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产业扶贫的“监利路径”:舞活“龙头”带动一批

来源: 荆州日报 2017-10-26

  因家庭不幸、债台高筑,2016年本打算带幼孙外出乞讨度日的张其凤老人,时隔不到两年,不仅还清了全部债务,还有了4.8万元的存款。这是监利县尺八镇周祠村通过产业扶贫让贫困户“腰包”真正鼓起来的一个案例。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监利县始终注重精确识别贫困户帮扶需求,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在推进产业扶贫上探索创新了“四大路径”,切实惠及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路径之一:产业辐射发动一批

  监利是全国水稻第一县、中国小龙虾第一县,同时也属于全国21个国家现代农业改革和建设示范区之一。全县大力推广“特色主导产业+示范区+贫困户”“现代农业园区+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在扶贫产业基地实施过程中,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务工就业等方面均向贫困户倾斜。

  以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为引导,由福娃集团、金草帽专业合作社、银真米业等公司联合实施,打造“监利大米”品牌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共建万亩绿色高产高效基地37个,成片500亩以上再生稻基地100个,辐射贫困户2000余户。

  以现代农业稻虾共育示范区为引导,通过福娃集团龙庆渊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小龙虾自有养殖基地5万亩,辐射新沟镇、周老嘴镇等13个贫困村。全县小龙虾产业由大变强,“监利龙虾”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养殖面积达到90万亩,年产量9.72万吨,其中200亩以上虾稻共生基地500个,2600余户有劳力能力的贫困户亩平获纯利3000元。

  以蔬菜产业化发展示范区为引导,由监利尚禾、巨象、七彩、祥富、嘉农等合作社及相关企业实施,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冷链、物流等蔬菜发展全产业链条,分别带动精准扶贫户近万亩,脱贫人口达3000余人。

  以水生健康养殖示范区为引导,巩固优质水产养殖基地,创建藕带、莲子、菱角、莲藕、荷叶茶、荷花茶等特色品牌,打造湖区水生蔬菜发展特色示范区,带动精准扶贫户12000亩以上。

  路径之二:舞活“龙头”带动一批

  监利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现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27家、家庭农场2995家,农业大户和农村能人不计其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覆盖全县所有村镇,为农业产业扶贫提供了多种载体和手段。

  各地在推进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大胆实践,相继探索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有的还形成了地域品牌或企业品牌。目前有140多户贫困户、420多名贫困群众与福娃基地签订了管理务工协议,每户每年能获4至5万元收入。

  尚禾农业2017年计划出资500万元,从产业、技能、种植、就业等多个层面帮扶100户以上稳定脱贫。

  享有湖北监利“女粮王”美誉的兴华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毕利霞,利用自身在技术、资金、农机、设施、管理、品牌、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产业优势,采取土地流转、基地就业、反包管理、订单种植、免费服务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受市场欢迎、附加值高的生态再生稻米,带动周边近2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荒湖管理区田鑫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主动与周边38家贫困户联系,指导、帮助、扶持他们养殖黑斑蛙,并以合同形式,从选址、蛙苗进种、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环节全程把关,实行统一动态管理,确保养殖户无忧养殖、精准脱贫。

  路径之三:奖补激励撬动一批

  县产业办立足从“众人一产”向“一人一产”转变,认真梳理了全县有成熟经验的特色优势产业,精心制发了16个产业扶贫“精准滴灌菜单”,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点餐式”服务。低洼湖区重点推广“种养大户(能人)+贫困户”的稻田综合种养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排灌方便的水田重点推广“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肥-稻-稻”“肥-稻-再”等高效水稻种植模式;水旱轮作或旱地重点推广“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油-瓜-菜”、大棚蔬菜或露地蔬菜等高效作物;交通便利的重点推广“新型主体+基地+贫困户”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公司+贫困户”的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

  同时,县委、县政府设立2000万元奖补资金,对贫困户、村集体和带动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予以补贴、奖励,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确保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人人有收入来源。(通讯员 万和芳 记者 江峡 琳玲)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