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养猪场熬制"地沟油" 部门:生物柴油,没流向餐桌

来源: 武汉晚报 2016-09-27

  现场有两个黑色的熬制炉

  “江夏挨着梁子湖附近的一块空地里,有人每天都在熬制‘地沟油’。”近日,武汉晚报记者接到江夏区读者黄先生爆料,称他每天上下班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两处简陋作坊,作坊周边摆满了油桶,总能看到有人在作坊外熬制不明液体,怀疑有人在熬制“地沟油”。

  到底是不是有人在偷偷加工“地沟油”?武汉晚报记者对此进行实地探访。

  市民爆料:

  荒郊野外有人熬制不明物

  黄先生介绍,他因为工作关系,每天上下班要经过江夏区与梁子湖交界处的一荒地。“那个地方很偏僻,只有一条水泥路主干道通向湖边,主干道上有几条狭窄的水泥支路。”黄先生说,就在这条水泥主路尽头附近,有养猪场,他所看到的作坊就在养猪场附近。

  “我每天路过的时候,都能看到作坊周边摆了好多大油桶,有时候看到有人在油桶旁边大炉子里熬制东西,烟气很大。熬制的时间不确定,有时候上午,有时候下午。”黄先生说,他曾上前搭讪,但是现场熬制的人很戒备,明显不让他靠近。他在远处仔细观察,看到大炉子里是液体类的东西,还漂浮着一些固体,气味很刺鼻,像是潲水。

  “考虑到附近有养猪场,我最初也以为是他们将回收的潲水加热,用来喂猪。但是加热潲水喂猪的话,现场怎么那么多油桶?新的旧的都有,有时候数量还有增减。”黄先生说,他观察了几个月,觉得还是有必要向相关部门反映,搞清楚作坊到底在熬制什么。

  “万一真的是在熬‘地沟油’,像这样每天熬,几个月能熬多少啊!要是流通到市场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受害。”黄先生说,因为作坊所在的地段偏僻,很少有人路过,他试了几次也无法确定具体情况,也不敢再贸然上前查看,希望武汉晚报记者能去一探究竟。

  记者探访:

  有两三个池子熬潲水

  本月20日上午,武汉晚报记者与黄先生约定在江夏区006县道碰面,然后由黄先生带路,记者驾车跟在后边,往县道旁边的水泥岔路开进去。

  弯弯绕绕前进了10多分钟之后,道路变得更窄,两侧的人家也越来越少。越过几个岔路口之后,终于在湖边的一片小树林边,记者看到两个相距不到十米远的养猪场。两个养猪场边都能看到有几个人工修建的池子,像炉子一样搁在地面上。在其中一个养猪场外,路边摆放着二十多个或新或旧的铁皮油桶。

  记者假装问路,走近养猪场查看情况,发现有两个池子里装满了不明物,池子底部正在燃烧熬制。记者看到,池子里是一些液体物,面上漂浮着塑料、油污和其他不明物。池子旁边放着两个装潲水的大塑料桶,一名男子正在现场看守、劈柴。他看到记者靠近,主动迎了上来,站在记者与池子之间。

  记者询问池子里熬的是什么,该男子回答“喂猪的”。记者试图再询问一些问题,该男子显得似乎听不懂、听不清记者的问题。

  记者绕到池子背后,看到池子下的地面上淤积着渗出的污渍,沿着地势向坡下流淌,一直流到湖边。通过地图定位,显示当前位置为“马鞍境”附近。并非江夏区辖区,而是属于东湖开发区管。记者随后将情况反映给东湖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药监调查:

  化工厂熬制生物柴油,没流向餐桌

  接到记者反映的情况后,东湖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队员找到记者探访的该处作坊,进行现场检查。

  作坊老板介绍,这是一家经过正规注册的公司,并提供了一份带有“环保”字样的营业执照。作坊老板说,他们在各个餐馆回收潲水,经过熬制加工,部分会作为养猪用的饲料,提炼出的油脂会集中起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销售给化工厂。

  通过手机网络,荆州一家生物化工厂向执法工作人员传递了一份委托书,证明确实委托该公司收集、购买生物柴油生产原料。

  “我们反复进行了检查,没有可疑情况。从现场检查看,提炼的油脂流向了化工厂,没有流向餐桌。”东湖开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队柯姓负责人介绍,已经将作坊老板提供的材料取证,希望爆料的读者放心,也希望其他市民遇到可疑的情况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

  记者深夜探访这家废油脂加工厂。

  记者在院内还发现一根黑色的管子,一头连接在厂房内,一头则摆放在厂区外的河沟处,这条河沟几乎被废渣填平。

  该回收站的负责人卢某承认这是地沟油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与废渣。卢某称,生产出的半成品将会作为一种工业原料销往安徽、常州等化工企业。

  在生产区域内,记者竟然没有看到任何废水、废气的环保处理收集设备。

  新宇废油脂回收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厂每天至少生产3吨成品。按照生产工艺中成品出品率来算,会相应产生至少3吨左右的废水废渣。这家地沟油加工厂已在这里生产了4年。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