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看公安县这个村怎样从"穷窝子"蜕变成"金土地"

来源: 孱陵在线 2018-06-11

  从“排水农业”到“载水农业”,从传统种植“水窝子”到水产养殖“聚宝盆”,曾经的“穷窝子”变成了“金土地”,8000多亩虾稻已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果蔬、苗木种植等绿色产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公安县麻豪口镇月湖村党支部书记龚德才在探索中创新,让劣势转变为优势,让水患转变为水利,因地制宜发展虾稻共生,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的致富之路。

  返乡创业激发梦想

  麻豪口镇月湖村四面环水,此前村民守着一亩亩湖田,靠着老天爷的恩赐收获一季中稻。早年,龚德才在沙市从事水果批发工作,他发现小龙虾的虾尾尤其受大众欢迎。

  1996年龚德才回乡任治调主任时想到“一盘盘小小的虾尾如此受欢迎,我们村那么多湖区,为何不也来试试养虾?”

  1998年,龚德才尝试在湖田边的野沟子里养起了小龙虾,但由于缺少经验、规模又小,直到2002年他也没有好收益。

  8年收获“虾稻”成品

  失败后,龚德才从未想过放弃。他骑着摩托车到潜江、监利等地拜师学艺,回来后用流转来的800多亩地开始了第二次尝试。可原先的地里种着水稻,田间也没有挖围沟,第二次尝试再次失败。

  2005年,龚德才用仅剩的70多亩土地开始了第三次养殖。他将小龙虾与水稻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养殖,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一次他成功了。每年每亩可产小龙虾200斤,为此月湖村成为我县第一个实行虾稻连作的村落。

  2008年,龚德才当选为月湖村党支部书记后将公田收回包给养殖户形成板块基地,并鼓励大户发展龙虾养殖。

  为了缓解村民种中稻与养小龙虾的矛盾,龚德才要求养小龙虾的承包户,在来年6月初到9月底,将公田返还给原来种中稻的农户种一季中稻。龚德才率先承包50亩,在村民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在龚德才的带领下,月湖村还升级小龙虾加无公害大米连作种养模式,注册“月湖村畔”虾稻米商标。目前,月湖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全村大面积养殖小龙虾,养殖户达330户,种植虾稻面积达8000多亩。

  多元发展生态农业

  “村里低洼的湖地养了小龙虾,还有一部分村民的高势地能做点什么呢?”作为村里的大管家,村民的致富引路人,龚德才时刻都将村里的发展放在心上。

  他带领村民到安徽引进优质油桃和水蜜桃品种以及种植苗木。2014年,月湖村村民种植优质油桃和水蜜桃达5万余株,年产桃子100万斤,年产值近400万元。种植的苗木也赶上全国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越来越多。如今,月湖村发展苗木种植100多户,面积500多亩,年产值近300万元。

  现在,月湖村形成果蔬、苗木并驾齐驱的产业结构,年产值7000万元。该村成立月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解决全村1500余人的就业问题。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