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古城向北,正崛起一座生态新城 探访中德生态城建设

来源: 荆州日报客户端 2017-05-03

  荆州往北,是八百年楚国的郢城和纪南城遗址。遗址之间,镶嵌着一枚古印章形状的开阔地带。

  在一幅火热的施工图景中,一座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新城正崛起。这座现代化新城就是中德生态示范城。

  今年3月20日,市委书记杨智在中德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上说,荆州必须坚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实现生态、文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荆州可持续发展的号角,也是中德生态示范城建设的路线图。

  循着这一路线,站在楚遗址上,记者仿佛看到了中德生态示范城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的璀璨光芒。

  【城市转型荆州获批中德生态示范市】

  城市转型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2014年,青岛、烟台等6个城市和地区是首批“中德低碳生态合作项目”试点示范城市。

  这是国际合作项目,是国家战略和行动。

  荆州有着丰富的河湖资源和悠久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提出了“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当前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荆州急需借助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城市发展理念和经验,推进可持续发展。

  为此,2015年11月,荆州与中国城科会、德国能源署共同签订了关于支持荆州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三方框架协议,正式启动申请第二批中德低碳生态示范试点城市工作。

  今年3月21日,荆州市与白银市、银川市、江油市、吉林市高新区、淮安高新区6个城市和地区被正式确定为第二批“中德低碳生态合作项目”试点示范城市。

  荆州中德低碳生态城位于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北临碧波荡漾的长湖,南接巍峨的荆州城。宏大的引江济汉工程穿城而过,旧石器时代的鸡公山遗址公园静卧其中。

  生态示范城规划面积约14.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宽广的楚都大道和凤凰大道,如两条彩练,从南北和东西方向翩翩而来,在城内纵横交会。

  荆州华夏历史文化科技园、楚国八百年、荆楚文化大观园等一批文化、旅游主题项目相继落户生态示范城。

  生态城内的项目将借鉴德国先进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及技术,建成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度假生态示范区。目前,荆州市与中国城科会、德国能源署共同编制完成了《荆州市中德低碳生态城规划》。

 

  【绿色低碳荆州践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是城市发展的唯一路径。

  市委书记杨智今年3月24日会见德国能源署专家一行时说,荆州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学习德国绿色发展理念、低碳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荆州可持续发展。

  中德生态示范城的规划和建设,正是以文化旅游发展为核心,以城市化建设为主导,将文化传播、城市发展、生态保护三维融为一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传承和保护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在中德生态示范城的建设中,遗址区域内以保护、展示为主,重现2700年前楚纪南古城风貌;遗址区域外建设有科技感的现代化城市,实现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楚文化和德国风情融合。

  生态和绿色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窄路密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会呼吸”的河流……中德生态城项目的总规划设计,充分借鉴了德国先进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及技术,探索城市建设新经验,从生态环境、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可持续能力建设、低碳示范社区能源系统五个方面,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生态示范项目,为全市发展树立新标杆。

  合作和开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中德生态示范城就是合作共赢、开放发展的典范。参与编制《荆州市中德低碳生态城规划》的一名研究人员认为,“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除了在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外,更是对城市居住者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一种改变。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既是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更是合作开放、引领示范的效应。

 

  【强力推进生态新城初见雏形】

  纪南文旅区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幅全区的规划图。规划图中,中德生态示范城的标注分外醒目。文旅区党工委、管委会将中德生态示范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实施一个领导包保一个项目,明确任务清单、倒排工作日程,实施挂图作战,确保新城建设的“纪南速度”。

  在该区建设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走进建设中的中德生态示范城。

  在楚都大道和凤凰大道的交会处,两条大道的主车道已刷黑,数台工程车往返穿梭,筑路工人正忙着施工。据介绍,凤凰大道部分路段正加紧排水管道施工、楚都大道本月底前将完成隔离带绿化种植。

  不远处广阔平整的土地,是占地1009亩的荆州华强历史文化科技园建设工地。装卸车和高耸的塔吊,演绎着激情速度,5幢单体建筑已见雏形。明年9月,这里将建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

  以荆州华夏历史文化科技园开工建设为引爆点,楚国八百年、郢城文化小镇、文化达沃斯、鸡公山遗址公园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

  蓝图正变为现实。

  一片崭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一座融合古典文化与现代化都市气息的文明新城,如一幅幅图画,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中德生态城十大项目展示

