅行的方式,都在悄悄地改变着,婚庆的成本也随着水涨船高。

  如今,回首而望,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喜事新办、中洋结合,我们的结婚随着时光而变迁。本期荆周刊采访了不同年代结婚的6个家庭,通过他们婚礼方式的演变,展现60年来荆州婚礼进化历程。

  60年代:

  被子一合就算结婚

  姓名:许川珍

  结婚时间:1969年

  嫁妆:床

  婚车:没有,基本靠走路,富裕的家庭有驴车、马车

  花费:不超过100元人情:洗脸盆、热水瓶等生活用品

  上世纪60年代,新人结婚都会选择照结婚照,和今天的结婚照片相比,当时的结婚照很简单,就是两个人的黑白合影,或者是那种后来涂上颜色的照片。当时由于国家经济处于困难期,个人的婚宴特别简朴,一般老百姓结婚就是给亲朋好友发一些喜糖,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就算完了。

  谈恋爱还怕丑

  “我们当时结婚真是再简单不过了,领了结婚证,一家人吃餐饭,婚礼就算完成了,然后各自回单位上班。”回想起当年结婚时的情景,许川珍说。

  1969年,许川珍是重庆一家棉纺厂的职工,当时她爱人的姐姐住在隔壁,后来在她爱人姐姐的介绍下,她和爱人走到了一起。 “那时候谈恋爱和现在完全不同,两个人谈对象时还怕丑,有时候一起出门都怕别人看出来,走在路上都是一前一后,隔得很远。”许川珍说,结婚之前她们连手都没牵过。

  结婚只有3天假

  许川珍的爱人老家也在重庆,当时在武汉上班,准备结婚的时候,两个人一合计就在许川珍的家里办喜事。那时候许川珍所在的工厂有招待所,她的爱人到了重庆之后就以探亲为由住在招待所中。当时的婚假只有3天,许川珍的爱人另外请了7天事假,到了重庆之后本来准备回老家把父母接过来的,但由于他的老家离许川珍家要乘6个多小时的火车,还要再转汽车非常麻烦,而许川珍只有3天婚假,所以结婚当天,许川珍的公婆也没能在场。

  人情送的是脸盆、热水瓶

  “结婚的时候,我们买的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张床,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是37.7元,那张床花了37元。另外还有一张五屉柜就用我们平时积攒下来的柴票换来木材,然后让家里一位亲戚做的,这两样东西就是我的嫁妆。其实就是双方把被子一合,就算结婚了。”许川珍说,领结婚证的时候照了一张黑白结婚照,两个人只有一张结婚证,不过在很多年前搬家的时候弄丢了,后来办事情的时候又需要结婚证,只好又到民政局补办了一张。当时许川珍的朋友同事们为了庆祝,几个人凑在一起每人2元钱,给他们买了洗脸盆、热水瓶等等生活用品,送床单都算是很高档了,许川珍的一位姨妈送的是5斤糯米。

  婚后长时间两地分居

  结婚当天,许川珍的家人和亲戚们聚在一起吃了个饭,而她爱人的亲戚由于路途较远,只有一个姐姐参加。

  许川珍说:“结婚的当天,也没有特意打扮,就穿着平常的衣服,家里连个喜字都没有,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买菜做饭也没有花费多少,算上买床的钱,结婚的花费不超过100元。”因为是在自己家里,也没有接亲送亲的风俗,所以一切都很简单。假期结束之后,许川珍的爱人继续回武汉上班,而她自己则在重庆,两人一直两地分居,都是靠书信交流。

 

  70年代:

  乘船三天三夜去结婚

  姓名:谢正汉

  结婚时间:1973年

  嫁妆:床、五屉柜

  婚车:板车、自行车、三轮车

  花费:400元

  人情:吃饭上世纪70年代的婚礼,三轮车就称得上豪华婚车了,许多新娘是新郎骑着自行车驮到家里的,还有一些人干脆是步行到了新房。由于新人很多都是下乡知青,双方家庭有可能相距千里,多数都在一方的家庭办喜事,婚礼依旧一切从简。

