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留得芬芳驻人间—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诞生始末

来源: 荆州日报 2018-06-19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照。王志敏摄

  枕黄山而眠,倚百湖而生。公安,依长江,临洞庭,如一枚璀璨明珠,镶嵌在江汉平原。

  长江奔腾不息的豪迈,洞庭湖博大宽广的胸怀,赋予了这片饱经灾难且衍生坚强的土地以包容,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三袁”文化,舍小家为大家的“九八抗洪”牺牲精神,滋养培育了公安儿女不屈不挠、乐善报恩的天性。

  三国文化、“三袁”文化、智者文化等厚重的文化基因渗入历代公安人的骨髓,熔铸了公安人的思想精神高地。

  刘德芬就是这些文化熏陶出来的一个普通人。

  有人说她走了,在天堂照顾那些鳏寡孤独;有人说她还活着,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公安县街头巷尾、田埂村边。

  “我有一个家,家在大树下,春来花满枝,秋来果实挂;我有一个家,家在蓝天下,共享一个梦,同有一个家……”当人们将这首歌从荆州公安唱出湖北,唱响常州、郑州、北京时,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刘德芬还活着,就活在我们身边。

  时代呼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艺精品。公安县原创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以下简称《爱》剧)顺时而生、应时而火。

  从惊艳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到全国巡演武汉首演,再到作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在北京展演,《爱》剧完成了华丽的“三级跳”,树立了新时代民族歌剧现实主义“新标杆”,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应有的“公安担当”。日前,该剧又被遴选为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且系全省唯一的入选作品。

  当《爱》剧红遍大江南北时,好人刘德芬的故事也感动了千千万万名观众。从2014年10月16日开始,在公安、在荆州、在全国共演出百余场,每场掌声都经久不息,每场观众都热泪满面。是刘德芬真实感人的故事成就了这部歌剧;是公安县坚守薪火相传的文艺创作团队成就了这部歌剧;是公安县委县政府领导长期坚持“文化兴县”理念成就了这部歌剧;是公安县一直崇尚繁衍的“好人精神”成就了这部歌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刘德芬身上昭示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怀,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教育意义,与当前正在宣传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吻合。刘德芬来自平民,又心系平民,她用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大爱之歌。公安人也用无尽的情谱写了这部好人之歌、大爱之歌,如朝阳,喷薄而出,如春潮,涌动中华,洗礼了数万观众的心灵,温暖了千千万万人们的心。

  草根大爱的坚守成就“好人故事”

  麻豪口镇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是农村最底层的一位“活菩萨”。她是孤寡老人的好“女儿”,她是孤残孩子的好“妈妈”,她是福利院里的好“家长”,她是对党忠诚的好干部……她无怨无悔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大公无私的爱,在社会最底层、在弱势群体中间发热发光。她身上释放的正能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温暖着福利院那一“大家人”。

  23年如一日爱的坚守,如亲人般照顾100多位孤残老小,她用艰辛付出改变了一个乡镇福利院的陈旧面貌。刘德芬不是傻子;刘德芬家里不是没有老人孝敬;刘德芬不是没有丈夫儿女让她牵挂;刘德芬更不是为了图那些纷至沓来的荣誉。刘德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不过,从小受过乡里乡亲接济的刘德芬身上,有“有恩报恩”三国文化的印痕;只不过,从小受过三袁文化熏陶的刘德芬身上,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只不过,从小听着智者大师故事长大的刘德芬身上,早就埋下一颗“助弱扶残”的菩萨心肠。

  在刘德芬生前,她的故事就已经感动了公安、感动了荆州。公安县、荆州市分别授予她“公安好人”“荆州好人”称号,《湖北日报》《荆州日报》也分别用整版篇幅报道了这位草根好人的故事。2013年10月8日,62岁的刘德芬因肺癌晚期去世。她去了,但人们怎么也忘记不了身边这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从交口称赞,到民间传颂;从民间传颂,到自发学习宣讲。她去世后,公安县迅速组建专班挖掘采风创作刘德芬的故事,由湖北省荆州九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作编排歌剧《好人刘德芬》。历经一年时间,成功搬上舞台,初演就受到了观众热烈欢迎。

  为了将刘德芬的故事推向更高的平台,2016年10月20日,公安县邀请国内歌剧届专家加盟,由湖北省荆州九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武汉大学艺术学院联袂打造的《爱》剧正式公演,一炮走红。2017年,该剧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18年1月6日至7日,该剧惊艳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江苏常州保利大剧院连续两天展演,受到了在场文化部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现场数千余名观众爱的共鸣。今年3月,《爱》剧剧组赴武汉、北京、郑州参加全国巡演展演,赢来如潮好评。