  1.荆州华夏历史文化科技园

  位于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凤凰办事处,占地面积1009亩,总投资约30亿元。是深圳华强集团与荆州市政府共同出资120亿元建设的荆州华强文化主题园一期项目,项目综合运用华强方特集团最新的VR技术,展示包括楚文化和三国文化在内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2.“楚国八百年”城市公园

  位于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域,规划占地面积约129公顷,包含生态河道、水景、服务设施、透水道路、文化广场、绿化、照明、雕塑等,总投资6.4亿元。秉承“文化+城市+生态+旅游”理念,以城市生态公园为空间载体,突出楚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适当融入休闲娱乐、文化展演、城市配套功能,建设楚地灿烂文化坐标、荆州现代公园典范、纪南都市活力绿廊。

  3.鸡公山遗址公园

  位于荆州小北门外4公里处的郢北村,项目用地北至通源路,南至鸡公山路,西至庙湖东路,东至碧桂路。规划占地130亩,是以遗址保护、展示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功能为一体的遗址休闲公园。

  4.会展中心

  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分为会议中心及展览中心,建筑面积分别约为2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馆内服务设施齐全,兼备会议、展览、商务洽谈、演示、表演、宴会、新闻发布以及大型集会、庆典等功能,同时配备酒店、商务写字楼、餐饮中心,是对外贸易、商务交流、科技展示的理想场所。

  5.楚市水街

  项目选址初定纪南文旅区内的庙湖南岸水域沿线,计划打造楚文化主题步行街和楚文化美食休闲街等两条极具楚国水乡风情的文化街区,形成集楚文化展示和商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商业聚集区及水上不夜城。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500亩,总投资额约15亿元,项目建设周期2年,分四期建设。

  6.太湖港生态景观带(三期)

  项目范围起于滨河大道,止于海子湖,用地形态呈带状布局,全长16公里,两侧绿带宽约10-140米,规划总面积263.15公顷。为居民提供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绿色景观廊道,项目总投资额约4000万元。

  7.环湖风光带

  该项目位于环海子湖一圈,做为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总体要求下,整体构建环湖林网,丰富生物栖息地,营造舒适小环境;利用现有耕地、园地,打造功能复合的生产性景观;落实荆楚文化底蕴,丰富城市文化生活;建设慢行网络串联诸多景观节点,形成系统的交通体系;为整个生态旅游区提供服务与动力。总投资额约25亿元。

  8.楚都大道

  纪南文旅区内南北向主干道之一,南起沪蓉高铁,北至规划雨台大道,全长7.1公里,项目占地面积约39公顷,道路标准段红线宽度为55米,预计项目总投资约8.6亿元。

  9.凤凰大道

  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的“三横三纵、两环”主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大道呈东西走向,西起207国道收费站,东至荆襄外河西岸,全长7.1公里,其中包括跨庙湖桥及荆襄高速桥。道路红线宽度55米。中间设16米机动车道,两侧设6.5米的绿化隔离带,隔离带外侧为8米的辅道,道路两边各设5米的人行道。

  10.海子湖大道

  位于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内(沪蓉高铁—彭湖路),全长约3.43公里,道路标准段红线宽度为55米,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雨污水工程、给水工程、电力电信、绿化、照明、交通设施工程等。预计项目总投资为3.8亿元。

 

  这座城市设计理念有哪些创新?近日,记者邀请专家对城市规划亮点进行解析。

  【借鉴小尺度街区理念打造特色慢行系统】

  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局总工程师邹朋介绍,马路、大街区是中国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过去几十年甚至至今所追寻的设计理念,在中国的大部城市,这样的交通模式依然盛行,被标榜为城市现代化及城市身份的象征。

  然而这种交通模式造成了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离,增加了交通组织的难度、占用慢行系统空间,引起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人们路过这个片区,需花大量时间绕行。

  传统欧洲城市的“窄路密网”模式以100m×100m左右为基本的单元街区划分,增加了道路网密度,降低道路等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手法。邹朋介绍,中德生态城内,根据密路网、小街区理念,城市街区由很密的路网分割而成,核心生活街区都非常碎小,街区内路网稠密,甚至间隔两三栋楼就有一条街从中穿过。

  今后生活在城中的居民,下楼就可乘区间公交车或骑自行车通行,还不用多绕路,出门更加轻松方便。

  邹朋说,生态城内鼓励公交出行,公共交通路权优先,建立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网络,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发车频率,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舒适度,实现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

