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走进红色首府监利周老嘴:芦苇荡中 走出红军精锐

来源: 湖北日报 2016-09-20

  贺龙大道、逸群路、德昌路、柳直荀纪念碑……监利县周老嘴镇,英烈们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

  一条千余米长,宽不过三四米的石板街两侧,遍布着48处红色遗址。穿越80多年时光,留存至今的白墙黑檐,见证“家家住红军,户户设机关”的火热与辉煌。

  1928年1月,随着贺龙等人在荆江两岸鸣响年关暴动的枪声,一批中国共产党重要人物、红军高级将领,先后汇聚于此,将星星之火蔓延到湘鄂西地区。

  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建、红二军团的成立、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周老嘴从一个普通的小镇,发展为革命中心。而从监利走出的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长征三大主力红军之一。

  8月19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青年寻访团”走进周老嘴镇,寻访沉淀在老街一块块石牌中的红色记忆。

  穿行老街触摸历史

  “我就是在贺龙故居出生的!”

  贺龙起初并未料到,他和战士们打下的这片区域,会发展成为拥有58县、近10万平方公里的红色根据地,这里建立起近3万工农红军和5万地方武装,走出67位共和国开国将帅。

  南昌起义失败后,1928年,贺龙受党中央派遣,溯江而上回家乡干革命。途经监利时听闻当地有一支百余人左右的游击队和70余条枪,当即决定在监利发展革命武装。

  “湖泊星罗棋布,芦苇荡又深又广,是监利及洪湖地区成为革命根据地摇篮的重要原因。贺龙曾感叹‘好一片水泊梁山’。”监利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熊传甫介绍。不久,贺龙和周逸群将当地游击队统一起来,组建工农革命军,以发动荆江两岸的“年关暴动”为契机,点燃了洪湖地区革命斗争的烽火。

  连续的武装暴动打击了反动派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锻炼了监利的党组织和党员。眼看革命形势大好,贺龙等主要将领迅速开辟了湘鄂西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后改称红二军)和洪湖游击大队。1928年5月20日,段德昌率领洪湖游击大队,与中鄂特委武装会合,一举攻克峰口。

  老街上,老人们围坐在门槛边唠嗑,腌渍的酱菜在竹筛中一字排开,当地居民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条街的今昔,但一提及贺龙、周逸群等人,就立刻来了精神。

  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对面,一位老人正坐在缝纫机前做衣裳。老人叫李林琳,今年68岁,自出生起就一直在老街生活。“我就是在贺龙的房间里出生的!”李林琳指着纪念馆对青年寻访团成员们说,60多年前,纪念馆还是普通民居,她和父母曾在这里生活过。“我出生晚,那些革命故事都是我婆婆说给我听的。”李林琳向记者分享了让她印象最深的事情:“婆婆16岁时亲眼见过贺龙。当时,老总骑着一匹大白马,嘴里含着短烟,样貌十分威严。贺龙身边士兵的马镫都是用绳子编的,他的是用铁打的。后来她才知道贺龙是带领群众闹革命的红军将领。”

  提及细节,老人家显得特别自豪,“我常把这些故事讲给孙女听。”

  崔琪后人寻觅祖辈足迹:

  留得精神在,教我后辈人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仅监利一县,就有45万热血儿女参军参战,15万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在此长眠。“先烈丰碑立楚地,革命精神耀千秋”,是家乡人民对英雄的告慰。“砍头不要紧,革命意志坚;留得精神在,教我后辈人。”这是革命烈士崔琪在遭受迫害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彼时,崔琪担任湘鄂西苏区党政领导人,年仅33岁。

  恰逢长征胜利80周年,崔琪孙女崔红英、孙女婿朱芳清同记者来到周老嘴街,一起拜访、缅怀祖父的足迹。走过曾受战火侵袭的土地,抚摸曾留有祖父体温的床沿,看着祖父曾伏案沉思的木桌……所有的记忆都鲜活起来。

  参观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时,两人还不时地同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你看,这里标注了他的本名崔品炎,崔琪是贺龙给他起的名字”,“这张画像是爷爷现存最清晰的图像了”,“以前没有钉子,都是这种木榫结构造的床”……从口述历史到亲眼见证,崔红英和朱芳清对和爷爷有关的一切有着浓厚兴趣,同时也被崔琪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气节所感染。

  崔琪参加革命时年纪尚小,凭着“思维强,一打起仗来就拼命”的冲劲,从一名交通员一步步成长为湘鄂西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任职期间,他多次参加武装斗争,与周逸群、段德昌、贺龙等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2年5月,受党内“左”倾冒险路线的影响,根据地作战能力严重受挫。同时,又遭遇敌军十九师的“清湖围剿”,崔琪所带领的游击队在磨盘洲被敌军包围。危急关头,崔琪决定背水一战。然而,敌我力量悬殊,虽有茂密的芦苇荡作掩护,却难敌湖区外武器精良的敌军。