  知青与知青的结合

  “我们结婚是在上海举行的,什么仪式都没有,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然后爱人的几个兄弟姐妹轮流请客,再到照相馆拍了张两人的合影,并和家人在一起拍了照就结束了。”谢正汉说。

  谢正汉老家在宜都,1973年她还是一名下乡知青,在埠河从事农业生产,几次招工都没有轮上她。当时,她对找对象有自己的想法,就是要找一名在工厂上班的工人。

  谢正汉说,那时候很少有经过自由恋爱结婚的,几乎都是通过介绍,而且成功率还很高,一般都是一次就配对成功。经过介绍人的牵线,谢正汉认识了当时在江陵县砖瓦厂上班的爱人。谢正汉的爱人是上海人,也是下乡的知青。

  结婚地点选在上海

  两人准备结婚时,选择到上海举行婚礼。1973年春节前,谢正汉和爱人先从沙市乘汽车到武汉,然后在武汉买船票去上海,在水上漂荡了三天三夜到达上海的码头。“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本来还以为乘船去大上海是件开心的事,没想到三天的旅程让人疲惫不堪,后来很长时间提到坐船就有排斥心理。”谢正汉说。那时候,多数新人都是用自行车来接新娘,不过自行车还没有太普及,很多家庭都没有,如果哪家用一辆三轮车来接新娘,都算是非常奢侈的事了。

  结婚就是家人聚餐

  到了上海之后,谢正汉和爱人花了100多元买了一张床和一个五屉柜,柜子上还有面镜子,这就是她的嫁妆。那时候谢正汉爱人每月工资只有33元,而她还在待业,没有收入,所以100多元对他们来说也算是很大的开销了。

  结婚前,谢正汉和爱人专门到上海有名的大新照相馆照了一张合影,又和家人一起拍照。爱人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谢正汉顺便感受了一下上海十里洋场的风景。结婚当天,他们与家人在一起吃了个饭,婚礼就算完了。之后,谢正汉爱人的几个兄弟姐妹轮流在家里宴请他们,算是还的人情。

  200元买了8件衣服谢正汉的婆婆给了她200元钱,让她自己去买几件衣服,这让初次到大上海的她很是兴奋。谢正汉给自己买了两件的确良衬衣、一条的确良裤子、一件罩衣、一件昵子外套、一条昵子裤子、一条的卡裤子,外加一双皮鞋,钱还没用完。他们从上海返程的时候,特意把在上海买的床和五屉柜托运回荆州,现在40年过去了,这两件家俱仍在使用。

 

  80年代:

  三转一响带咔嚓

  姓名:秦明

  结婚时间:1986年

  嫁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

  婚车:单位小汽车

  花费:3000元 人情:5元

  上世纪80年代,婚宴开始出现,“三转一响”是80年代结婚不可少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还有柜子、桌子、椅子加在一起要多少条“腿”都是有“讲究”的。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真正的婚宴。

  自由恋爱组成家庭

  秦明和爱人是通过自由恋爱走到一起的,他们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同学,高中毕业之后,秦明留在荆州读书,而他的爱人则到武汉读大学,毕业之后分到荆州工作,由于是同学经常联系,后来逐渐产生感情,最后步入婚姻殿堂。两人结婚时选择了先旅行,后摆酒席。他们从湖南老家出发,前往北京,途中游玩了衡山、岳阳楼等景点,从北京回到荆州之后,才开始宴请宾朋。

  “三转一响”成结婚必备

  “三转一响”是80年代结婚不可少的,但那时候物资仍旧比较缺少,好在秦明当时是在百货公司上班,作为内部员工,备齐这几件结婚用品也费了一些功夫。

  秦明说,当时自行车和手表都是要排队才能买到的,很多家庭为了准备这些结婚必备的物品,很早之前就开始着手购置,临到婚期之前再买的话,很有可能买不到。

  秦明的嫁妆是“三转一响带咔嚓”,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和照相机。她当时每月的工资是39元,买一只手表就花了100元,另外她还花48元买了一台红梅牌照相机,并保存到现在。家俱是秦明的爱人家准备的,全实木家俱,所有的桌子柜子上几乎见不到钉子,也特别耐用。

