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监利农字号新力量破茧而出 有志青年投身田野

来源: 湖北日报 2017-09-09

  湖北日报讯记者胡琼瑶

  农村种田人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谁来种田”成为现实难题。监利是全国水稻种植第一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在全省前列。昨日,记者跟随全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场会的代表,深入监利县的田间地头,一探究竟。

  “田保姆”兴起——

  抛荒成为遥远记忆

  秋播在即。昨日,监利县尚禾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欧阳斌忙着烘干稻谷。欧阳斌坦言,水稻社会化服务竞争激烈,必须亲力亲为,提升服务质量。

  在监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达9000多家。

  许多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家里的田谁来种、怎样种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监利很多农民来说,如果外打工或者不便劳作,就会选择当地的合作社、种植大户作为“田保姆”将土地托管。这样的方式,不仅种地变得更为轻松,效益也相应提高。

  周老嘴镇郭杨村农民李建平把耕地全托管给合作社,一年获得租金3000多元,平时在外打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让“抛荒”成为遥远的记忆,土地成为“俏饽饽”。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一般地块流转租金在400元左右,好的田块达到600元以上。

  新主体带来新的生产力,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监利水稻种植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

  种田变得轻松起来,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模式应运而生,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不断细分,从最初的育秧机插,延伸到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烘干储存等全过程服务,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民每亩可节约成本约80元,提高单产50公斤。

  社会化服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该县耕地流转面积达11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55%,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营造“磁场”——有志青年投身田野

  刘应文是监利小有名气的“泥腿子”。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他,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到家乡创办水稻专业合作社,在种粮的道路上,他越走越顺,如今成为监利县致富明星。

  吸引刘应文的不只是广袤的田野,还有监利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良环境。

  监利县委书记黄镇介绍,项目跟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走。

  今年,全县整合水稻绿色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9大涉农项目,集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同时,县财政投入3.26亿元,支持主体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农机机耕路等建设。

  土地流转要与一家一户打交道,程序复杂繁琐,让许多主体望而却步。监利建成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从流转到仲裁,一“网”打尽。

  贷款难,困扰着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去年监利成为全省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县,启动“兴农贷”,67家小微企业、40家专业合作社和39个家庭农场受益。

  政策全方位扶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农业。

  强筋健骨——解困“大而不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众多,但大而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据了解,该县各级示范合作社占全县合作社的比例不足10%。采访中,不少合作社反映,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资金周转不畅、专业人才匮乏等困扰,制约着合作社的壮大和发展。

  在监利,兴华专业合作社算得上实力较强的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一直有个苦恼:找不到专业的管理人才。从去年开始,她一直在网上招聘,并委托亲朋好友打听,依然无果。

  三洲镇平强家庭农场发展种养循环农业,负责人钟文胜创业十几年来,由于资金不足,好几次险些“关门”。

  如何让新型经营主体强筋健骨?

  练内功——将实施农民合作社“提升工程”,规范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探索建立县域农民示范社孵化基地。

  借外力——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联合,建立产业联盟,打造利益共同体。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监利人期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