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城管蝶变绘就美丽石首 石首城市管理工作综述

来源: 荆州日报 2018-07-04

  江滨,树木葱茏,绿意盎然;街道,靓丽整洁,人车秩序井然;小巷,违规搭建、占道经营难觅踪影……仲夏时节,漫步石首街头,生态好、环境好、城市管理得好,让人印象深刻,如沐春风。

  如果将石首这座城市比作一幅秀美的画卷,那么,城市管理正是绘就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

  2016年至2017年,石首市连续两年荣获荆州市城市管理工作第一名。

  这是荣誉,是褒奖,凝结的是石首市委、市政府治理城市的思想与智慧,彰显的是石首市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

  几年来,石首市不断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围绕城市管理升级提质,推出了一系列整治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新举措、新办法,城市管理实现了华丽蝶变。

  如今,“大城管”格局已在石首“开花结果”。美丽石首,正踏着石首城市发展的节拍,成为石首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构图——科学决策完善城市功能

  雨后,位于石首中心城区的16处街头

  小游园“绿肥红瘦”,石首市民在此散步、赏花、看景,格外惬意。

  “这些园子是石首人的‘私人定制’,绝对不输那些名声在外的江南园林!”正在游园里拍照的石首市民熊丰自豪地说,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些游园有的是高墙围住的机关院落,有的是残破的违章建筑,有的甚至是杂草丛生的荒地。

  几年来,石首市委、市政府以及石首市城管部门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建设。石首市文明指数、居民幸福指数、市民宜居宜业指数显著提升。

  推进道路工程建设,打造畅通城市——

  对建宁大道、光明路、解放大道、太平坊大道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拉通文昌巷,建设文化街、净莲街、碧玉街、文渊巷、园丁路、服紫岗街、文峰路等支街小巷示范街,对太平坊大道、解放大道、东方大道、东岳山路等道路人行道、给排水进行升级改造,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毛细血管”进一步畅通。

  推进专业市场建设,打造有序城市——

  建成了百盟光彩建材大市场、湘鄂农贸批发市场、城市广场商业中心等专业市场,对笔架山、皇叔街、界山口3座市场进行了标准化升级改造。同时,对石首中心城区其它7座农贸市场开展了安全隐患整改,杜绝“出市经营、占道经营”。

  推进“两污”治理和绿化建设,打造宜居城市——

  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对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启动了城东污水处理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了陈家湖公园、3座山体公园和16座街头小游园,山底湖、蔡家潭、廖家渊3座公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此外,按照“一街一景”标准,对绣林大道、南岳山路、建宁大道、解放路、明珠大道绿化进行了升级改造,对粟田大道、康庄大道、开发大道、石首大道全面开展绿化建设。

  推进亮化和“文化三市”建设,打造靓丽城市——

  对中心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和临街建筑进行灯饰亮化工程建设。建设了南岳山路、文昌巷等书法、楹联、诗词“文化三市”示范街,城市更加靓丽。

  “我们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始终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城市的魅力、活力、吸引力。”石首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余军骄傲地说。

  如今,在石首街头,随处可见市民脸上自信的笑容。这份自信来源于城市的“蝶变”,来源于家门口便可检验的“获得感”。

  填充——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如果把城市比作乐章,那么,城市管理就是其中悦耳的“音符”。

  如何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爱管,会管,管好。”石首城管工作者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一个个时间节点记录下石首城市管理发展的笃定足音——

  2014年,石首城市管理“先行先试”,构建了“城管委统筹、领导挂帅、单位包街、专班主抓、部门共管、市民参与”的“大城管”格局,实现了城市管理由各自为阵到齐抓共管的转变。

  2015年,石首将城管综合执法局由市住建局二级单位调整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建管分离。

  2016年,石首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打造城管执法“铁拳”,有效解决“九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顶小草帽”的问题。

  2017年,进一步做好“扩能”“下沉”两篇文章,积极探索覆盖城乡的城管执法体制。

  ……

  一项项雷霆行动,铭记着石首城市管理者的辛勤汗水——

  着力治“占”。持续开展出店经营、马路市场、甘蔗市场、早点夜市、流动摊点等专项整治。坚持实行早7时至晚11时不间断巡查管控,白天晚上一个样,工作日假期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中心城区以滴水为界规范经营良好率达到100%,以门为界规范经营良好率达到98%以上。

