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住房公积金扎实快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来源: 荆州日报 2016-05-24

  石马村扶贫工作会议现场

  扶贫工作队在石马村创建了全市第一个“孝德建设示范村”

  春末,万物一派欣欣向荣。

  在通往荆州区八岭山镇石马村新修的道路上,驻村工作队员们步履轻盈。这股喜悦,既来自石马村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也来自于村民不断高涨的脱贫致富热情。

  石马村有618户村民,153户为贫困户,因人均耕地少,又一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一直处于全镇、全区最低水平,且村级债务高达535万元,是省里“挂号”的贫困村。

  然而,从我市扶贫攻坚大决战启动之后,尤其是荆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政园林局扶贫工作队到来后,石马村出现了一连串的可喜变化: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不断铺就,一户户贫困户开始特色种养殖……驻村工作队给石马村带来了新生,也为大家注入了拼不尽、使不完的力气。

  据介绍,近两年来,驻村工作队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以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文化扶贫为依托,动真情、下硬功,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脱贫,不断增强石马村造血功能,将石马村扶贫工作推向了快车道。

  夯实基础改善民生

  “基础设施跟不上,扶贫是句空话。”扶贫工作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更是俯下身来一门心思解决问题。近年来,工作队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农发等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为石马村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

  “原来的石马村,只有唯一一条硬化路——石新路,外村的麻木经过都要绕道。”说起村里的泥巴路,村民肖五操大倒“苦水”。有一次他为鸭子拖饲料,在距家300米的地方,拖饲料的车子陷进了泥里,“没办法,我就一趟趟往家抗,整整扛了3个小时呐。”肖五操摇了摇头,痛苦的回忆再一次在他的脑海里翻腾。

  艰难的路况,让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进一步打通村子发展的道路瓶颈,工作队和村委会利用专项资金30万元,硬化了二组通村公路700米,组级碎石路面4000多米,基本上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此外,该村还利用农发项目资金硬化疏通排管渠13219米,修建泵站10座,解决了农田灌溉和排水难问题。

  “这是我种的小葱,那是黄瓜……”4月29日中午,正在为豆角秧绑支架的陈兴权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有了工作队的帮扶,他现在的日子就像上了发条,拼劲十足。

  “你看,这130平方米的新屋是通过争取危房改造项目,帮忙翻新的。屋前这近50米的碎石路也是工作队铺的,下雨天孩子上学不会再满身泥巴,我的蔬菜也能更顺利地运出去。”陈兴权连珠炮似地说着一桩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眼圈开始泛红。

  帮扶,就像一股沁人心脾的甘泉,无孔不入地在石马村流淌。为解村民看病不便难题,利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建起标准化医务室;为让村民远离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饮用水水源,与村民共同努力,安装自来水管3.7万多米,让大家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投资20万元,完成鱼池改造260亩;投资10万元,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为村民优惠安装有线电视近400户;安装智能广播,将国家有关政策及时传达给村民;设“农村淘宝”服务点,将实惠农资向村民推荐,并积极探索将自产农副产品在网络上销售……

  “扶贫工作不仅要动真心,更要用硬功。”去年12月11日,石马村扶贫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除审议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进一步统一各级扶贫单位认识,落实扶贫工作资金。“大家通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共落实了50万元,这极大振奋了扶贫工作干部的工作热情。”现在自筹行动还在继续,截至目前,已累积自筹资金达到80万元,远远超过预期。

  选准路子产业扶贫

  贫困户致贫原因多样,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如何脱贫?找准路子,迈开的步子才更有意义。

  一直以来,工作队把精准扶贫工作与“三万”活动相结合,在产业扶贫的政策引导下,狠抓“一户一策”落实,让石马村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晌午的阳光烤得人脸颊发烫。在占地12亩的自家虾稻连作试点,严良明夫妇正忙着排水作业。严良明身有残疾,女儿又在读高中,家庭生活十分拮据。考虑到夫妻俩不怕吃苦、头脑灵活,工作队为其选定了虾稻连作发展之路。

  “不仅出资帮我挖好了虾稻连作沟渠,还一直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们。”严良明高兴地说,现在他的养殖基地被工作队确定为工作试点,这是对他的鼓励和信任,他一定不会辜负。

  “怎么也想不到,一贫如洗的我能养5头猪。”59岁的申献林,望着猪圈里活蹦乱跳的小猪仔,兴奋不已。他的家庭属于因病致贫,自己肠梗阻动过两次手术,妻子也疾病缠身。考虑到两个人年龄大、劳动能力较弱,工作队给他们免费送来了4头小猪仔,帮助他们发展庭院经济。

  得到这一扶助政策的并不只申献林一家,今年,工作队利用扶贫资金为有养殖意向和能力的贫困户共免费提供了30只猪仔、3000只鸡苗,以增加贫困户收入。

  而对于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工作队不仅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帮扶,还为每个孩子每年提供2000元生活补助,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

