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谢爱娥:一片孤舟载仁心

来源: 党员生活网 2017-06-20

  摘要:架一片孤舟,载一颗仁心,她将青春写在了百里洪湖的浩渺烟波里。谢爱娥,洪湖市滨湖办事处船头嘴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为了让渔民们不再缺医少药,她迎着风浪踏上25年的水上行医路。凭着一个普通基层党员的执着信念,她奔波风口浪尖,任凭暑去寒来,为渔民健康树起不灭的灯塔。

  至今仍记得,25年前初来洪湖的那些日子:

  荷花盛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满桌子菱角、湖鱼,让人心醉。

  我也记得之后的那些困难和孤独:

  不到20平米的小屋子,没有电只有煤油灯;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却格外思念亲人。

  25载岁月过去,所有的这一切早已成为我珍贵的回忆。

  它们化作那历久弥坚的誓言:既然心甘情愿来到湖上,那就尽力当好一名医生吧!

  如今,洪湖禁湖禁渔已迫在眉睫,渔民们也都将离湖上岸。但我依然会申请为他们服务。

  我叫谢爱娥,我是一名光荣的乡村医生。

  谢爱娥

  百里洪湖之上,船头嘴渔场的600多位村民,散居在230多艘漂浮的船屋里。远离喧嚣繁华,也因此缺医少药。

  二十五年前,年轻医生谢爱娥来到了这片孤岛。寂寞与困难如影随形,但医者仁心的她坚持了下来,全天候为渔民们的健康守候。

  湖风吹黑了谢爱娥的脸庞,却吹不走她悬壶济世的梦想。而这梦想,在25载漫长时光的酝酿中,越醇越浓。

  谢爱娥划船出诊

  医者仁心守孤岛

  “我俩可高兴坏了,终于能在一起了!”那是1992年8月,盛夏的荷花开得浪漫,师傅开船带着谢爱娥和丈夫何太瑜驶往船头嘴渔场,“一路荷花丛,香得很哩”。

  但没过几天,看够了星星月亮,一场狂风暴雨,将浪漫浇得七零八落。不会游泳还晕船的小两口,在波翻浪涌的湖面上,肠子都快吐出来了……

  早些年,正在湖上宣传生育知识的谢爱娥

  突发急症,却必须驾船3小时才能接受治疗。这是90年代洪湖市滨湖办事处船头嘴渔场的老百姓遭遇的窘境。1992年,更为严重的事故发生了——一名难产孕妇在送往医院的船上去世。渔民们终于下定决心要建一个村级医务室,招聘一男一女两名乡村医生。

  此时在湖水的另一边,23岁的谢爱娥与丈夫新婚不久。他两同是乡村医生,却在不同的卫生所上班,两地分居的情况正让她苦恼不已。船头嘴发布的招聘,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她立刻进行了申请,并很快获得了组织的同意。

  谢爱娥和她的丈夫何太瑜

  初到湖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然而,现实的情况很快就让他们傻了眼——

  那是艘不足20平方米的小船,没有电只有一盏煤油灯,夏天闷热难熬,冬天阴暗湿冷,完全不能站人,而这就是他们今后生活起居、看病就医的全部地方。

  谢爱娥本是“旱鸭子”,既不会游泳,更不会撑船,过惯了陆地生活的她几次因为晕船差点掉进湖里。再加上村民绝大多数来自外省,方言生僻,谢爱娥为他们看病问诊时难以沟通。更要命的是,船村人家湖上分散游居,那时也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相互联络……

  环境的艰苦也许忍忍就过去了,可每当太阳落山,隐匿在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的大湖深处,那种与世隔绝的恐慌与孤独,最是让人感到煎熬……

  湖中心趸船上一间20平米的小屋,就是谢爱娥坐诊行医的全部地方

  夫妻两的退堂鼓打了一次又一次。“那时啊,我们每天想的就是回岸上去!”何太瑜说道。可是,这哪里还走的了呢?

  村民们听说村里来了医生,纷纷欣喜若狂地摇着船架来寻医问诊,这个刚刚成立的医务室一天能接待50多号病人,好不热闹。

  “湖上的人家,好不容易盼来了两个医生,要是我们就这么走了,他们怎么办?”这个朴素的想法牵绊住了谢爱娥的脚步,并最终让她下定决心把家安在了洪湖上,丈夫何太瑜专事坐诊,打针技术好的谢爱娥负责出诊,从此踏上了水上行医路。

  为渔民健康护航

  “谢医生!谢医生!” 2016年深冬,夜正深沉,谢爱娥早已进入梦乡,忽的被外面急切的敲门声惊醒。她心里一紧,赶快爬起床。原来是住在不远处的爹爹吴广权焦急地载着生病的老伴张开平划船过来了。

  情况危急,60多岁的张婆婆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吐得上气不接下气。谢爱娥迅速判断老人是突发心脏疾病,耽误不得,立马准备汽艇,一边为老人用药输氧,一边加足马力向岸上驶去……

  正在给患者打针的谢爱娥

  处理这样的紧急情况,谢爱娥早已轻车熟路。那天,到达洪湖市人民医院已是凌晨三点,谢爱娥一边安顿因为担心老伴吓晕过去的吴爹爹,一边跑上跑下为张婆婆挂号送诊。被诊断为心肌肥大引起突发心脏病的张婆婆,通过抢救终于恢复正常。

  “要不是这个乡村医生,您的命在半路就得丢了!”连医生都不禁为老人感到后怕,缓过来的张婆婆拉着谢爱娥的手,眼泪差点掉下来:“我的命就是你救的啊!”