  20元人情全家都能参加

  秦明说,当时接新娘子已经开始用小汽车了,不过并不是每个新娘都能坐上小汽车。那时候小汽车几乎都是一些单位才有,私家车很少,所以必须是家里有亲戚或朋友在单位上班,才有机会用上小汽车。婚礼上能出现一辆小汽车,再从公交公司租辆客车用车接亲戚朋友,已经算是很有排场了。

  “同学和同事参加婚礼送人情多数是5元钱,也有一些送10元,如果有人送了20元人情,就要邀请他全家都来吃酒席。”秦明说,她结婚时的婚宴是50元一桌,还有一道菜是甲鱼,当然是野生的,人工喂养的甲鱼还没出现。她还专门通过亲戚从湖南带来了白沙牌香烟,每桌放两包,另外用透明袋子装些喜糖,送给参加婚礼的宾朋。

  秦明结婚时拍的照片依旧是黑白的,他们把合影放大了放在家中。另外,秦明结婚时有个很特别的风俗,就是准备新人用的被子时,必须选儿女双全、夫妻恩爱的长辈用红线来缝,而且要用一根红线从头缝到尾,中间线不能断,以示吉利和喜庆。

  90年代:

  酒店办婚礼成为潮流

  姓名:赵玉才

  结婚时间:1994年

  嫁妆:组合柜、彩电、冰箱、洗衣机

  婚车:公交车、小汽车、大客车组成的杂牌车队

  花费:15000元

  人情:起步价30元上世纪90年代,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婚礼酒席讲排场,在庆祝婚礼的方式上,开始投入大量的金钱,摆酒席,宴请四方宾朋。婚纱影楼、婚庆公司开始遍布大街小巷,于是乎,婚纱照、花车、礼服、酒宴,逐渐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元素。但也有不少青年人,不摆婚宴,而是选择两人一同出游等形式,不仅节约费用,也增进感情。

  结婚时面临下岗失业

  上世纪80年代末,赵玉才从部队转业回来之后,被分到当时的粮油供应公司上班,在那个买东西都要凭票的年代,这个工作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逐渐放开市场,各种票据不再流通之后,单位的效益就不行了。“记得1992年左右,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是300多元,这已经是很高了。”赵玉才说,然而好景不长,市场放开之后,赵玉才所在的粮油公司开始走下坡路,“铁饭碗”不再是人人艳羡的职业,到了1994年,赵玉才面临着下岗,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多元。

  彩电冰箱进入嫁妆礼单

  1994年,赵玉才准备结婚时,由于没分到住房,单位就给了他一间仓库,赵玉才进行了简单装修之后,这间二十多平方米的仓库就成了他临时的婚房。上世纪90年代以后,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不再是稀罕物,走进寻常百姓家。赵玉才说,结婚时,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都置办齐了,“彩电是长虹牌的,花了2400元,冰箱花了2000元,洗衣机是沙松牌的,花了1000多元。”赵玉才说,另外还花3000多元买了三组双开门的组合柜。

  婚礼越来越多元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酒店宴请宾朋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赵玉才也没有例外。接亲的车队里有小汽车,也有越野车,外加大客车。他的几位亲戚在单位上班,由他们帮忙联系了几辆小汽车,并租了一辆公交车用来接亲。参加婚宴的宾朋送的人情也较80年代有了大幅提高,起步价30元。步入90年代后期,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婚礼也随之越来越多元化。三轮车婚礼、户外婚礼、仿古婚礼、纯西式婚礼、集体婚礼,还有更加新奇的海底婚礼、空中婚礼等等,简单朴素的婚礼不复存在。

 

  20世纪:

  多元化婚礼显风流

  姓名:胡彦、柯林利

  结婚时间:2003年

  嫁妆:新房软装潢

  婚车:豪华车队

  花费:30000元

  人情:起步价100元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年轻人更加崇尚个性,相应的,作为人生四大喜事的婚礼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婚礼让人惊叹的同时也标志着,婚礼也进入了新纪元。

  新世纪的婚礼花样多

  算到今年,小学教师柯林利和丈夫胡彦已经牵手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锡婚,夫妻两一直生活的很幸福,婚礼都仿佛还是昨天的事。

