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骄傲》之周南海:篆刻书写快意人生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7-06-17

  荆州新闻网消息:一块石头,在普通人的眼里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石头而已。然而,在艺术家们的眼中,它却成了宝物。经过艺术家们独特构思与精耕细作,普通的石头就能变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而在这些艺术家中,有一位叫做周南海的荆州人,与刻刀相伴,与石头为友,被艺术界称为中国异材篆刻的第一人。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走进周南海的篆刻人生。

  篆刻又称治印,是书法和镌刻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这种属于汉字特有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被联合国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篆刻,大多以篆字为基础,所体现出来的是,篆刻者把自己的学术素养化作个性而凸显出来的独特艺术追求。

  宋代姚勉有诗云:“天巧都存篆刻中,得君刀笔即通荣。”诗中所说的天巧,就是周南海所认为的篆刻家的篆法、字法、章法和刀法。

  在我国,古代篆刻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由于硬度高,坚涩难刻,只能由专门的工匠完成,在元朝末年的时候,这种硬材雕刻,逐渐被花乳石之类的,容易入刀的软质材料所代替,为文人和艺术家用刀刻印开辟了新天地,一时间人人动手,开创了篆刻大繁荣的局面。由此,软石料篆刻延续了数百年,而硬质材料篆刻的工艺却渐渐失传。但这种用更美观更贵重的硬质材料篆刻的工艺,却深深的吸引了周南海,他决定开拓一条全新的、系统的异材篆刻之路。

  异材篆刻也就意味着要舍弃容易篆刻的常用石料,改用其他特殊材料。不按常规出牌的周南海搜集了近四十多种的软硬材料,如各类金属、各种宝石、奇石等等。

  篆刻材料选择上的丰富性,无疑为周南海的创作提供极大的艺术空间,但这种舍软求硬的异常之举,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一般的刻刀工具是无法驾驭这些硬质材料的。

  在异材篆刻工具的探索中,他通过使用喷砂、激光、电脑雕刻等方式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最后决定使用电子雕刻机进行创作。

  在常人眼中,电子雕刻机是机器篆刻,算不上手工艺,更别说篆刻艺术了。但周南海认为工具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的驾驭工具的能力。一枚印章,七分构思,三分成型,使用电子雕刻机只是刀具由传统到电子的转变,但在篆法、章法、刀法还有边款等方面,依然需要篆刻者来构思创意。

  解决了硬质材料篆刻手段的问题,周南海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极大拓展了自己的艺术想象空间。别具一格的篆刻技术,选材上的独辟蹊径,让诸如羊脂、翡翠、玛瑙、琉璃、陶瓷、钢铜等等令诸多印家头痛的异材,都可以经南海之手,在印林里闪耀光芒。

  异材篆刻正是周南海借助于现代技术群的一种艺术表达和追求,在每一种材质上、每一个方寸间,都能表达出自己的刀情笔意。而周南海对于篆刻艺术的的痴迷和执着,更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每天,他一开始伏案篆刻就会忘记时间,一个人,一把刀,不停地刻,可以不吃不睡,可以刻到满手血泡。

  周南海定居深圳,常年闭门于繁华都市中,伏案于无声灯光之下,刻出一方方不带烟火之气的印章。在外人看来这也许透露着孤独和寂寥,但对于周南海来说,这才是他最享受的世界。

  在这种涅槃式的苦修和探索中,周南海既对外守住又朝内打开了艺术的心房,精神和技艺也不断向新的高度提升,从而创作了很多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篆刻作品,成为当今国内异材篆刻的领军人物。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曾出版《中国篆刻百家·周南海卷》,2006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陆离集·周南海异材篆刻》,2008年,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了《周南海篆刻集》。而在周南海的众多篆刻作品中,《心经》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周南海以不同材质和手法,先后篆刻了十多套《心经》。在周南海眼里,《心经》不仅是其篆刻的题材,更是其对篆刻艺术的一种探索和学习。

  此后,周南海更是一气呵成,完成了多部文化典籍的篆刻,并自成系列,大大的丰富了篆刻的艺术性。

  周南海的篆刻印学,能为前人之能为,敢为前人之不能为,这种舍软求硬、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的逆向探索,无疑是对印学史的巨大贡献,填补了篆刻史上异材不能为印的这一苍白卷页。而回首当年的求艺之路,周南海也是感慨万千。

  拆摔刻画是每个婴孩的天性,周南海也不例外。儿时就喜欢在家里的墙上刻刻画画。上了中学,他对篆字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印章神奇的刀法、巧妙的布局,让他好奇又着迷。

  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南海这匹千里马,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汪新士先生。汪先生是中国篆刻艺术殿堂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王福庵的嫡传弟子。1986年,汪新士先生在荆州创办了南记印社,而周南海也就幸运的成为了他的入室弟子。正式拜师后,周南海开始接触系统的篆刻基础教育,学习正宗的浙派篆刻技法。

  尽管在那个懵懂年代,周南海还不大懂得篆刻的艺术内涵,但他的选择决定了他这一生的走向,同时也让他在篆刻这个领域中,抓住了最初的机遇。

  数年后,汪新士迁居深圳,周南海也认为已经学有所成,于是在老家荆州开始了创业之路。然而,生意的失败让他血本无归,负债累累。痛苦中,他再次想到了自己的恩师汪新士先生,在深圳,老师深情地接纳了他。

  在老师家里,周南海一待就是几年。在这几年间,周南海既有商场失意的挫败感,又有避世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渐渐都被篆刻抚平了。他静下心来,忘我篆刻。在他眼里,篆刻,是一种回归,他仿佛又回到了单纯快乐追梦的儿提时代。

  在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周南海无视四面八方的诱惑,坚毅的坐在案头,手中是刻刀,案上是石头,在金与石的触碰中,他重新体味人生。在这里,他终于找回了初心,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人生的路——篆刻。

  几年的沉淀给了周南海忘却过去、思考未来的时间,也是他在技艺上日臻成熟的蜕变阶段。随着作品被大众肯定,周南海的艺术之路迎来了转折点。

  周南海的篆刻技艺越发精纯,然而他却不愿意做一个纯商人,他不事张扬,不随波逐流,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以守护心中的那块净土。

  周南海生在荆州、长在荆州,他的篆刻作品被不少收藏人士收藏,他出版的作品更可谓“一书难求”,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却不忘家乡。2014年,他将自己人生的第一场个人展览,献给了家乡的荆州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的展出分书法作品、心经拓片、篆刻三个单元,展出了周南海先生用金、银、铜、铁、翡翠、玛瑙等硬质材料精心创作的书、篆作品。为此,周南海准备了一年时间。其中,他最喜爱的《心经》印章也在展出之列,该套印章的每一枚形态都各不相同,而收集这些玉石原材料,周南海足足用了六年时间。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欣闻荆州正在创建“文化三市”,周南海十分振奋,他希望用自己的篆刻技艺,为家乡荆州这座古城,增添更多的文化底蕴。

  一路走来,刀笔相伴。来自荆州的篆刻家周南海,既是传统篆刻艺术的继承者,又是新型篆刻材料和篆刻工艺的开拓与探索者,他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领域。当今之世,艺海喧嚣。周南海却能甘于寂寞,苦苦探索与不懈追求,这种胆识和毅力,使我们感动。我们也衷心祝福周南海先生能在篆刻艺术领域继续另辟蹊径,不断开拓出自己的艺术新天地,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珍品。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