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鸭蛙稻共生共长绿色发展 石首"团山模式"国际瞩目

来源: 湖北日报 2017-08-27

  图为:石首市团山寺镇农民在稻田里赶鸭子

  图为:渔光互补,光伏下养殖小龙虾

  清凉的晚风,带来了远处的蝉鸣。稻香在田野里弥漫,青蛙叫声绵绵不绝,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所描述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恰如眼前的影像。

  仲夏时节,记者走进石首市团山寺镇,青蛙与鸭群在田间共生共长,充满生机;彩色的稻浪随风摇曳,湖光山色,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令人心旷神怡。

  望着丰收景象,长安村6组76岁的老人李新树欢喜得合不拢嘴。他像往常一样,打开堤埂上的鸭笼,将一群鸭赶进种植再生稻的田里,身后响起鸭群的扑腾声和片片蛙鸣。然后回到家门口与邻居聊天去了。这位老农,最近一年熟悉了一个词:“鸭蛙稻”。

  如今,在江汉平原,很多人都知道“虾稻”连作,而“鸭蛙稻”还是鲜为人知。但是,在石首市团山寺镇过脉岭、长安和牛头山等村,已是妇孺皆知,并广结硕果。

  鸭除杂草蛙捉害虫

  团山寺镇地貌多样,有湖泊、河流、丘陵、梯田、平原、稻田、旱地、林地、滩涂等,生态条件极好。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建设中,团山寺镇将全镇注册的8个湖泊全部收回承包经营权,投肥养鱼现象得到彻底遏制,极大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良好的生态条件,吸引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的注意:湖水质量改善,形成无公害水源,为青蛙等水生(两栖)动物的生长提供了保证。2015年11月和1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色发展研究团队,两次到石首市实地调研和评估,最终选择团山寺秦克湖周边约28平方公里闭合区域,列为团山寺镇绿色发展示范区。

  根据专家团队建议,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采取PPP公司化营运模式,由石首市政府与来自香港、广州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注资成立股份公司,具体负责团山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

  2016年,整个鸭蛙稻基地建设中,四生粮食合作社和长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努力,带动长安村315户中的170多户(其中贫困户27户),种植鸭蛙再生稻2000亩;过脉岭村353户中的128户(其中18户贫困户),种植五彩鸭蛙稻1850亩。

  李新树认为,鸭蛙稻最大的好处是,省力、省工、省投入。李新树家有6.3亩水田,去年推广两亩,今年则全部运用了鸭蛙稻共作技术。

  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发起人严斌种植有1200亩五彩鸭蛙稻,全部选用紫香稻、紫糯稻、红米稻、黑米稻、余赤、玉珍香等传统常规稻。他说,水稻移栽一周后,就将鸭群放进田里,每亩有15只到20只左右。鸭群在田间自由寻虫、吃草,基本不需要再另外投食。鸭群在觅食过程中,还能起到活泥、保水、健苗的作用,代替了人工除草。

  鸭子主要吃食稻田的杂草,虽然也能吃掉一些害虫,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虫害问题。而青蛙是捕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天能捕食七八百只害虫。严斌说,鸭代替了人工除草,防虫则“交给”了青蛙。村里集中建了个20亩的青蛙养殖池塘,到了需要防虫季节,由村里集中投放。

  团山寺镇干部李有斌告诉记者,仅仅靠青蛙除虫,还是会发生一些局部虫害,因此,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再辅之以生物防治加上周边配套建设的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等措施,继续为鸭蛙稻生长保驾护航。

  太阳能杀虫灯这些设施,都是一次性投入建设,资金由镇上提供,并配套安装。包括青蛙养殖、投放,都是免费提供给村民。全年田间无化学肥料、农药投入,真正实现了绿色栽培。

  鸭蛙稻共生循环,生产原生态农产品,获得丰厚回报。去年第十三届武汉农博会上,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五彩米每市斤30元,再生稻米每市斤8元,仍供不应求。

