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洪湖健康扶贫的故事:让贫困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来源: 湖北日报 2018-09-25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龙华通讯员赵晨煜

  精准扶贫健康先行。

  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洪湖,共有3.6万贫困人口,如何减轻这些人的医疗费用负担?该市通过建设医疗联合体,让贫困患者能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2016年以来,洪湖市大力推行医疗联合体新模式,先后由协和医院托管洪湖市人民医院、省中医院托管洪湖市中医院、中南医院托管市二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二医院分别与市直和乡镇医疗机构再组建三大医联体。依托医联体建设,建立和完善健康扶贫政策,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开辟就医绿色通道,为贫困人口筑牢健康基石。

  大病“绿色通道”,看病更放心

  9月9日,瞿家湾镇瞿家湾村瞿先国因心肌梗死突然倒地。17日,他已经恢复神志,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在洪湖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里,他不住地向记者感叹:“死里逃生,多亏了医生、多亏了绿色通道!”

  9日12时许,瞿先国突感胸痛难忍,被洪湖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紧急实施手术打通堵塞血管。驻守洪湖市人民医院的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红与她的技术团队在为病人紧急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随即将患者的心电图及病情传送到武汉协和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平台,胸痛中心立即响应,通过描述的症状及心电图等资料进行确诊,并马上开始手术前相关准备事宜。

  经过就地妥善处理后,瞿先国被推上了120救护车。14点58分,经过两个小时的风驰电掣,救护车到达武汉协和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此时的医生和护士早已做好手术准备等在门口;15点09分,瞿先国直接被推进了心导管手术室,开通血管植入支架;17点16分手术结束,共植入3根支架,堵塞的血管被打通,瞿先国得救了,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如果换成以前,没有快速转诊绿色通道的救治模式,瞿先国在洪湖诊断后,要通过车辆转运至省级大医院的急诊科,在完成化验、心电图等检查后,再按入院流程进入心内科治疗,然后根据级别判断是否实施手术,再启动手术室的机器,待准备完毕以后才能进入导管室做手术,这样一来,估计得耽误120分钟至150分钟。对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平均每延误1小时会使死亡率增加10%。

  “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有了绿色通道后,经救护车运送的患者从拨打120急救电话开始就正式进入抢救时间,所有的检查结果互通互认,毋需重复检查,最大限度地赢得救治时间、最大可能挽救病人生命并减轻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这条生命的“绿色通道”,自协和医院托管洪湖人民医院后,已无缝对接转诊近千例急危重症贫困患者,均获得有效救治。

  “一站式”结算,报销更暖心

  洪湖市乌林镇铁桥村,有个普通农户,父亲刘勇身患尿毒症8年,每周透析3次维持生命。2017年,年仅8岁的儿子刘星磊又不幸罹患白血病。双重疾病的打击下,家庭陷入极度贫困。9月13日,这位1980年出生的汉子对记者谈起过往,不住摇头,眼中含泪。

  “转机发生在去年,健康扶贫政策出台,我和儿子共计60多万元的医疗费用,几乎全部报销了!”话锋一转,刘勇有些激动地说。他拿出一个小本子,记录着他和儿子看病的费用。粗略统计,2017年刘勇透析94次,医疗总费用9.5万元,政策报销9.4万元;儿子刘星磊骨髓移植、手术、吃药,全年共52万元,报销51.9万元。“如果没有扶贫政策,可能这个家就不存在了!”刘勇的妻子一旁插话。

  2017年,洪湖市推出了“1+5”健康扶贫补偿模式,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相互衔接,并开发一套贫困人口智能识别医疗费用结算系统,贫困患者只需持身份证就可实现在市内医疗机构就医“一站式”即时结算。而在市外医疗机构不能“一站式”结算的,由贫困人口自付后在参保地乡镇卫生院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

  刘勇说,他现在每个季度与市人民医院结算一次透析费用,在结算窗口自己只需支付几百元,当他累计看病自付费用达到5000元时,透析便不再花钱了。同时,由于洪湖与协和医院签订儿童先心病人免费定点救治协议和白血病控费协议,与中南医院签订九种大病治疗控费协议,刘勇的儿子在协和医院治疗白血病的费用,也实现了出院即时结算。

  据洪湖市卫计局统计,2017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28298人次,较2016年上升20%;住院总费用7764万元,实际报销7529万元,报销比例达97%,较政策实施前提高了31%,2017年贫困人口门诊慢性重病报销比例达到了80%,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个人年度累计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控制在5000元以内。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