  ……

  就这样一户不落对点帮扶,还是远远不够!落实“一户一策”,实现真脱贫,产业是关键。

  工作队员告诉记者说,为打破石马村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扶贫工作队除开拓了虾稻连作生产试点外,还依托重庆商会,相继建立了莲藕和芋头种植基地。

  “来自重庆的翟世太,是村里引进的莲藕种植大户,种植面积达300多亩。他对石马村的土质赞不绝口,认为非常适合种莲藕。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也对莲藕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位负责人高兴地说,目前,石马村已发展莲藕种植30户,面积550亩。芋头种植62户,面积350亩。带动贫困农户48户。去年莲藕种植每亩收入8000元左右,比传统种植水稻每亩增收5000多元。

  “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发展。”工作队长应斌说,脱贫只是短期扶贫目标,长期目标是帮助石马村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目前,他们通过外出考察和专家论证,决定在石马村流转850亩坡地,用于培育脐橙种植基地,使之成为石马村主导产业。

  破融资难金融扶贫

  有能力发展产业,却苦于囊中羞涩怎么办?基于此,荆州区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创新,在我市率先启动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而石马村作为试点村,获得了丰厚支持。

  “以前种水稻,成本高,利润少,每年仅3000元左右收入,现在改种莲藕后,向村里申请了2万元的‘阳光扶贫贷款’,减轻了种植压力,也增加了收入,每亩收入近1.5万元。”谈到自家经济情况的变化,村民胡和成喜不自禁。

  胡和成所说的“阳光扶贫贷款”,就是荆州区扶贫办和荆州农商银行合作推出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项目,凡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家庭年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均可申请,贷款额度在2万元至5万元不等。

  不仅如此,石马村还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合本土金融扶贫工作的发展方向——发展特色品种。

  石马村村支部书记胡连民指着远处一片荷花池和芋头基地说:“这就是我们培育的‘特色品种’,凡是种植藕和芋头的贫困户,每亩还可以得到200元奖励资金。”

  村民胡和成说,现在日子好多了,房子都盖了两层半,这是前几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们农民不就图个收成好,利润高吗,在‘阳光扶贫贷款’的帮助下,我还要盖三层楼、四层楼。”说着,胡和成兴奋起来。

  据介绍,作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石马村目前已有24户获得贷款,共计179万元。其中,13户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共贷款57万元。

  应斌说,这一举措实现了扶贫方式大转变,即将生活性帮扶转变为生产性帮扶、将救济性帮扶转变为资本性帮扶、将向外争取帮扶转变为共谋共建合作帮扶,让贫困户自主选择脱贫路子,以“造血式”扶贫办法增强了脱贫致富信心,使贫困户有能力、有尊严地脱贫致富,极大激发了群众加强生产、脱贫致富的热情。

  文化扶志全力脱贫

  “圆满完成规定动作,更要积极创新自选动作。”这是扶贫工作队驻村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以此为指引,工作队将扶贫与传统文化建设相结合,力争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贫困户摆脱精神贫困,用传统文化解决社会问题。

  “有时候给贫困户引进了项目,他却不敢接,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勇气。”驻村工作队员介绍说,扶贫先扶志,精气神上来了,脱贫致富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中国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工作队将孝德文化的传承作为扶志抓手,在石马村大兴孝德教育,并推动创建了全市第一个“孝德建设示范村”,使敬老行孝蔚然成风。

  “每月初二,我们都会组织一次为老人免费理发行动。”胡连民告诉记者,每到此时,老人就会被晚辈搀扶着来到活动现场理发,俨然一场老人们的交流盛会。除此之外,村里的义工服务队,每月都要上门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在此基础上,工作队还联合村“两委”制定了一系列村民道德守则,每年开展一次“好儿子、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工作队所在单位干部职工还经常参与该村敬老爱老活动,感受幸福温暖,接受德行教育。如今,石马村已被确定为全省十个孝德建设示范村之一。

  “自工作队驻村以来,荆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荆州市政园林局主要领导已多次来到石马村,且大多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这让我们很感动。”胡连民感慨,两年来,工作队与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包户对象结穷亲,做到了与村级组织和贫困群众的无缝对接。

  现在大家都把工作队当亲人一样,困难来了,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扶贫工作人员。如村民刘孝才生病无钱医治,皮家才春节时家中出现变故,都是一通电话打给结对帮扶干部,就迅速得到了最暖心的关照。

  精神与感情上的富足,极大激发了石马村村民的斗志,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人文环境。

  如今,在扶贫工作队及村两委班子的齐心努力下,石马村153户贫困户,已有107户成功脱贫。2016年,工作队将乘势而上,通过政策扶持、产业调整、一对一帮扶等措施,精准发力,确保剩下的4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销号,省级贫困村在荆州区率先出列。(记者沈微通讯员李翮)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