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从洛阳铲到数字化 荆州考古人专业“武器”大升级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17-07-12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冉秋实 通讯员 李亮) 荆州开元观考古发掘工作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目前在对中轴线及两边附属建筑基质进行发掘清理,其历史旧貌正逐步显露。考古工作者用他们的“魔力”,拨开历史尘埃,带我们走进时间深处,一探这座千年道观的变迁之路。然而,这些考古工作者的“魔力”从何而来?在各行各业都被科技浪潮席卷的今天,又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洛阳铲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无论小说、电视、电影都有所提及,这是考古工作者最常用的传统“武器”。在每个发掘点开始发掘前,考古工作者都会先用洛阳铲来探测土层。

  “铲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来就带出很多泥土,然后根据土壤的颜色、密度、硬度、包含物等,判断地下的地层年代、文物埋藏情况等”,开元观考古项目负责人肖玉军说,虽然现代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但是洛阳铲依旧广泛应用于考古,而且非常有效。

  洛阳铲固然有其独到之处,时至今日,洛阳铲的使用仍然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但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考古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6月3日,在开元观考古发掘现场,荆州博物馆信息技术部工作人员正在用无人机航拍航测遗迹图。通过无人机航拍,结合全站仪、实时定位系统(RTK)等现代科技设备采集的数据,输入软件,一张考古遗迹的现场图很快就能呈现在眼前,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过去都是人工绘图,费时费力,而且误差也大”,肖玉军告诉记者,绘图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以前全靠人工完成,通过纸、笔、尺、罗盘、经纬仪、平板仪、水准仪等诸多工具,手工进行测量、绘制,误差也大,有时候需重复多次才能确定一个数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现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式了。

  随着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广泛应用,考古进入了数字时代,除了无纸化绘图,建模、无损探测、空间分析、虚拟修复等一系列工序背后,都少不了数字化的身影。荆州博物馆数字化考古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武器”就是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

  该平台融合先进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分析技术,对考古遗址全方位数字化记录,并以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基准对遗址发掘资料进行统一编目,为考古人员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的考古信息录入、检索、统计分析和报告输出功能,从而有效提高田野考古信息采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肖玉军介绍,以前在野外考古,都是把采集到的信息记在本子上,容易丢失、损坏,也不便于保存和应用,尤其是查阅资料时很费力。考古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能第一时间将信息录入服务器,既方便又安全,“现在只要拿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迅速查阅相关资料”。

  据了解,荆州博物馆数字化考古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近20年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常态化。该馆现拥有各种高科技设备20多台,专业软件8套,结合影像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一系列现代科技,他们是考古工作者“魔力”的源泉,也为荆州博物馆数字化考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