  “《爱》剧剧情简洁,内涵丰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讲述的就是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我们创作的初心就是把公安的好人好事,用艺术的形式搬上舞台,完全没有想到会火到首都。这与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加盟,与主演刘丹丽、编剧胡应明、作曲王原平、导演邓德森等专家老师的倾情支持分不开!”眼见《爱》剧在全国巡演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日益俱增,公安县文体新广局局长孟丽平深有感触。参加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和“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的作品可谓是群星荟萃、高手如云。其中既有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交响乐团等业内顶尖团队,也有来自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的优秀专业院团,作为唯一一个由县级剧团创作的剧目,她和剧目主创都没有想到《爱》剧能与它们在同一舞台,向专业观众汇报演出。这不仅是对主创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对刘德芬这个“公安好人”的最高褒奖。

  20年的文化坚持锻造“精品团队”

  刘德芬走后,党、政府和人民赋予了她许多荣誉。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在湖北省民政厅报送的《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资料目录》上批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大力加强民政系统优秀典型的宣传教育,像刘德芬同志这样的故事要经常讲。

  《爱》剧首演后,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全省25个重点剧目之一、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入选作品、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

  《爱》剧的成功,还真得益于公安有一支活跃在群众中间、痴迷坚守了20余年的专业文艺团队。

  从地方乡村舞台到国家民族歌剧最高殿堂,除了有省市专家支持外,华丽的舞台少不了公安县主创人员和幕后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而一部优秀的作品背后往往有着一个优秀的主创团队。

  原文化局下属的湖北省荆州九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支活跃在湘鄂边界很有名气的县级文艺团队。他们面对改革、改制等诸多的阵痛,仍然勒紧裤带、高扬希望的风帆奋力前行。正是这支主创团队慧眼识珠,发现了刘德芬这个新时代具有一定代表性、先进性的典型,用坚守了20多年的激情创作,才厚积而薄发,换来了该剧在公安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化入民心,提振精气神。公安文化底蕴丰厚,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地方特色文化深深植根于公安人的血脉。得益于地方浓郁的文化氛围,公安县文化市场改革的成效明显。

  当下,多数剧团日渐萧条,甚至面临改制、人才流失等问题,处在瘫痪甚至解体状态下,公安县剧团却依然长年坚持活跃在乡村舞台。在其他兄弟剧团唱“悲歌”之时,他们却捷报频传,创作上演歌剧《心的光明》《血祭雄关》《李向群》《周国知》《荆江柳》《好人刘德芬》等一批有影响的舞台艺术作品。而红遍全国的《爱》剧正是在《好人刘德芬》的基础上重新创编而成。

  “刘德芬的出现,是时代的结晶,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用艺术的表演形式把她推出,要在舞台上‘立得住、传得开’,否则我们愧对这个时代,愧对刘德芬。”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爱》剧编创人员盛可以说,通常的手法,艺术作品要打动人,需要借助一些艺术手段去烘托。刘德芬感人之处,是凡人小事的不断汇聚。

  从接触刘德芬的故事,到最后舞台呈现,团队因创作碰撞出层层火花,经过十易其稿,大大小小20场讨论会,最后形成的一致意见:源于生活,还原生活,将刘德芬的故事进行节选、浓缩、再现。

  从1983年到2018年,盛可以庆幸自己和团队主创都坚持了下来。这期间,剧团经历5次重建,不少人选择了离开,但无论创作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剧团的主创们从未放弃过创作。在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夹缝中,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着一个活在民间又即将消逝的传统舞台,他们传承下来的传统与信仰,在现实窘境里显得如此脆弱,却又顽强。

  作为该剧最早的编曲,今年70岁的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曲杨学林深深被刘德芬的故事所感动。

  “这部作品我是含着泪写完的,当时在家里写,在火车上写,在病房写,条件虽艰苦了些,但每一幕都烙印在了脑海,刻骨铭心。”杨学林回忆说,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孤儿,与剧本有一定的契合度。而创作歌曲初期,也正是其人生最艰难的时候。

  2014年,杨学林一只手刚接到作曲任务,另一只手便接到儿子患上脑癌的通知单。“他才21岁啊!正值大好青春年华……”得知儿子病情后的杨学林痛苦万分,而彼时《好人刘德芬》搬上舞台的时间早已经敲定。