  激战过后,游击队损失惨重,崔琪不屈服于敌人的拷问,遭残暴处决。崔琪牺牲时,儿子年仅9岁。

 

  探访柳直荀纪念馆

  魂魄托日月,肝胆映山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从柳直荀纪念馆出来,青年寻访团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项晨光不由得吟唱起来。“听说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的古诗文默写就是考的这首词。”

  柳直荀纪念馆三楼,寻访团成员们看到了毛泽东写下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影印图片。字体遒劲有力,诗文中还留有用浓墨圈点和修改的痕迹,激动之情可见一斑。

  1914年,16岁的柳直荀在湖南求学期间结识了毛泽东,两人逐渐从相知、相交并成为挚友。在日后的革命斗争中,柳直荀还襄助周恩来打响了南昌起义,同贺龙创建苏区和红二军团,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成先凤是监利县逸群小学副校长,同时也是柳直荀烈士纪念园的志愿讲解员。“革命老区的宣传需要人人出力,特别是讲解工作,十分重要,我和另一名老师自告奋勇,当上了义务讲解员。”她说,“虽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但作为教师,在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上还是有优势的。”从今年元月至今,成先凤已接待游客近6000人。

  如今,柳直荀烈士纪念园已成为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旅游文化为一体,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课堂。广场中央,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后方石碑上刻满了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名单。

  “魂魄托日月,肝胆映山河;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是牺牲在此的烈士们的真实写照。

  “原来红军离我这么近!”

  在监利县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寻访团拜访了红军遗属高玉娥女士。见到我们,这位85岁高龄、当过红军卫生员的老人连忙从床上爬起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

  高玉娥的丈夫高庆云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臣,先后参加了游击战争、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战功卓越。

  1931年,年仅17岁的高庆云投身革命事业,在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中担任通信员。不久后,又调任红三军八师警卫营四连通信员。长征期间,高庆云担任司令部通信员,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困苦,最终随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长征胜利后,高庆云又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2006年10月,高庆云病逝于武汉,享年93岁。

  相谈甚欢,老人从房间里拿了两包“宝贝”给寻访团。两个包裹被老人用布料裹得严严实实,单是将布料拆开都花了些功夫。打开一看,原来是高庆云老人生前的照片和功勋章,包括1949年开国庆典和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本来还能有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不过老高去世了。”说起这些,老人眼中闪过一丝遗憾。“这里还不是全部,孩子们都爱拿着把玩,被拿走了好些个。”高玉娥说。

  高玉娥的儿子告诉记者,由于腿脚不便,高玉娥很少下楼走动,平日里也很低调。这次简短的拜访,让青年寻访团受益良多。一位同行的工作人员不禁感叹:“我就在附近上班,第一次知道原来红军离我这么近。”高玉娥听闻后笑道:“欢迎你常来玩。”

  让湘鄂西精神激励更多人

  “想不到咱们湖北还有这么一处革命遗址群,想不到周老嘴把这些建筑保存得这么好。”从周老嘴街出来,寻访团成员们感叹两个“想不到”。

  近年来,周老嘴镇红色旅游产业亮点纷呈。2012年,央视专题拍摄《中国古镇周老嘴:特殊记忆》,全方位多视角推介红色周老嘴;2013年,周老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4年,“红二代”重走周老嘴,寻找先辈的革命足迹;2015年,周老嘴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突破80万人次。

  如今,周老嘴镇正申报国家4A级景区。如何提高周老嘴在全国红色教育基地的知名度,怎样让年轻人自发喜欢上革命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为当前周老嘴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最大课题。“革命知识不仅需要细致的讲解,我们更希望能通过情景还原让孩子们走进革命故事,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寻访团中的企业家代表,武汉领潮教育集团董事长赵巧芸透露,“我和朋友们正搭建一个平台,打算以动漫人物为载体,搭配革命故事帮助孩子们培养红色情怀。”“遗忘意味着背叛!”寻访团成员、仙桃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重案侦查大队张志阔表示,将时刻以先烈的精神激励自己。“在我的工作中,每个案件都相当于一场战役,破案时需要那种顽强、拼搏和不放弃的精神,这和先烈们的意志是一脉相承的。”“什么是‘湘鄂西精神’?周老嘴给出了响亮的回答:湘鄂西精神就是传承英烈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的坚强意志。”成先凤说。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