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荆州城乡建设40年回眸

来源: 荆州日报 2018-10-11

  在建工程节节高

  每次经过荆州江津路,75岁的伍代洲总喜欢摇下车窗,看道路两侧的大楼向车后掠去。“就像当初襁褓里的婴孩,转眼长成大小伙子,看在眼里,怎不欢喜!”

  已从市住建委退休15年的伍代洲,亲眼见证了这个“小伙子”呱呱坠地——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4年10月荆沙合并,再到如今大手笔建设的宜居新城,40年间,一条又一条建设路从这里像经络一样延展,记录城市的变迁,丈量前进的脚步。

  时间指针拨回上世纪七十年代,荆州中心城区的主次干道不到20条,基本无城市排水管网;公用事业乏善可陈,群众生活主要以水煤气为主,市政基础设施与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矛盾突出……

  凭着实干,城市建设“无中生有”:贯通荆州东西的荆州大道和正在建设的城北快速路让城市迅速扩张,直通众多城市的荆州火车站让楚都敞开胸怀,飞架南北的三座长江大桥让荆州奔向远方,正在修建的荆州机场即将展开翅膀。城市污水从基本直接排放到处理达标排放,城区从下雨看海到建成海绵城市,沙市北郊从杂草丛生到功能齐全的沙北新区……

  如今,城市块头更大了:“一核带六心”“一带牵多点”“一网连全境”的建设骨架开拓形成,市民幸福指数持续走高。

  气质更佳了:城区绿化覆盖率36.1%,黑臭死水变源头活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颜值更高了:该轻的变轻了,行政审批再提速,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实现服务群众零等待;该高的变高了,国家园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创建成功,2017年,我市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二届园博会举办城市;该重的变重了,建筑业总产值超同期历年水平,保障房、棚改房建设惠及40余万城乡居民……

  而今,站在荆州改革发展的中心舞台和城乡建设的前沿阵地,住建委围绕“护城”“修市”“治水”三大工程,描绘了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把握建设机遇的新蓝图……一个又一个的民生图景,让荆楚儿女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建设愿景,变为现实。

  一张蓝图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

  走进位于沙北新区的体育中心,只见绿树蓊郁,道路平坦,在这个天然大氧吧里,各种体育设施齐全,不仅可承接省级以上单项比赛,其先进的设施还可满足会展、演艺等多功能需求,更是全民健身的活动场所……

  建惠民工程,是近年来城乡建设发展的得意之笔。在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上,采取“精细化谋划、类型化推进、区域化调度”的工作思路,加强重大项目的编制、调度、协调、督办。近年来,荆州民用机场、荆州大道、城北快速路、凤凰大道、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市中心医院新院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荆州中学、沙市中学新校区、图书馆、荆州客运中心枢纽站和荆楚大道等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全球500强绿地集团等一大批建筑企业进驻荆州……

  “十三五”以来,中心城区完成城市道路建设任务209.7公里,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达到12.26平方米,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9.92公里,城市道路交织成网。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100公里,新建及改造给水管网约121公里,地下管廊逐步打通。

  在行业管理上,注重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督责任,以“党风廉政建设进工地入工程”持续开展专项活动等,行业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工程安全质量持续向好。今年7月初,省住建厅在我市召开了有全省同行1500人观摩的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现场观摩会,今年上半年,建筑生产值同比增长5%,新增节能建筑面积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1.6%,房地产全年投资同比增长1%,一大批建设工程获质量优质工程和施工文明现场,在全省排名第一方阵,楚天都市佳园荣获房地产综合开发行业最高荣誉——“广厦奖”。

  在公用事业上,中心城区新建及改造给水管网约121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为98.05%。建成燃气管网约151公里,燃气普及率达99.87%。

  宜居新城,光彩焕发。城市建设不仅仅为新时代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为谱写改革开放新篇贡献了住建方案。

  荆襄河湿地公园风景秀

  安居工程从“棚房小区”到“舒心小区”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住建人的关切和担当。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市住建委近年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着眼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住有所居上下功夫,为群众算出一本幸福民生账。

  市住建委强力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以来,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25.62万套,新增租赁补贴9111户,市本级新建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5.62万套,新增租赁补贴2609户。

  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21121套,开工率87%,基本建成6402套,完成率117%,租赁补贴发放1624户,完成率88%。

  2018年时间过半,上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数据陆续公布。面对这份期中考试成绩单,住建人

  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从容。近几年来,保障性住房建设指标增速已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人们对建设发展多了份自信。