  水上行医20多年,这样的故事已稀疏平常。25年来,他们接诊病人3万多人次、出诊3000多次,走过的水路长达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他们转送产妇100多人,几乎所有20岁以下的村民,都是在谢爱娥的陪伴和呵护下来到人世。

  正在为船上儿童做常规检查的谢爱娥

  每一次渔民求助,谢爱娥总是随叫随到,有求必应。她总是在想,人活一辈子,无非就是求个问心无愧,“我心甘情愿来到湖上,为的就是尽力当好一名医生,给他们带来健康的安慰和依靠”。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她每天在大风大浪中满湖奔忙,给受灾的渔民做好疾病防控,好多次险些船翻人沉。工作结束,她又要和丈夫一道抱着牙牙学语的孩子去照料病重的母亲。

  2010年,洪湖发大水,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她顶烈日冒酷暑,挨家挨户发放消毒药材。

  这样的故事,就是说上一整天,也说不完……

  一腔柔情洒湖心

  “你们都指望这些鱼卖钱过日子呢,别再送啦!”

  “谢医生你说这话就是瞧不起我们了,我们没有其他的,就只有鱼呀。”

  朴实的渔民们打心底喜欢着他们的谢医生,常常东家给十斤西家给八斤的往谢爱娥家里送鱼。医务室里成堆的鲜鱼,成了谢爱娥“甜蜜的烦恼”……

  每当有患者前来就医,谢爱娥都会热情地迎接他们

  2011年,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湖面一片泥沼,大船完全搁浅,谢爱娥的小木船出进也异常艰难。

  59岁的渔民董继财刚做完肺叶切除手术,身体虚弱经不起来回颠簸,谢爱娥便每天定时划着小船上门查看恢复情况。遇到小船搁浅无法前行的情况,她就穿着防水裤,跳进没过大腿的沼泽,跋涉5个小时赶到董继财家。等到身体稍微恢复,董继财便定期赴卫生所就诊。

  可有一天,谢爱娥却没有等来老董,便忐忑地前往他家了解情况。原来,老董由于欠了不少医药费却无钱结账,自感无颜面对悉心关照他的谢医生。“怎么跟我计较那么多呀!”谢爱娥笑容满面地劝慰老董,继续给他开药输液。

  近年来,洪湖洪涝灾害频繁,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赊欠医药费在所难免,账上拖欠的医药费已有上万元。“可不能因为渔民手头不便利,就耽搁了给他们治病!”

  谢爱娥与丈夫在讨论如何给患者用药

  当然,谢爱娥也有内疚的时候:“作为一名医生我算得上尽职,但作为一个母亲我实在亏欠太多。”她的一儿一女出生后,本来也住船上。可孩子两次掉进湖里险些出事,只好将他们送到岸上的外婆家,每年只有春节才能相聚几天。“

  但内疚归内疚,谢爱娥扎根湖上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每每问及这个问题,她总是笑着说:“渔民离不开我,开心就行了。”

  历千帆初心不忘

  2013年年初,谢爱娥和丈夫二十年来难得出了趟远门,目的地是北京。

  那天,穿着一件红色大衣,和丈夫拉着手站在全国瞩目的舞台上,谢爱娥感觉好似在做梦。

  这是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颁奖现场,作为十大最美乡村医生,曾经默默无闻的谢爱娥受到潮水般的关注。

  2002年,谢爱娥被村民推选成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趁着寻医问诊的空闲为渔民们奔走调解。2006年,凭着优秀的表现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党员谢爱娥乘风破浪巡诊看病的劲头更足了。

  6年前,谢爱娥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无意中挖掘,以船为家、以爱为医的事迹上了新闻联播,一时间声名远扬。2013年,她和丈夫一起当选“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受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如今的她,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荣誉蜂拥而来。

  谢爱娥在武汉洪山礼堂参加2014年省十一次妇代会

  可谢爱娥还是那个谢爱娥,心里念念不忘的都是渔民们。那年,省卫生厅领导前来慰问,希望完成谢爱娥的一个愿望,她想都没想:“请把卫生室的条件改善一下吧!”

  很快,投入20多万修建的卫生船投入使用,渔民们终于有了良好的就医环境,谢爱娥笑得很开心。

  谢爱娥和她的新阵地——船头嘴卫生船

  最近,谢爱娥又有了一个新愿望。

  随着近几年洪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渔民们离湖上岸成了大势所趋。从2017年1月开始,洪湖禁止任何形式的渔业围网养殖行为,以船为家的渔民要全部离湖上岸。

  谢爱娥舍不得这片承载了她青春与梦想的湖水,更舍不得那些和她亲如一家的渔民们:“我该去哪里给渔民们看病呢?”一个一个离去的渔民们也在呼唤着他们的谢医生:“不论我们到哪里,都还来找你看病!”

  “我希望能在渔民集中居住的小区开个村级卫生室,继续为渔民们服务!”说到这里,谢爱娥眼里又充满了期待。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