  杜绝农药禁施化肥

  团山寺镇党委书记张道忠说,在农药未被广泛使用时,青蛙就是水稻等作物除虫的最主要方式。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药和化肥被广泛使用,现在水稻田中已很少见到青蛙,缺少了青蛙吃虫这一天然的环节,农业生产中就需要施用更多的农药,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又使得青蛙越来越少,甚至稻田青蛙绝迹。

  镇上下决心,统一将古荡湖、秦克湖、猪来湖等8个注册的湖泊全部收回承包经营权,镇政府出台措施保护水质,域内所有湖泊不准投肥养鱼,一旦发现给予重罚,彻底遏制了投肥养鱼现象。水质不断好转,解决第一道水源的灌溉问题,然后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严格杜绝了农药、化肥的使用,这就为鸭子和青蛙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另外,鸭子的品种选择也有讲究。为避免鸭吃秧苗和压苗情况,主要培育体型较小的品种。一般选择野鸭和家鸭的杂交品种,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体型的鸭品种。

  张道忠说,鸭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但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同时,鸭在稻田活动过程中,它的嘴和脚还能起到除草的作用,所以能够比较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

  鸭也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基本消灭稻田里的稻飞虱、稻蝽象、稻象甲、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此外,稻鸭共作时期内,一只鸭排泄在稻田里的粪便约l0公斤,相当于:氮47克,磷70克,钾31克。每50平方米放养1只鸭,所排泄的粪便足够稻田的追肥了。

  同时,鸭在稻田里不停地活动和游泳,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水的搅拌使空气中的氧更容易溶解于水中,促进水稻的生长;泥土的搅拌产生浑水效果,会抑制杂草的发芽。鸭在稻株间不停地活动,鸭嘴在水稻植株上寻找食物,这种刺激能促进植株开张和分蘖,促使水稻植株发育成矮而壮的扇形健康株型,增加抵御强风的能力。

  为了避免鸭吃稻穗,水稻开始抽穗时就要将鸭从稻田里及时收捕。张道忠介绍,稻田里生长的鸭子,吃草、吃虫,自然成长,很受城里欢迎,他们计划在武汉开两家销售门店。

  团山模式国际瞩目

  在四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头,严斌将五彩水稻在田中拼出了“五彩鸭蛙稻”的图案。田埂上,有一座座尖顶的草棚。那就是鸭舍,随着即将开镰收割,伴随水稻一起生长的鸭子也将进入市场。

  在去年3000多亩的基础上,团山寺预计今年生产鸭蛙再生稻、五彩米4800吨,销售麻鸭25000只,可创收113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850多人就业,特别是带动贫困户60多户脱贫。

  鸭蛙稻共作,改变了生产劳动方式,改善了村民生活,更大改变了农村生态与居住环境,赢得各地游客以及外宾的称道。

  2016年,古荡湖生态农庄承办了“中国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及全球性含义”国际研讨会,30余位来自美国、德国、瑞士、法国、荷兰、尼泊尔等国家,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举行了一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年6月20日-23日、7月10日-13日,又有分别来自商务部研修学院、北大南南学院硕博班的埃塞俄比亚、刚果、尼泊尔等38名外国官员,赴团山寺镇调研参观,了解团山寺绿色示范的理念、思路和具体设想。

  今天的团山寺镇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这些外国友人,还入住利用闲置房屋改造的农庄,在民宿中接触真实的乡村文化,感受村民的热情和纯朴。

  石首市委书记刘忠诚介绍,石首正在全力打造滨江工业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现代物流城市。团山寺镇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为中部传统农区提供了绿色发展的成功模式,呼应了广大群众对生态、环保生活的期盼。

  经过一年多的示范创建,绿色发展的“团山模式”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平台已经搭建,10个绿色版块建设陆续展开,成效初显,今后将向石首市更大范围推广。(记者张欧亚 通讯员周俊田孝艳)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