  作为该剧初创版本唯一的作曲者,杨学林丝毫没有推托,毅然走上了带着儿子边求医边

  创作的道路。从贵州到天津到北京再到上海,杨学林带着儿子几乎走遍了全国,白天治病,晚上病房、床榻、座位都成了他创作的“工作室”。

  然而,并未等到这部作品搬上舞台,杨学林的儿子就离开了人世……这也成了杨学林最大的遗憾。

  《爱》剧编剧、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国家一级编剧、省剧协副主席胡应明祖籍是公安,他说:“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尽可能艺术地把这个‘活菩萨’般的先进人物写活!”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丹丽倾情演出,也演活了刘德芬。所以,传出了公安人写活了公安好人的故事,艺术学院院长演活了福利院院长的故事的佳话。

  “好人”精神的滋养衍生“好人现象”

  随着《爱》剧在全国巡演,刘德芬的故事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剧院里,人们抹不尽眼泪,停不下掌声;剧院外,人们在朋友圈里谈论刘德芬的故事,有人连看几场,有人带着家人一起感受大爱……一个将孤儿视如己出,将老人奉为父母,对工作兢兢业业的伟大女性——刘德芬渐渐被观众熟知。

  公安县一直坚信“好人”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歌颂好人事迹,宣传好人故事,用“好人好事”引领社会风尚。

  刘德芬走了,但在刘德芬的家乡,涌现出了成百上千个“张德芬”“李德芬”“王德芬”……刘德芬的事迹形成了强大的道德感召力量,唤起了全社会的道德共识,公安城乡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平民英雄。

  正是被刘德芬的真诚和细致所打动,福利院很多老人都改变了多年的生活习惯,院里成立了院民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卫生清洁、伙食值日、民主理财、日常学习等制度。也正是在刘德芬的无私大爱和奉献精神感召下,一批批工作人员像她一样自愿投入到对老人和孩子无私奉献中,一个个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今年61岁的谭显德就是其中一个。从44岁进福利院以来,谭显德就一直跟着刘德芬照顾老人,耳濡目染,渐渐谭显德从一个“大老粗”变成了另一个“刘德芬”。陪老人聊天、说话,给老人剪指甲、端茶送水、喂药,为老人换床单……老人们的每一件事,谭显德都记挂于心。除了要照顾福利院老人外,谭显德每天还要照顾两个脑瘫患者,空闲时间还要干农活,喂猪食,兼顾生产。

  谭显德说,跟着刘院长10多年,学到了很多,她虽然走了,可是却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在刘德芬的影响下,谭显德以院为家,在院工作17年,从未在外过一个夜;17年来,他去过

  最远的地方就是荆州堂兄家;父亲去世了,他赶回家为父亲上了3柱香、磕了3个头,把父亲丧葬后事托咐给兄弟和子女,连夜赶回福利院,照顾百岁老人和两个孤残智障少年。在他心里,福利院早已成了他的家,“家”里有老人、孩子,他又怎么舍得远行呢?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刘德芬的事迹在公安并不是特例。礼、义、仁、智、信,是中国自古以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尤其是近几年来好人好事、乐于助人的行为更是层出不穷。公安是三袁故里,这里民风淳朴,受桃园三结义、关羽“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等三国文化的影响,公安人普遍养成了忠诚、崇善、尚义的人文品格,正是这种懂感恩、知回报的品格,营造了公安纯朴的良好民风,也造就了公安县一大批平民英雄。

  斑竹垱镇车家垱村原党支部书记范礼铭,身患尿毒症,坚守岗位,呕心沥血带领乡亲致富;2012年,黄宏林严玉芹夫妇还在上大学的女儿到深圳实习时,不幸煤气中毒脑死亡,夫妇义捐爱女器官,挽救5名垂危病人,获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提名,温暖了百万观众的心灵;在黄宏林严玉芹夫妇善举的影响下,公安县几年间形成义捐器官“群星现象”,因意外摔伤后一直未苏醒的夹竹园镇新明村村民龙光辉、脑溢血患者毛家港镇红光村村民李明德、因遭遇车祸而脑死亡的毛家港镇军台村村民刘明龙、患脑瘤的毛家港镇桂丰村村民刘强等好人,纷纷义捐器官,救治患者,让大爱闪耀人间;公安县北京金星小学临时工邹先玉,平时很小气,常吃锅底加菜叶煮的菜粥,却用积攒的钱帮助了200多个贫困学生,为学校先后筹资近300万元;2009年2月15日晚,广东东莞街头,一女子手机被抢,当很多路人默默看着这一幕时,40岁的公安籍男子李红富,却朝着3名歹徒冲了上去,被刺伤后,还追赶了500米,用鲜血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唱响一曲正气之歌……