  着力破“旧”。2015年重点开展主次干道“破旧残”集中整治,逐街排查不漏户,强力推进不向钉子户让步,对道路两侧乱搭乱建的违章构筑物、历史违建以及其它有碍市容观瞻的建(构)筑物全面拆除。2016年、2017年“破旧残”整治由主次干道向支街小巷持续推进。三年以来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构)筑物、杂乱设施9725处。

  着力除“癣”。按照“一店一招、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观瞻的广告一律拆除”的标准,集中开展了户外广告专项整治。2017年以来,进一步提升标准,对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引导业主更换不合规范的店招。累计拆除大型广告牌734块、小型广告牌1853块、一店多招广告牌551块,清除墙体广告3405平方米、橱窗广告928处、“牛皮癣”广告69750处。

  着力“净脚”。2015年、2016年不定期开展“净脚”行动,2017年以来坚持每周五开展“净脚”专项行动,对道路乱堆乱放、占道物品、坡肩、伞墩、落水管等杂乱设施进行全面清理,进一步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累计清理主次干道、支街小巷各类杂物9000余处。

  着力治“违”。始终保持查违治违高压态势,共拆除违法建设501起。采取属地管控、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实行网格化管理。一方面对新增违建严管严控,露头就打。坚持错时巡查、延时巡查,双休、节假日不留空挡,尽量将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

  如今,石首城市管理“书写答卷”的过程,正成为一个永无止境的服务提升过程、一场永不停

  歇为石首百姓带来获得感的“幸福接力”。

  着色——打造精品擦亮城管名片

  城市管理部门,关系到百姓出行、娱乐休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如何积极作为、有效作为,既全面提升石首城市形象,又赢得人民群众好口碑?

  几年来,石首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出了一个个城市管理精品工程,亮出了“城管新名片”。

  打造“精神区位”提升精品工程——

  针对以往不愿干事、遇矛盾和难题就左躲右闪的工作状态,多措并举提升队伍精神面貌。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监督机制以及严格执行制度,提升了城管人说干就干的执行力。采取教育培训、竞争上岗、挂职锻炼、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方式,创新选人用人,培育了城管人能干会干的战斗力。通过完善办公环境,打造吃苦耐劳、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城管文化,激发了城管人想干、谋干的原动力。如今,担当作为已成为石首城管人的主流,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群众口碑越来越好。

  打造“便民城管”精品工程——

  针对高考、中考等重大活动,坚持每年开展城管志愿服务活动,遇雨雪极端天气,开展融雪除冰“暖冬”行动,保障市民出行安全;“面对面”访民情听期盼,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沟通,找准工作中的短板、瓶颈、软肋,收集梳理各类意见建议13类138条,并一一整改;变堵为疏,主动与社区沟通,在社区设置城管便民服务窗口,为百姓提供城管方面“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到让百姓少跑路、执法人员多跑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行政审批“一次办好”,按照窗口整合、技术创新与流程再造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实现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同时,畅通投诉举报热线,开门大接访,对市民来信来访及舆情始终坚持局长首签制,做到件件有回音。

  打造“深度清洁”精品工程——

  快速推进垃圾卫生填埋场、北部环卫作业新区、南部新城环卫作业区、垃圾转运站等设施建设和“厕所革命”;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在三期垃圾不落地工程完美收官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环卫向沿堤沿边、城中村(社区)等环卫管理薄弱区域延伸;出台《石首市渣土管理实施办法》,严格督办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坚持“七不开工”原则,加强建筑工地到消纳场所两点一线的全程监管;改进环卫作业模式,实行环卫作业半市场化模式,组建了3家清扫公司、1家清洗公司,中心城区垃圾机械化收运率达100%,道路洒水降尘、冲洗、机扫率达70%以上。

  打造“城管延伸”精品工程——

  推进城市管理向支街小巷延伸,实现了“零矛盾、零纠纷、零补偿”;推进城市管理向乡镇延伸,新设置城市管理执法局第四大队加强乡镇管理,乡镇城镇管理无序的状态彻底转变。

  打造“数字城管”精品工程——

  立足于石首城市管理实际,高标准地建成了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自试运行以来,共上报案卷3957件,中心派遣3902件,结案3861件,结案率98.94%。同时,将分散的城市资源纳入统一管理范畴,案件处置时限大幅缩短,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石首城管人用行动作答,给城市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石首的魅力指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洁、绿、亮、美、齐、畅、特”的石首新画卷,正慢慢呈现在世人面前……(记者郭江峰、马骁 特约记者郑云 车荣华 通讯员陈文弢)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