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约记者行:藏兵洞真的是藏兵的洞吗?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18-05-11

  白马井藏兵洞所在的马面城墙,上面的箭窗非常明显

  荆州新闻网消息(特约记者 覃华林)荆州古城是我们荆州的一张名片,是荆州走向世界的底蕴和传家之宝。长期以来,我在拍摄古城的过程中,由最初的文字砖引起我浓厚兴趣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经常反复审片、选片,查找资料,组织文字材料,在此过程中发现古城遗迹中许多有趣的地方,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与疑问。

  公安门附近的藏兵洞,就是隔着宽阔的九龙渊都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藏兵洞”,“藏兵洞”从字面上理解,一是具有“暗藏、隐藏”之意,另一个就是“洞”,窟窿、深穴也。那么,藏兵洞真的是藏兵的洞吗?古人在当初修筑城墙时也是这样称呼它的吗?我们先来看看我市有些宣传材料的正式解释与文字吧。

  公安门附近藏兵洞所在的马面墙,上面的箭窗非常明显

  “城墙之上还有众多配套的军事设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战防御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数暗设的四座藏兵洞…对攻城之敌,可从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其猝不及防…万一城池被攻破,藏兵洞的兵力可以据此反击,以求反转战局”。这里说的非常清楚,“暗设的四座藏兵洞”,也就是说藏兵洞是暗设的、暗藏的,是进攻的敌人所不知道的,不然就不会是“猝不及防”了,那么果真如此吗?

  老南门以西的藏兵洞,内墙上都有搭建阁楼横樑的方孔

  我看到并拍摄到的藏兵洞的情况却完全相反,首先,荆州城的五座藏兵洞都是建立在城墙的凸出面上,由于这个凸面有点像马的脸面,所以古人把这面城墙称之为“马面”,任何人站在城外马面的附近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更不用说攻城的士兵与将领了,况且,这些藏兵洞都开有箭窗(射击孔),这是其一。

  白马井藏兵洞内残留的柱础,大石磴

  其二,我看到有的藏兵洞内都残存有建筑的遗迹:柱础,一种圆形的大石墩,而且里面通常是两层,内面的墙面上预留有搭建阁楼横樑的方孔,这说明藏兵洞在修建时就建有类似城楼的建筑,只是因为年代的久远,到现在这些楼阁都损毁了。

  建楼是为士兵在里面站岗防守时遮风挡雨之用,你想,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或者夏天大雨倾盆,没有遮挡如何熬过那漫漫长夜,有时敌人围城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士兵长年累月守在这里要休息,要睡觉,要换岗,没有楼阁能行吗?

  古人云: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战场上的形势千变万化,战争中的双方你来我往总是互有攻防,今天的守城方在下一次的战斗中也许会变成攻城的一方,所以哪里会有攻城者不知道藏兵洞的存在之理呢,前面说的”使其猝不及防“有可能吗?

  白马井藏兵洞一側箭窗,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阶梯

  还有,“万一城池被攻破,藏兵洞的兵力可以据此反击,以求反转战局”这样的阐释更是言过其实,每个藏兵洞顶多只容百人左右,这一点兵力,不去阻止敌人破城,却要守株待兔,等到敌人破城之后大兵涌入,再据此反击,哪有这样的战法,若大的城池,区区百人,如何反转战局?写到这里,借用一句现代语言:城墙上的“藏兵洞”是当时的地球人都知道的!“藏兵洞”既没有“藏“的功能,也不是“洞”,它就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防御设施而已。

  宋陈规《守城录-守城机要》:“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角,其上皆有楼子,所用木植甚多,若要毕备,须用毡皮挂搭…”。《守城录》,中国宋代城邑防御的专著,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而详尽的论述了城防理论和守城战的设施、兵器与方法,非常细致详尽,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价值较高的城防专著,书中写到了修筑马面墙的标准及其作用,“其上皆有楼子”写的清楚明白,全书并无藏兵洞之说。

  武经总要插图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二:“凡城上皆有女墙,每十步及马面,皆上设敌棚、敌团、敌楼。瓮城(敌团城角也)有战棚,棚楼之上有白露屋---”作者,曾公亮、丁度,这是北宋时由官方(宋仁宗亲自)主持编修的兵书,供朝廷将帅学习之用,时间比《守城录》略早,该书在讲到城池防守时也清楚的写到马面上皆设敌棚、敌楼,同样也无藏兵洞之说。

  藏兵洞两側的箭窗,由里向外看

  此外,我也查阅了武备志、襄阳守城录等古代文献资料,并未发现有关藏兵洞之说,综上所述,本人认为“藏兵洞”这个名词是今人所取,但是用在这里非常的不恰当,名不附实,就好比把小麦说成大米一样,如果说本人在浩瀚的古代文献中只看到了很小一部分而挂一漏万,妄下结论的话,那么,有关宣传资料对“藏兵洞”的阐释却是很值得商榷的。

  每个马面上面都建有楼阁,也有特定的名称

  今天,许多有关古城的信息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在精心呵护好它的同时也要认真的研究它,我们的研究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科学,严谨,因为我们的荆州古城已经走向了世界,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正确的解读古城,那就是失之毫厘差之万里了,你不信在互联网百度一下荆州古城,无论是媒体、论文、文档、词条、游记等等,其中涉及到藏兵洞的文字几乎千篇一律,有的行文一字不差,到底是谁抄谁的已经难以说清了,我们不能让错误和瑕疵也随着荆州古城走向世界啊!

  但愿我的质疑与困惑不成立,热诚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部分参考文献:《荆州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古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南国完整--荆州古城墙价值与保护措施分析》、《荆州古城--360百科》、《守城录-守城机要》(宋,陈规)、《武经总要》(宋,曾公亮、丁度)、《襄阳守城录》、《古代城池的解构》、《荆州古城墙--豆丁网》、《荆州古城墙与南京明城墙防御体系比较研究》等。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