  “我的婚礼特别有意思,特别热闹。虽然都过去十年了,但我还是觉得就是昨天发生的事。”一提起婚礼,柯林利嘴角就扬起了微笑:“我们是2003年办的婚礼,对比与旧时代的婚礼,因为有了很多新兴起的工具可以使用,我们的婚礼更容易记录。比如,婚礼那天有专门的摄影机全程跟拍,婚礼的整个过程都有记录,现在都还有光盘可以看。还有,结婚时我们在家里摆了一台大的投影仪,循环播放着我们的结婚照。这些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的方式了。”

  婚礼最重要的肯定是热闹,鞭炮可以说是这种大喜事的必备之物。不过柯林利的婚礼上却见不到鞭炮的影子,因为2003年荆州城区禁止放鞭炮。“我们结婚正好是禁止放鞭炮的时候,不过没关系,我们这‘新世纪的婚礼’也有自己的新办法。婚礼当天,我们在新房里铺了特别多的气球,然后大家一起踩气球,感觉比放鞭炮还要热闹。”有那么多的新花样庆祝婚礼,柯林利觉得特别难忘。

  婚礼账单有点贵

  提起结婚的花费,柯林利说:“结婚嘛,肯定会比平时更舍得花钱。因为亲戚朋友比较多,所以结婚的时候摆酒席的花费会相对高一些,摆了大概有30桌吧,我记得当时酒店的一楼大厅被我们包了位置都不够,还把一楼的包间给租用了才勉强够。”

  柯林利结婚时一桌酒宴要花费800元左右,光整个婚宴的花费就差不多有25000元。柯林利说:“除了婚宴的花销外,还有拍婚纱照的花销、租婚车的花销等,算起来,光这些一共花了近30000元。”

  除了结婚外,柯林利夫妻装修新房时也花了大概近60000元,如果再加上买金银首饰的花费,结婚大概花了有100000元。这在2003年算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了。 “人们花在结婚上的钱确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但是这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大喜事,该花的钱还是得花。”柯林利如是说。

  婚礼促进婚庆业的发展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婚礼能够终身难忘,花在婚礼上的财力、精力也会特别多。这也对婚庆行业起到了催化作用。

  对比自己准备婚礼时的情况,柯林利说:“从2000年开始,荆州的婚庆行业发展的非常迅速。我们结婚的那一年,荆州已经有了很多专业的婚庆公司、专业的婚车队、大型的婚纱照摄影楼,并且去找他们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柯林利看来,未来的婚礼会在迅速发展的婚庆行业帮助下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10年代:

  婚礼就是追求个性

  姓名:张帅、杨晨

  结婚时间:2012年

  嫁妆:红包

  婚车:专业婚车队、花轿

  花费:50000元

  人情:起步价100元2010年以后,思想前卫的80后甚至90后们成为了操办婚礼的主力军。豪华婚车队已不稀奇,抬个花轿出来反倒更能吸引路人注意。个性化的婚纱摄影取代程序化的包装,新人不再只是坐在影楼里摆POSE,而是上山下海到处取景,哪里都可以成为婚纱照的背景。10年代的婚礼追求的是个性。

  我的婚礼我做主

  张帅和杨晨都是80后,他们思想前卫,追求个性的释放,在他们看来,结婚是夫妻间的仪式,只要自己觉得满意便足够了。

  张帅说:“我跟妻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都认为只要我们觉得好,婚礼怎么办都行,不必要按照老习俗老办。所以婚礼都是我们自己一手操办的。”

  高悬的喜字、满座的宾朋、欢快的乐曲。新郎西装革履,气宇轩昂,新娘头戴花环,婚纱曳地,幸福的气息洋溢在脸上,回荡在大厅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张帅自己操办的婚礼的情景,没有“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老习俗,即使是从录像里再次回看到,依旧会觉得个性十足。 “我们的父母都不怎么看重嫁妆聘礼什么的,觉得子女幸福便好。如果要算的话,父母给的红包就当嫁妆了。婚礼的流程也是我们自己订的,接亲,抱新娘,交换戒指,闹洞房。自己的婚礼最重要的是得让自己先满意。”张帅如是说。

