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精准发力!看荆州区如何念好产业扶贫“三字经”

来源: 荆州日报 2018-08-29

  产业扶贫精准发力

  育产业引主体抓服务

  —看荆州区如何念好产业扶贫“三字经”

  荆州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在“五个一批”中的主导作用,从育产业、引主体、抓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目前共带动4200多户13000多名贫困群众走向致富路,实现“多业带动,万人脱贫”目标。

  育产业突出“特”字——

  让贫困村变成产业特色村

  荆州区委、区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分村发展,每个贫困村明确发展1个品质优、效益好、产量高的主导产业,促贫困村变成产业特色村。

  巩固提升壮特色。结合区情和市场行情,深挖现有产业潜力,组织专家分别对17个省级重点贫困村制定针对性产业扶贫方案,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格局,并引导贫困户到特色产业中谋出路。目前,全区已经形成绿色蔬菜、特色瓜果、“双水双绿”、优质水稻、花卉苗木五大板块,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达60%以上,特色产业逐渐成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源头活水。

  创新经营增效益。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提升经营效益,带动贫困户致富,现已流转土地24万亩,流转率达60%。马山镇双垱村悦果子果园、邦富农专业合作社等共流转土地3640亩发展特色种养,吸纳151名贫困户务工创收,每亩增收2300元以上,流转地变成“黄金地”。

  打造品牌提素质。坚持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做大品牌规模、做强品牌实力,着力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荆奇香米”荣获首届湖北名优大米十大品牌,全区“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65个。

  引主体突出“强”字——

  打造产业扶贫命运共同体

  针对以往市场主体“小、杂、散”的实际,荆州区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市场主体的引进、整合、提升之中,让他们看得见福利、摸得着实惠。

  遵循规律,精挑细选。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精细挑选市场主体。总投资10亿元的28个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新增市场主体400多家。引进社会资本,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整合力度,新型经营主体质效明显提升,总数达792家,其中全国示范社4家、省级家庭农场10家。

  搭建平台,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热心扶贫事业的市场主体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牵线搭桥,多次举行“精准扶贫·你我同行”双选活动,为市场主体找帮手、为贫困户找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10806人;开展“百企帮百村·脱贫奔小康”活动,17家民营企业与17个贫困村1195名贫困群众精准对接、精准帮扶。

  丰富形式,致富增收。全面深化“市场主体、村级经济组织、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盟,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市场+农户”等模式,构建产业扶贫命运共同体,实现效益共享。八岭山镇铜岭村以上级帮扶、村民入股等方式成立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优先聘请贫困户入园务工,全村共有109名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务工收入达1万元以上。

  抓服务突出“优”字——

  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紧盯贫困群众技术不足、资金不足、保障不足的问题,想方设法,让政府优质服务进村入户,切实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聘请知名农技专家现场授课,给全区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农户及贫困户等特定群体送上私人订制的培训大餐,近2000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组织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3个类型共40余人的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提供科技服务,全面提升贫困村、贫困户对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模式的应用转化能力。

  多维度提供基础保障。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整理、“四好农村路”创建、灌区节水改造,为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支撑;建好、用好信息服务平台,分门别类向贫困户、种养大户及时推送农时农事、市场信息等3万多条,让农事生产更加便利。

  多渠道抓好资金扶持。构建脱贫激励机制,区财政专门安排资金1000万元,给主动脱贫的贫困户发放现金奖励,用“精准激励”激发“我要脱贫”。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由政府担保,与农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展竞争性合作,推出符合贫困群众现实需要的金融产品,让脱贫意愿强烈、有好项目的贫困户优先享受小额信用贷款。今年上半年,共为贫困户发放贷款321笔、2920万元。(记者江峡 琳玲 通讯员文震 陈江华)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