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楚匠人:张远龙巧手妙思 葫芦上绘出精彩人生

来源: 荆州日报 2016-05-23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谢纯郭佩月)“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这句歌词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80后就是看着这部《葫芦兄弟》的动画片长大的。里面7个本领各异的葫芦娃令人印象深刻,而那些七彩的神奇葫芦更是一度让小伙伴们爱不释手。“葫芦”又谐音“福禄”,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的“荆楚匠人”系列节目将为大家讲述葫芦烙画大师张远龙的故事,看他是如何用一种古老又神奇的手法,在葫芦上作画?

  在张远龙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葫芦,大的如气球,小的只有拇指般,而在每个葫芦上都绘着一幅精美的中国画。眼前这件《十八罗汉》曾在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百花杯”评奖中,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是张远龙近年来的得意之作。

  印刻在葫芦上的十八罗汉,形态各异,细微到脸部表情都那么传神,有的不怒自威,有的若有所思,绘制者的匠心可见一斑。

  葫芦上的烙画,又称烫画。顾名思义,就是用高温的金属在葫芦上烫出痕迹,形成一副独特的画作。不过这个听起来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不仅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对烙画的工具十分熟练,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张远龙是从12岁起就随父辈学习烙画,现在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在他看来,烙画是一种极富民间特色的手工技艺。

  那时候,木材、竹子是民间最易得的材料,而平民老百姓家里又买不起雕镂华丽的家具。所以,一些别致又便宜的烙画桌椅,就成了当时民间的流行。张远龙的爷爷最先掌握了这项技艺,他先是用烧红的铁条在木板上烙画,图案都很简单。后来工具改用中间插了铁丝的香,烙画的线条才变得更细致,图案也丰富起来。到了张远龙这代,他将电烙铁改良成了电烙笔,烙画的形式变得更加灵活。

  可以说,烙画这项技艺养育了张家三代人,而张远龙对此也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新中国解放后,凭借着娴熟的烙画技艺,张远龙被沙市工艺美术厂招收,开始为外宾制作烙画工艺品。经过一番思量,张远龙将烙画搬到了葫芦上。“葫芦”谐音“福禄”,又有“辟邪”的别称,在中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张远龙觉得,将烙上中国画的葫芦送给外宾,既能表示友好,又能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

  从平面烙画到葫芦烙画,张远龙花了足足9个月时间才终于挥洒自如。而他制作的葫芦烙画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被销往全球各地。可惜好景不长,沙市工艺美术厂没能维持太久就倒闭破产了。当时为了生计,很多手工艺人都转了行。可张远龙却在家里弄起了工作室,打算一心一意研究葫芦烙画。很多人说他傻,但是张远龙说,他是在透过葫芦烙画,寻找一段遗失的历史。

  荆州是中国葫芦文化和匏器制作工艺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张远龙所说的是在荆州出土的两件葫芦器,也就是古籍《尧典》中记载的“匏”,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是在清中期后,荆州匏器制作渐趋衰落。直到改革开放后,匏器技艺才在荆州民间恢复生机。作为一位民间手工艺人,张远龙希望能将荆州历史上曾经璀璨夺目的这项匏器技艺,延续下来,传承下去。

  经过张远龙的坚持和努力,他的葫芦烙画成为了民间手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他本人也获选为湖北省传统手工技艺大师级传承人。2012年,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落成,作为进驻的首批传承人,张远龙开始在荆州创业学校授课,将他毕生的葫芦烙画技艺传授给更多人。

  【编后】张远龙现在已经是湖北省传统手工技艺大师级传承人,但是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架子,他流露出最多的就是对葫芦烙画技艺的那种痴迷,我想这就是匠人的精神,专注、执着、精益求精。而在张远龙身上我们还看到另一种可贵的精神——无私。为了一项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他愿意并在正在将自己的毕生心血倾囊相授,让我们向匠人张远龙致敬!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