  一个典型,一面旗帜;一群好人,满城春风。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闪耀在三袁大地的“群星”,像一把把火炬,照耀并温暖着公安这个充满爱的家园。

  坚定的文化自信彰显“公安担当”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县级剧团的惊人蝶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正是公安县委、县政府文化兴县的理念,才孕育出《爱》这部精品歌剧走向全国大舞台。

  在文化产品日趋多元、歌剧艺术曲高和寡的当下,赢得专家和观众的一片掌声,实属难得。《爱》剧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是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它的成功不但提升了公安的文化形象和文化影响力,更为基层开展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有规可循的样本。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开展文艺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爱》剧能有今天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公安重视文艺精品创作的优良传统。什么是精品?精品是在精神上能直指人心的作品,是寄寓了时代意义、人文关怀和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产品。公安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上有着优良传统,公安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生产,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政策,给予有力的指导、扶持,推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公安就涌现出了歌剧《心的光明》、汉剧《黑犬案》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上世纪90年代末,公安县歌舞剧团的“三年三台戏”,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誉为“公安戏剧现象”。

  《爱》剧从创作初期,就得到了公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全力支持。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创作领导机构,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创作的具体问题,县历届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调研,及时为剧组排忧解难。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专题督办指导;举全县之力,整合全县优秀文化人才参加剧目的创作编排和演出工作。另一方面,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此剧解决专项创作经费500多万元,投资100万元改造剧场设施,为文艺精品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此基础上,公安县委、县政府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发展。2013年起,公安县政府每年列支50万元经费,用于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剧目创新、人员培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余场,送戏下乡100余场,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3900多场次,连续举办春晚25年;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进社区巡演,把欢乐送到居民家门口……

  一项项举措,印证了公安县委、县政府文化兴县的强大决心。公安县委书记刘润长说:“当前公安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艰难转型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传承和发扬崇文重教、自信坚守、奋发图强的人文精神,厚植创新创造、求真求变的性灵公安思想内核,理念先行,内外兼修,务实重干。开展‘文化三县’创建,就是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加大文化供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高公安的知名度、美誉度。”

  各级各部门的支持是《爱》剧成功的有力保障。湖北省文化厅、荆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剧的创作生产,将其作为重点文化工程,全力扶持打造。省、市、县三级宣传文化部门鼎力支持,在艺术创作资金、专业人才队伍、剧目创作指导等方面予以倾斜,为创排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创作、排练、参演的过程中,省文化厅和荆州市主要领导亲自指导,为推介《爱》剧不遗余力。

  公安县委宣传部肩负宣传之责,从好人刘德芬个人典型事迹的宣传,到《爱》剧的宣传,始终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近年,他们积极策划,集聚媒体力量,战役式推进宣传。特别是今年《爱》剧在江苏常州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展演、全国巡演、北京展演期间,中省市县媒体全力支持,组团式聚焦《爱》剧的台前幕后、聚焦好人刘德芬的先进事迹,推出有分量的报道300余篇(条),为《爱》剧唱响中华大地、为好人刘德芬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奏响了最强音。《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光明网、中新网、凤凰网、新京报网、《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报》《北京青年报》《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等媒体的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产生极好反响,引发社会共鸣,赢来无数读者、网友点赞!

  公安县文体新广局、县民政局等县直单位全力服务于《爱》剧的创作、幕后和全国巡演的服务工作。从而才使公安县举全县之力烹饪出的文化大餐,端向国家大舞台。

  文化积淀夯实文明根基,文明提升彰显城市灵魂。《爱》宛如一粒火种,汇聚成公安璀璨的人文精神之光,释放出无穷活力,照亮了公安大地。(记者朱景茂佘海艳特约记者夏峻)

  真人真事升华为审美精品

  编剧/执笔

  胡应明

  一级编剧,原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编创冀士烈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公安县文化馆退休干部。

  编创:盛可以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荆州九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编创:邵华

  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公安县文化局退休干部。

  王原平

  一级作曲,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作曲:杨学林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公安县文化馆退休干部。

  作曲/配器朱才勇

  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

  配器于晨曦

  作曲,音乐制作人。

  邓德森

  湖北省艺术研究院一级导演。

  副导演刘可

  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公安县文化馆副馆长。

  副导演/舞蹈编导

  王珊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副主任,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

  副导演/舞蹈编导

  吴捷功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香港演艺学院舞蹈编导硕士。

  艺术总监刘德芬饰演者

  刘丹丽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当代著名创意设计家,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评审委员,中国体验演绎创始者。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主创人员