  民心工程交织成网,成为城乡建设的重点、增强群众获得感的联通支点。

  今年9月初,市住建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今后,荆州新取得建设用地的商品房住房开发项目,从原按商品住宅建筑总面积无偿配建5%的公租房,调整为无偿配建7%的保障性住房。此举旨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更好地解决荆州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使市民基本居住得到有效保障。

  新图书馆功能全

  多措并举从“心头之患”到“绿水青山”

  依傍长江“黄金水道”的荆州,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填湖修路造楼,水体之间被隔断,城市自然调蓄能力急剧下降,“暴雨后看海”事件频发,城市内涝日益严重。

  如何解困?市住建委旗帜鲜明地提出:“转变城市建设模式,积极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荆州作为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之一,通过雨污分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理顺治水脉络。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中心城区水系实现“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荆州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绿水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已成为建设者的行动自觉。中心城区“十三五”规划建设污水管网170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约128公里,占比75.3%。各县市“十三五”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415公里,截至目前,共完成了约197公里……

  增加绿地面积、扩张城市“绿肺”、营造城市天然“氧吧”,“望得见绿林、看得见清水、记得住乡愁”成为荆州最鲜明的标识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建57处街头游园,新增面积56.3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6.02平方米增长至10.78平方米。中山公园、明月公园、滨江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地成为市民喜爱的后花园。同时,耗资近18亿元奋力打造以临江仙公园、万寿公园等六大功能区为主的长江岸线风情带;推进省园博园、城南公园、荆州海洋世界公园、“楚国八百年”城市公园、白水滩湿地公园等公园建设,打造“环长湖”绿道,升级改造九龙渊公园、太师渊公园,集中打造10至15个街头游园;新建范家渊生态公园、太湖港生态公园、沙北新区水系公园等海绵城市公园项目10个,共计约855.57公顷,2020年将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同样是市住建委描绘发展底色的必由之路。

  体育中心高大上

  闯出新路从“黑色谢幕”到“绿色崛起”

  随着一声轰响,荆州开发区滩桥镇黄场村一砖

  瓦厂高达55米的烟囱轰然倒地。这座有着20年生产历史、年产1200万块红砖的生产线于2013年被关停,拉开了粘土砖瓦厂逐步关停转产、推进升级的序幕。

  不转型将寸步难行!痛定思痛,建设发展从传统思维中警醒过来。市住建委推进关闭粘土砖瓦生产企业,确保可持续发展。2015年,全市关闭粘土砖瓦生产企业231家,全市新型墙体材料提档升级,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精确砌块填补了荆州空白,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填补了全省空白;全省首个绿色环保搅拌站落户荆州。

  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转型定力,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用好“指挥棒”:“评价工作绝不简单看GDP指标,更要看新发展理念落实,更注重发展质量和绿色系数。”

  荆江两岸美如画 

  能忍受黑色谢幕的阵痛,才有绿色崛起的好戏连台。

  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市住建委打破长期以来“建设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褪去身上的“黑色”印记,拿出硬招,利剑治污。

  乡镇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接踵而至。“顺民意、得民心”不贪大求多,市住建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补齐绿色短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工作也在全市推开。新建、改建乡镇污水处理项目104个,到今年年底,全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建成投产。2019年,将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届时,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将达到每天20.89万吨。

  越织越密、越扎越牢的民心工程保障网,让群众生活从“有保障”到“日日新”。

  改革创新从“建设愿景”到“拔节生长”

  改革开放以来,市住建委凭着勇于创新,城乡建设屹立在发展的潮头。而今,依然处处能感受到灼人的“创新改革热浪”。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让“老树发新芽”,释放更多建设红利。

  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2015年以来,市住建委打破常规,主动创新,推进行政审批体质改革“加减法”,高效实现“一次办、简化办”。

  以彻底实现“三集中、三到位”、推进全部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为切入点,极简审批成形成势,带动了“放、管、服”改革。限时完成了119项行政审批事项,22名工作人员进驻中心。住建委行政审批工作实现了首席代表负责制,做到一支笔签字到底。通过流程再造,进一步精简了办事环节、减少了申报材料、压缩了承诺时限,申报材料和审批时限分别压减了50%,事项当日办结率由原先的0%上升为57%,对资料齐全、程序合法的事项100%一次性办结,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多头签字盖章、服务对象到处跑的现象根本杜绝,改革效益日益显现。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市住建委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张蓝图绘到底,建民心高地。你看,一个生活更便捷、更幸福、群众满意度更高的宜居新城,正扑面而来!(记者 郭江峰 通讯员 罗杏子)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