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把民歌留住!荆州籍歌唱演员冉娅蓉个人独唱音乐会受《人民日报》关注

来源: 人民日报  2018-05-25

  《人民日报》5月24日报道:把民歌留住(文化进行时),里面提到荆州籍歌唱演员冉娅蓉个人独唱音乐会受关注,下面附上全文:

  又到一年毕业季。每年这个时候,中国音乐学院都会有数十场毕业生音乐会。声乐歌剧系硕士生冉娅蓉的个人独唱音乐会颇受关注——她在这场一个多小时的考试中全部演唱自己家乡湖北的民歌。

  按照惯例,声乐系硕士生的毕业演唱会会在十六七首曲目中演唱三四首民歌,地域不限。像冉娅蓉这样全部演唱民歌的确很少见。“有一些湖北民歌即便是湖北人自己也未必听过。”冉娅蓉说。

  对于冉娅蓉的选择,著名音乐教育家、笛子演奏家、指挥家曹文工非常赞赏。“中国是民歌大国,民歌是民族文化的活态基因,但只有不断地唱,民歌才能为更多人所知,才能传承下去。”近20年来,曹文工把极大精力投入到民歌之中,他所开创的“中国民歌知多少”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歌演出品牌。而冉娅蓉的这场演唱会也同样是“中国民歌知多少”其中的一场,为了表示支持,曹文工担任了这场演唱会的指挥。

  在曹文工看来,民歌是无与伦比的民族文化瑰宝。他说,我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总数应在数十万首以上,仅仅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就收录了4.8万首,“按民歌总数来说,全世界哪个国家也比不上中国,我们中国人从小是听着《摇篮曲》《茉莉花》长大的。但是今天,民歌每天都在流失,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已经非常紧迫了。”曹文工说。

  民歌是需要活态传承的艺术形式,口传心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随着老艺术家的退休,一些蕴含着民歌表演艺术魅力的精华正在失传。曹文工对此感受深刻。得益于长期与郭兰英、王玉珍等民族声乐大师的合作,曹文工能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大师们表演。“就拿郭兰英老师演唱的《赶牲灵》来说。演员上场,再走到舞台前,在等待乐队起过门的这段时间里,场面最尴尬:演员还没开口唱,过门又很长,一般演员就傻站着。可郭兰英不是这么处理的,她用眼睛说话,从远远地看到马队过来了,到马队走近了,主人公渴望打听情郎的心理,从期待到失望的全过程,郭老师一句话没说,全用眼睛和身体表现出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太棒了。”但这样的一些细节,即便今天音乐系的学生也未必全部了解。

  曹文工说,之所以花那么大力气做“中国民歌知多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民歌“实在太美了”。

  有一件事即使过去了30多年,也仍让曹文工记忆犹新。那是改革开放初期,一次在外地演出,前面都是穿着时尚的演员们在演唱各种流行歌曲,当老艺术家王玉珍上场演唱《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时,台下的一些青年观众起哄。但王玉珍镇定自若,饱含深情地演唱起来。渐渐的,鼓噪声小了、消失了,当王玉珍唱到“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那大路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看红军凯旋归,听那乡亲在歌唱”,台下一些年轻观众开始抹眼泪。“我在台上伴奏,看到下面的情境,心里也是百感交集。我们的民族声乐多么感人至深啊!”曹文工说。

  今年76岁的曹文工早已退休,现在带着学生去各地表演民歌是他的一项主要工作,看着学生们在台上演唱和演奏,当那些熟悉的曲子响起时,他觉得很欣慰。30年前那一代歌唱家在校期间每年能演100场,而今天的学生一年能有5场演出就不错了。“教室里是出不来歌唱家的,不经过大量的舞台表演实践,怎么会有歌唱家?我做"中国民歌知多少",也是希望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曹文工说。

  “中国人有自己的审美体系,不能什么都照搬西方。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一定要告诉下一代,我们的民族音乐是多么美好,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对传统民间音乐、戏曲、曲艺等感兴趣。这是我们的责任。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把它弄没了。”曹文工说。(记者张贺)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