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石闸门片区棚改项目:“把脉开方”医好居民心病

来源: 荆州晚报 2016-10-14

  石闸门片区房屋多设计简陋,质量标准较低,基础设施配套缺失,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好、生活资源优,这里的居民都不愿离开这块“宝地”。棚改消息一出,很多棚改户就患上了心病。

  棚户区的房子易拆,但棚改户的心墙难拆。常言道,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要解决棚改中的难题,首先要分析难点,找到突破口,才能让棚改户敞开心扉,拆除心墙。

  石闸门片区棚改项目指挥部研判片区实情,因地制宜找抓手,通过真情服务改变棚改户的观念,把棚改这件惠民实事办进了百姓心坎里。

  棚改户的心病:难舍优越环境

  “感谢!感谢!我已经住进了新家,一切都好!” 9月29日下午4时许, 82岁的吴正兴来到石闸门片区棚改项目指挥部给工作人员报喜。

  赶在国庆节前,吴正兴从50多平方米的旧家搬进了位于江汉北路80多平方米的新家。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特地来项目指挥部向曾经为他医治心病的工作人员当面道谢。

  一个多月前,吴正兴可是下定决定要当“钉子户”,常将工作人员拒之门外。吴正兴开出的条件是:除非原地还迁,否则坚决不搬。吴正兴心病的根源是,难以舍弃优越的生活环境。

  石闸门片区棚改项目,东至东八栋宿舍、西至实现商贸宿舍、北至神电宿舍、南至沙市区实验小学。片区征收总户数228户,总面积14355.5平方米。该片区处于沙市的核心商圈,有大型商超、三甲医院、集贸市场、学校、殡仪馆、烈士陵园等。用吴正兴的一句话概括:这里能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生活便利。

  吴姨爹早年离异,多年来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下岗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父子俩仅靠吴姨爹微薄的退休工资度日。生活困难的吴姨爹不相信自己的小屋被征收后,补偿金能够支付新房的费用,自己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填补资金缺口。

  “原先吴姨爹家里的家电可能就是一台电风扇和一盏夜灯,他们两父子的处境看着都让人心寒。”征收工作人员吴晓向记者介绍吴正兴的家庭情况,“如今,他们搬进了可拎包入住的新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环境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加了3万元,就换了个全新的家,我真是打心里高兴。旧家的任何东西我都没要,新房里的好多东西我原来都没有用过呢!”说起自己的新家,吴正兴笑地合不拢嘴。

  三笔幸福账:经济、健康、子孙

  吴正兴幸福新生活的背后,是工作人员提供的暖心服务。沙市区红门路石闸门片区棚改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徐喜元为记者解析:工作人员吴晓和易三秀多次上门给老人做工作,把能奖励的政策用到最足;临近节假日,他们主动上门慰问,嘘寒问暖;他们还按照老人的要求搜集房源信息,吴姨爹的新房就是比对地段、楼层、配套后选定的;老人签约后,他们的工作并未结束,与老人互留联系方式,继续提供后续服务,确保他真正过上舒心生活。

  记者了解到,自9月12日征收公告公示以来,该片区的征收签约工作像踩了一脚油门,稳步加速推进。短短一个月时间,已有82余户居民完成签约。

  在不断刷新的数据中,工作人员亲历了一个个被解决的难题,棚改户们看到了一个个积极作为的身影。

  石闸门片区的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房屋设计简陋,设施陈旧,破漏不堪,其中有4栋楼房已被认定为D级危房,严重威胁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改造石闸门,住上新楼房”成为居民多年来的梦想和期盼。今年,居民们的梦想照进现实,该片区纳入2016年棚改范围。

  当等待许久的幸福来敲门时,居民们的内心却又无比纠结。一边是改善环境的喜悦,一边是故土难离的惆怅。

  针对棚改户不愿搬、不肯搬、不忍搬的心理,沙市区红门路石闸门片区棚改项目指挥部发动工作人员为他们算好三笔幸福账:经济账、健康账和子孙账。

  按多数棚改户的补偿金计算,足以购买一套与此前房屋面积相当的新居或大于旧屋的二手房;棚户区房龄老且年久失修,卫生条件差,平房和低楼层的住房几乎常年不见阳光,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放眼多年后,城市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这样的环境肯定不利于子孙后代的成长。

  观念转变:“不改”到“要改”

  在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攻势下,一个又一个曾经扬言要当“钉子户”的棚改户败下阵来,观念也从“我不改”转变为“我要改”。

  张必伦姨爹2008年搬入航道宿舍,虽然房屋面积才39平方米,但他却十分满足。“年纪大了,就怕生病,我离一医不过几分钟的路程,住在这里我才心安。”张姨爹同工作人员道出了自己的心病。

  工作人员张进三番五次入户宣传,同二老谈心,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但脾气倔强的张姨爹一有不顺心就会到项目指挥部大闹一场,工作人员却总是笑脸相迎,临近饭点还会留他一起吃饭。针对张姨爹的情况,张进为他分析优惠政策,又联系中介公司提供房源信息。

  “人心都是肉做的,他们这么好的态度和服务,我都不好意思了。”张必伦说,自己唯有早日签约才能以表心意。9月20日,张必伦到项目指挥部签约。

  魏承军姨妈更是从“钉子户”变成了宣传员,为此还差点同家人翻脸。魏姨妈家只有47个平方米,为此一家人对棚改心有疑虑,小房遇棚改肯定是亏本生意,不做也罢。在此住了36年的她同家人、邻居结成“钉子楼”联盟,在工作人员入户时,他们把楼道都给堵上不让进楼。

  可与工作人员几番交涉下来,魏姨妈发现自己的认识有误,观念也慢慢地改变了。一次家庭会议中,魏承军提出要签约,老伴和女儿坚决反对,老伴以离婚要挟,女儿藏起了证件。一周的磨合,家人渐渐认同魏姨妈的想法,到项目指挥部签了约。在魏承军的影响下,这栋“钉子楼”的23户居民陆续签约。

  一个个在时间中“凝固”的镜头,记录下工作人员为棚改户“把脉开方”的过程,也见证了棚改户心病治愈的过程。这组镜头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通往新生活的幸福之路。

  “城市追寻发展梦,群众期盼宜居梦。棚改是两个梦之间的催化剂,势在必行且势不可挡。”徐喜元说。记者安娇姣通讯员李虎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