  婚宴、婚车、婚纱照不能少

  在张帅看来,年轻人的婚礼就是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他也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独一无二的。张帅说:“结婚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大事,必须尽善尽美,做到自己完全满意才行。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非常重要。”

  张帅的婚礼是在自己平时就特别喜欢的荃凤酒店里举行的,婚纱照是在自已一眼就看上的凯菲亚婚纱摄影基地拍的,租用的婚车也是自己特别喜欢的林肯轿车。用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装饰自己的婚礼,张帅觉得非常满意。

  张帅说:“其实自己喜欢的这些婚车婚宴都不算便宜,婚纱照5000元左右,租用婚车花了4000元左右,婚宴也是一桌1200元,一共有15桌,算起来结婚一天的花费就有30000元左右,再把前后相关的花费加起来,肯定超过了50000元。”虽然结婚花费不少,但是张帅觉得,能用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婚礼装饰是非常值得的。

  婚礼彰显个性化

  张帅的朋友现在也有很多都结婚了,来来回回的人情是算不清楚了,但每一次参加的婚礼他却都记的清清楚楚。

  “因为大家的婚礼都很有个性,很有特色,参加了就肯定会记住。比如我一个今年结婚的朋友在婚礼上用沙画把他跟他妻子相识相恋的故事画了出来,故事很美,画的也很好,估计看了的都不会忘记吧。还有一些朋友,婚礼的形式也都各有特色,户外婚礼、仿古婚礼、西式婚礼、集体婚礼、校园主题婚礼等等。”张帅如是说。张帅觉得,现在的婚礼,追求的就是个性。

  结婚变迁见证时代发展洞房花烛夜,是古时候中国人一生中最重大的喜事之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则是古时候婚礼不可缺少的仪式。如今,回首而望,从媒妁之约到自由恋爱,从“老三件”到房车齐全,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婚礼仪式也随着时光而变迁。当然,形式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婚礼的内涵仍横亘不变,那就是甜蜜爱情。

  新婚家庭用品的变迁

  长江大学教授熊经浴从事社交礼仪方面的研究多年,他表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新人结婚几乎没有什么形式,被子一合就算结婚。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刚刚好转,人们结婚仍然不讲究奢华,但一般得有“三大件”或者“三转一响”,才算具备了结婚的基础。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被视为“三大件”,也是“三转”,录音机,则为“一响”。并非有了这三样才能结婚,但结婚有这三样,可称得上最体面的婚礼。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三转一响”的重要性开始减弱,并逐渐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新三大件所替代。不过当时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在品牌和功能上远未达到现在电器的水平。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人们结婚时,其实很少有人再强调三大件的概念了,如果硬要说上三件东西,那么当属空调、立体声音响和录像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婚房中的各类家电一应俱全。当然,在新时期人们对结婚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房子,车子,票子”被当今人们称为新三大件。现如今,一场体面的婚礼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有自己的新房住,有新车开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结婚的必备两大件,在此基础上,房子要还贷,汽车要养车,维系这两大件又少不了“票子”,因此拥有努力赚钱的本领甚至也成了结婚的必备要素。

  结婚形式的变迁

  在黑白照片盛行的年代里,很多夫妻可能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到照相馆中照一次合影,而且新婚夫妻多数并没有特别妆扮,就是穿着平常的衣服,相片也相当于领结婚证时的登记照。

  近年来,结婚前到高档影楼拍摄婚纱照,成了新人结婚的必要流程。精致的专业化妆,不同类型的漂亮服饰,特色的外景拍摄,电子版的额外附送,成为了新时代结婚照的缩影。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婚礼的要求越来越高。上世纪50年代,两张单人床并在一起就结婚了,60年代一袋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就开始讲究婚礼排场了,到了90年代,婚礼开始朝着张扬的方向发展,直到现在个性化婚礼越来越突出。巨幅婚纱照,婚庆公司精密的策划安排,琳琅满目的婚礼现场布置,宾朋在餐桌前推杯换盏,这些项目已经成为现代婚礼上必不可少的项目。相比较于一包喜糖就代表着举行婚礼的年代,如今的婚礼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另一方面也显现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本刊记者 刘青海 实习生 廖可鸣)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