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小暖男用好习惯阐释了“教育”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17-06-12

吴睿博在校外听到国歌后,立正敬礼(图片来源于网络)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山栀子)这两天,一张照片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微信群里传开了。照片中,一名小学生正背着书包,在校门外立正敬礼。其原因,是当他来到校门前,听到学校正在播放国歌,立即停在原地敬队礼,直至国歌放完才奔跑进去。他叫吴睿博,一名只有6岁的一年级学生。

  吴睿博本已上学迟到,却在听到国歌声后立正敬礼。网友们纷纷点赞,小小年纪,爱国意识已深入心髓。

  幼小的身躯,你矗立地一站,令人肃然起敬;纯洁的心灵,你崇高地一举,令人感怀于心。“少年强则国强”,你用矗立的身躯和高举的右手宣示着祖国在我心中。

  图片来源于网

  近日,还有一张关于小男孩的照片也激活了网络。成都地铁2号线,一个小男孩背着妈妈的背包、用手给妈妈垫着睡觉的照片,感动了不少网友。据现场目睹的网友介绍,小男孩先是给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让了座,一个人站着玩儿;听妈妈说她很累想睡会儿,就背起妈妈的包并用手给她当头枕。

  暖新闻令无数的“妈妈网友”们艳羡的不得了:要是自己的孩子该有多好!

  是的,礼让他人,孝顺妈妈。小男孩,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就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辉光照亮了“地铁”,照亮了“网络”。

  两个小男孩,两个微小而震撼的细节,拨动了人们心灵深处那根柔软的弦。温暖人心,温暖社会,也引人共鸣,引人深思。

  其实,两个小男孩的举动,在他们自己看来,很寻常,应该做,只不过是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个好习惯而已。我们应该点赞和思考的是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那个听到国歌声而停下脚步,肃立敬礼的小男孩,就是在长期的学校教育熏陶中形成的一个习惯。学校教育,尤其是养成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强化“仪式感”。一个从小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会在他们幼小的心中种下规则和神圣的种子。在小男孩的心里,“少先队员”的身份是光荣的,“国歌”的旋律是神圣的。这就是教育的魅力。

  那个在地铁上让座背着妈妈的包、用手枕着妈妈的头让妈妈舒服的睡觉的小男孩,同样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环境中形成的一个好习惯。我们可以想像,小男孩的家庭一定充满了爱和温馨:相敬相亲,相濡以沫。只有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只有在父母亲人之间的言传身教中成长,孩子在社会上才会有爱心,懂礼让,讲孝顺。这也是教育的魅力。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他的言外之意是,他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好习惯,这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许多习惯已逐渐形成,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教育从来都不能是一只腿独行的“跛子”。追寻历史,教育的源头是家庭。纵观当下,学校教育承受不了家庭教育的重任,畸形教育的悲剧从未落幕。放眼未来,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中,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会必然发生颠覆性变革。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岳母刺字、卧冰求鲤的中华传统家风,让道德回归家庭教育的习惯养成格局世代演绎,历久不衰。一个好家庭,一所好学校,无论给予孩子的成长有多少东西,都抵不住给孩子一个好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个小男孩,用他们的一个个“好习惯”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