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骄傲》之郑轩:传承书法 无问名利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8-02-19

  荆州新闻网消息:收藏一座城市的荣耀,诉说荆州儿女的骄傲,欢迎收看《荆州骄傲》,这里是由纳海翡丽冠名播出的第十七季“我从故乡来”。四大古文明中,古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相继消亡,只有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学者们常常将其归功于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一位石首人,自幼与书法结缘,出走半生重回其怀抱,不遗余力从事书法教育和推广工作。今天的节目就要为您讲述书法家郑轩,为书法改写人生的故事。

  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其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对面,有家名叫“两湖轩”的书法文化主题餐厅。对异乡人来说,这里也犹如一个摇篮。当你为了梦想来京城打拼时,有一个地方可以停靠歇息,给你温暖慰藉。“两湖轩”的组建,正源于这样一个柔软的念头。

  两湖轩主人郑轩,生于196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协理事、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1984年,从荆州石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漂”,郑轩和同学们深感举目无亲、囊中羞涩的苦楚。

  多年以后,当具备了条件,郑轩和同学们群策群力、创办“两湖轩”。走进两湖轩,你会发现这里独具特色的格调,穿越书法长廊,随处可观赏书画小品,一种雅致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流淌。

  让艺术融入生活,让人们走近艺术,这是郑轩心之所向的状态。两湖轩被打造成书法文化主题餐厅,郑轩还为自己留了一大间敞亮的书房。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说,没有审美是一种绝症。在郑轩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品应该从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家。只有让艺术也有了烟火气,接近了生活,才会让更多人有美的感受。为艺术苦苦寻求市场的郑轩坦言,自己并不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将“两湖轩”布局在奥林匹克公园区域,郑轩自有用意。鸟巢往北,中国国学馆、中国科技馆、中国美术馆新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将一字排开,今后这里将成为北京的文化集散区。

  作为一名书法家,郑轩总在不遗余力宣扬书法文化。2016年10月17日,全国共20位书画名家作品,搭载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其中就有郑轩的两幅作品。

  航天飞船空间被誉为全世界最珍贵的空间,每克物品的搭载都需要火箭的推力,都要载入计算机的数据。搭载航天飞船的艺术品,都是当代中国艺术界有一定声望的书画家的书法精品,对其艺术价值、作品质量有着严格的评审,对搭载的重量、作品的题材都有严格的要求。郑轩的两幅作品以其优美的结构,美妙的墨法,合理的章法,传承的笔法,展现出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郑轩获得了权威的太空搭载证书,并被永久收藏。

  不管是接仙气,还是接地气,只要能让书法艺术焕发活力和生命力,就有意义。2015年,全国首套面向中小学师生的书法文化教育通识读本《中国书法文化教育丛书》面世。这套丛书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研究者编写而成,郑轩担任丛书执行主编,并独自完成了《书法艺术浅析》的撰写。

  丛书共7册,分别从七个方面对中国书法文化进行了诠释。丛书的出版,对全国广大中小学书法教师,全面掌握书法文化基础知识、理解和把握书法教材的内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郑轩受聘教育部课程中心“中小学书法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组建书法专家队伍,为全国中小学的书法教育作研究指导。对书法推广的这份热衷,源于他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时期,师从中国书法泰斗启功先生的经历。

  纵观书法史,群星灿烂,名家百出。而当代启功先生楷行草皆工,他取法诸贤,集合众美,法古创新,自成一体,世称“启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大地,人们对于书写的热衷正在冷却。作为启功先生的学生,眼看着第一届书法讲习班成为了最后一届,郑轩冷静思考着中国书法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意义。

  郑轩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期间,文史专业名师云集,如启功、白寿彝、钟敬文、郭预衡等。由于名师效应,北师大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艺术的热爱形成了很浓郁的氛围。许多学生受益匪浅,郑轩就是其中之一。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诗如此,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大学时期,郑轩常常独自一身在走廊,以水为墨、以地为纸,挥毫练习。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书法黄金律是启功先生的一大发明,也是郑轩受用至今的章法。

  启动先生曾写过一首诗赠与郑轩:午梦初醒画一鱼,尾纤头大却如驴。狂挥也作吉祥颂,跳得龙门上太虚。足见师生情谊之深,郑轩坦言,如果有一扇任意门,可以穿越到任何时空,他还是希望能重见恩师。

  在强大的世俗面前,很多人选择随波逐流,为名利所累。郑轩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选择: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无问西东,只问初心、只问深情。而他的这份初心和深情全都关于两个字:书法。

  郑轩对书法的初心,源于儿时。在石首南口那个叫老山咀的偏远乡村里,见不到碑帖的拓本,祖父手写的范本,就是他最初的字帖。

  如果说祖父的言传身教,让郑轩的书法梦开始萌芽,那老师的鼓舞则给了他梦想生长的温床。

  离开家乡石首到北京求学,书法对于郑轩来说,早已不是把字写标准美观那么简单,它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在后来的人生路上,几经颠沛流离,书写初心未改。1989年,郑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市公安局林业公安处。三年后辞职远赴上海,进入国家外经贸部中国包装总公司,投身市场,开发浦东。

  当时光过去了十五年,眼看梦想渐行渐远,那个热爱书法的中文系高材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苏醒。2009年,郑轩毅然决然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北京,重拾笔墨。

  过往种种人生境遇,已被郑轩的从容气度吞吐而去。而今,他心无旁骛传承书法艺术,在京城组织名家书展,同时,也推动家乡书法家与北京书法家的交流。在这个“以书焕彩切实如需”的书法展上,石首书法家的作品赫然在列。

  忘不了的地方是故乡,那个生他养他的故乡,铭记了太多的苦难和温情。小时候兄弟姐妹众多,经常吃不饱饭。郑轩很小的时候,就要去给生产队放牛,挣公分,补贴家用。那些贫寒苍凉的岁月里,唯有亲人能够取暖,唯有春节,是记忆中的暖色。那些团年守岁,围炉夜话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早年的莘莘学子,早已走向远方。阔别石首三十三载,当年的家乡,也成了故乡。那方水土的滋养,却是此生无法磨灭的印记。

  里尔克的诗里说:离开村庄的人将长久漂泊。早已离开村庄的郑轩,只能在路途中,一遍遍地,看红了樱桃,看绿了芭蕉。然而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聚散怎样匆匆,郑轩只是静心书道,将生活行云流水,一路从容蘸墨写来。书法艺术在他的生命里重重叠叠,恣意盛放。书法丰富了他的人生,也得到了世人的敬重。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明晚8点再见!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