  专家评述摘要

  这个戏的题材非常好,很动人。刘德芬真是了不起,一个基层福利院院长的她能做到这种程度,太伟大了,仅仅用爱、用大爱都很难表达这个人的灵魂、她的形象、她的高大。我觉得写这样一个人物来展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展现我们当代人的精神,太需要了。

  ——乔佩娟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

  这是一部难得的、非常稀缺的关注孤寡老人、孤儿弃婴等弱势群体的现实题材歌剧,通篇围绕“爱”来写,充满正能量,是一部能够打动人、感动人的好戏。刘德芬等主要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让人留下深刻印象。音乐流畅、动听,有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具有亲和力。

  ——王祖皆中国歌剧音乐剧研究会会长、原总政歌剧团团长

  《有爱才有家》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在特定的戏剧环境中生动地表现了敬老如父母,爱孤如子女,呕心沥血,无怨无悔,肩负重担,砥砺向前,用爱心、细心抚慰孤寡残幼,唱响了一个爱的主旋律。

  ——羊鸣中国歌剧研究会首席顾问、著名作曲家

  写这部戏有三难:一是真人真事难,二是英雄模范难,三是弱势群体难。一个县级剧团能把这样难写的作品做得那么好,我觉得非常不容易。特别是人物关系的组织、情节的设置,做到了真实、感人,很打动人,很别致。

  ——居其宏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音乐学家、评论家

  对待小孩她是圣母,对老人她是圣女是女儿。刘德芬非常优秀,非常感动人,但同时她又是可信的、真实的。这部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能够打动观众。音乐动听动情,民族风韵浓郁,地域色彩鲜明。

  ——黄奇石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

  这个戏写的是草根生活,非常接地气,表现的是一个大爱无疆的主题。该剧塑造了一个心中只有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把毕生的爱都献给了最需要关爱的弱者的这样一个平凡英雄。剧本是满怀激情地在讴歌这种美德,在颂扬这样的一个人物,非常打动人。

  ——曹其敬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这部剧非常动人动情动听,每场戏都有动情点,而且动的是真情;结构和人物设置非常精巧,每个人物都各自的个性特点;把握住了民族歌剧音乐上的主要特点,音乐好听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剧中人物的戏剧性。

  ——盛和煜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

  这部戏是由一个小人物滋生出来的,对善和仁慈的极度追求,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发自灵魂深处去拥抱世界的大爱。她(刘德芬)是那样高尚和遥远,又离我们的心灵是如此贴近。这部戏就是要唤起人们的向善之心,在这一点上,这部戏是成功的。

  ——黄维若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经典回眸

  剧照。

  2017年7月2日,北京,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专家研讨会现场。

  2018年3月16日,北京,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媒体见面会现场。

  谢幕。

  剧照。

  剧照。

  剧照。

  剧照。

  主演刘丹丽到福利院体验生活。

  乐队阵容。

  大事记

  ●2012年12月20日,刘德芬获得“最美公安人”的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8日,刘德芬因病离世。

  ●2013年10月9日,公安县文化局、荆州九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召开创作研讨会,确定以刘德芬感人事迹为原型打造一台大型歌剧。

  ●2014年10月16日,大型歌剧《好人刘德芬》在公安剧院举行首场公演。

  ●2015年,《好人刘德芬》被省委宣传部列入25个重点剧目之一。

  ●2016年初,公安县邀请专家加盟,在原歌剧《好人刘德芬》的基础上,启动歌剧《有爱才有家》创作编排工作。

  ●2016年10月20日,歌剧《有爱才有家》在公安剧院首场公演。

  ●2017年7月2日,公安县在北京召开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专家研讨会。

  ●2017年7月5日,《有爱才有家》被文化部列入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项目。

  ●2017年11月4日,公安县在武汉珞珈山剧场举行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汇报演出。

  ●2017年11月5日,文化部在武汉珞珈山大酒店举行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专家座谈会,剧目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验收。

  ●2017年11月23日,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作出批示。

  ●2018年1月6日-7日,《有爱才有家》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江苏常州保利大剧院展演两场。

  ●2018年3月5日-6日,《有爱才有家》在武汉琴台剧院举行全国巡演首站演出,巡演两场。

  ●2018年3月16日-17日,《有爱才有家》在北京参加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展演两场。

  ●2018年3月21日-22日,《有爱才有家》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举行全国巡演第二站演出,巡演两场。

  ●2018年5月21日,《有爱才有家》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18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滚动扶持剧目名单。

  (本版图片王志敏何祖清高峰王文初摄)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