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喜迎党代会】螺山:“三色”洪湖“绿”当先

来源: 荆州日报 2017-06-02

  暮春。金色的阳光洒在洪湖湖面上,波光粼粼。

  5月10日至11日,荆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智在洪湖市调研时强调:要着力打造红色洪湖、绿色洪湖、金色洪湖。洪湖必须是“绿色”的,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生态和谐的绿色洪湖。

  5月26日,洪湖湿地保护再传捷报:洪湖市螺山镇6491亩珍珠养殖设施全部拆除,还洪湖“一湖清水”。

  这是一次建设“绿色洪湖”“红色洪湖”“金色洪湖”的生动实践,凸显出洪湖市委、市政府在“长江大保护”中的作为与担当。

  珍珠养殖之困

  洪湖,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江汉平原上,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天然蓄水库、荆楚大地重要的生态屏障。

  然而,沿湖一些乡镇由于受认知观念局限,粗放、无序发展一度破坏了洪湖生态。

  西靠洪湖的螺山镇,是以养殖为主的水产镇,水产养殖面积近3万亩。由于传统水面养殖的效益极为低下,为获取较高的租赁承包利润,2007年初,由村级干部牵头,螺山镇引进浙江山下湖千足珍珠集团公司,发展珍珠养殖。2007年3月,先后有6个农业村自发地与浙江山下湖千足珍珠集团公司签订了租赁、转包合同,共计珍珠养殖面积6491亩,承包年限为10年。

  10年来,该集团的珍珠养殖对洪湖湿地水质带来极大损害,水体严重污染,洪湖水质最差时达到劣Ⅴ类。水质的恶劣,也直接影响了周边养殖户的其他水产养殖。

  “当时没有环保意识,不了解珍珠养殖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螺山镇皇堤宫村支部书记刘金川告诉记者,片面考虑了村集体的收入,没想到会对洪湖生态造成破坏,现在真是后悔。

  2016年11月26日,中央第三环保督察巡视组入驻荆州,并把大洪湖的生态环境整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洪湖湿地水质达到Ⅲ类水质以上。

  既要修复生态环境,又要加快发展,洪湖面临着选择,螺山面临着挑战。

  化解人水矛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绿满洪湖’行动,让‘天蓝水绿’成为洪湖永远的名片。”2016年12月5日,洪湖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洪湖市委书记张远梅作出回答。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一场取缔珍珠养殖的战斗在螺山打响。

  螺山镇委、镇政府成立了以农业、水产、环保、水利、信访、政法等战线领导参加的工作专班,专门调负责珍珠养殖取缔工作;责令镇“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办公室督促涉及有珍珠养殖的6个村不得再续签珍珠养殖承包合同;以政府公函的形式向浙江山下湖珍珠养殖公司发出《关于要求终止珍珠养殖合同、拆除珍珠养殖设施的函》;采取停水、停电、断路、毁坏养殖饲料池以及安排专人值班不允许珍珠养殖公司向养殖基地拖运养殖饲料和物资等手段,强迫珍珠公司撤离……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五一”假期的4月29日、30日,螺山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动员村组干部和群众对珍珠养殖进行集中拆除;5月6日、10日再次组织机关干部和群众对珍珠养殖采取了清场拆除行动。记者了解到,从5月开始,螺山镇每天组织100多人到湖里参加强拆。

  关键时刻,党组织永远是堡垒,党员永远是先锋,干部永远是模范。重阳树村支部书记孔珢玉和支部全体党员,在这场战斗中,拿出3万元的卖虾款,垫付给村民以及民工用于珍珠养殖的拆除。

  对于此次取缔珍珠养殖行动,螺山镇党委书记乐观晖说,洪湖市委市政府给我们定的目标是:水面无瓶、水中无箱、水底无蚌。

  重塑发展理念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古往今来的实践表明: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无法抗拒的发展规律。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要算长远账、生态账。

  乐观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取缔珍珠养殖前,镇、村每年还有近120万元的收入,如果继续给浙江山下湖千足珍珠集团承包,按现在的价格,每年可能达到300万元,此次取缔珍珠养殖,不仅少了一笔收入,还要额外开销近200万元的改造资金。

  加减之间,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是践行者、推动者。

  “目前,我镇已全部取缔珍珠养殖。下一步,我们将实行人放天养,尽快恢复洪湖湿地生态环境。”乐观晖介绍,现在的螺山镇,从干部到百姓,绿色发展已然深入人心。

  如今,洪湖市已形成政府、企业、百姓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这股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一定会让洪湖大地天更蓝、水更清。(记者 郭江峰)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