  同时,结合“窄路密网”的道路系统,生态城内还将设置串联社区、医院、绿地、学校、商业区、环湖路的慢行系统,主要由慢行专用道、绿地步道、林荫道等组成,形成连续完整的慢行网络系统。

  【 “反规划”的规划原则让每一条河流“会呼吸”】

  荆州纪南生态文旅区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区域内农田广布,绿地面积广阔,绿化覆盖率高,植被资源、水系生态景观资源以及生物资源均较丰富。

  围绕“低碳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理念,生态城将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最大限度的发挥现状水系和农田湿地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并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构建一个满足居民游憩体验并与自然紧密共生的景观绿地系统。

  “生态城的规划原则是‘反规划’。尽量不改动自然地貌,每个地方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邹朋解释,城市开发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对现状河流以及自然林地斑块进行生态化恢复,还原水体和农田湿地的自然形态和采用乡土植物营造景观来体现江汉平原的地域特色。

  生态城将发挥现有水系和农田湿地应有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将构建“源”“流”“汇”多级海绵系统。

  通过源头控制,保留现有的坑塘水系,并将其融入到小区和公园的基础配套设施中去,从源头消纳雨水。再通过中途滞留,利用塘渠让水流慢下来,汇入到地表当中,置换一部分的雨水。最后通过末端控制,将水流汇入到长湖、海子湖、庙湖中去。

  除了塘渠、滞留地等调节和蓄水设施,生态城还将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里设置雨水口,通过绿地下面铺设的透水砖净化雨水,收集雨水,再统一汇入到蓄水池中。

  海绵系统的相关调蓄设施往往跟城市已有的绿地、景观、水体相结合,不仅能够减少排水渠和管道的铺设,还能够在避免内涝的同时,打造出一个城市雨水花园。

   【融合德国绿色建筑技术因地制宜建“舒适”房子】

  生态城作为低碳生态示范区,应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至2020年及规划期末,规划区新建建筑应全部为绿色建筑,即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为100%;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开发量占绿色建筑总开发量的50%,三星级以上绿色建筑的开发量努力达到绿色建筑总开发量的20%。

  根据荆州冬季湿冷漫长,节能需求大的特点,生态城将融合德国绿色建筑技术,在节地、节能、节材、运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绿色建筑指标。

  邹朋介绍,根据不同地块、不同建筑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性地推广应用被动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浅层地热等德国技术和模式,有效降低能耗和水耗,以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环保。

  如在医院、学校建设方面,推荐使用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浅层地热技术;商业中心和会展中心则建议使用自主通风技术、天然采光技术和自遮阳技术;遗址博物馆则推荐使用木结构技术、天然采光技术、自遮阳技术。

  以鸡公山遗址公园为例,以不破坏遗址和自然环境为基本前提,采用自主通风、天然采光、建筑自遮阳等被动房技术,将现状棚屋改造为木结构被动式建筑,充分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和保温隔热技术,从建筑结构和技术层面保持遗址博物馆的轻质,以减小对遗址文化层的影响。

  【城市景观凸显文化特质打造“旅游+”全域旅游典范】

  在城市文化景观方面,中德生态城以楚文化、水文化为核心内涵,在景观、景点、景区建设上和配套设施、地理名称上凸显荆州文化特质,围绕“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的典范。

  邹朋说,生态城将在沿河岸区域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滨水文化景观带,在慢行步道沿线建设主题广场,根据荆楚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和文明成果,将文化符号及事件场景艺术化表现于广场之中,围绕楚辞、凤凰、楚史、楚都、楚乐、楚国名人等主题,设置不同荆楚风情的人群集散休憩空间。

  而在沿滨水步行线路设立文化游廊,打造连贯有序的文化体验线路,充分运用廊架、景墙、景观亭等构建物展示荆楚风貌,以荆楚文化的精髓为导向、亲身体验感知为主要内容,构建富有纪南特色的文化风情体验空间,并与周围的商业空间形成有机衔接。

  在生态城商业街的步行空间入口、广场中心、滨水休憩空间、商业综合体前广场空间等关键节点设置富有荆楚个性特征的标识性景观雕塑,如以荆楚时期青铜器物、荆楚历史名人、荆楚抽象文化符号等为主题,为商业街的体验空间塑造画龙点睛之笔,传递地域文化信息,强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意象。特色雕塑、叙事墙景等文化空间,丰富游人的文化体验过程。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