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像培育珍珠一样创品牌 全省农业品牌"三级跳"的背后

来源: 湖北日报 2018-10-11

  图为:造型别致的宣传图,是车溪人家御园禅茶对外唱响品牌的旗帜(省农业厅供图)

  图为:“潜江龙虾”品牌享誉四方。(记者刘曙松摄)

  图为:小龙虾芳香四溢。(省农业厅供图)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发布“100个农产品品牌”,潜江龙虾、宜昌蜜橘、监利黄鳝、秭归脐橙4个湖北知名农产品入选。

  我省农产品优良,以往多给他人做“原料”,如今自创品牌闯天下,湖北农业品牌创建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农产品品牌犹如一颗珍珠,凝聚着资源禀赋、农耕文明和匠心经营。

  从优产品到唱品牌,再到创名牌,“三级跳”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阵痛与坚守?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湖北味道越来浓郁

  从“做产品”到“做优品”

  说起监利县程集镇,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一提“程集黄鳝”,全国大中型水产品市场上可谓无人不晓。

  这几天,监利县海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世和忙着向韩国出口一批鳝鱼。对王世和来说,出口业务已经开展多年,当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

  程集镇的“生态黄鳝”不仅美名远扬,在国内颇具市场定价权,广东、上海和江苏等地,监利程集黄鳝的收购价格直接影响终端销售价格。

  程集黄鳝为何这么牛?原因只有一个:品质过硬。监利养殖黄鳝有30多年的历史,早些年传统养殖,技术也未过关,鳝鱼质量平平。近10年,监利农民探索池塘养鱼套网箱养鳝,在配方饲料中拌喂鱼糜、螺蛳肉等方法,用生态养鳝模式提升品质。

  口口相传,程集黄鳝很快享誉天下。

  论品牌,品质是基础。作为农业大省,在短缺经济时代,湖北为保障全国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进入新时期,人们从“吃饱”向“吃品质、吃安全、吃文化”等更高需求转变,湖北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以量取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唯有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才能更好满足人们“舌尖上的需求”。

  围绕“优”“绿”“新”,用农业供给侧改革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47个粮食主产县市划定为全省水稻生产优势区,35个油菜生产重点县市纳入双低优势油菜保护区建设,三峡柑橘带、江汉平原优质油稻、环武汉城郊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板块将逐步形成。

  绿色革命兴起,推行标准化的生产,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生态种养模式由点及面。

  从田间到餐桌,竖起一道坚实的质量安全屏障。省、市、县、乡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全国领先。

  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一批批湖北农产品走上了绿色生产之路。以小龙虾为标志的“湖北味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夏收油菜、淡水产品产量,均连续20多年稳坐全国头把交椅;肉、禽、蛋等产品跨入“调出时代”;食用菌出口创汇位居全国之首;湖北茶走出国门,远销欧美市场;宜昌蜜橘、秭归脐橙、汉水砂梨等水果抢占市民果盘。

  酒好也怕巷子深

  从“做优品”到“唱品牌”

  “十几万斤的桃子,无人问津!”今年6月,正值鲜桃丰收季节,荆门等地鲜桃卖难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被转发。

  每到丰收季,农产品滞销的信息频频见诸媒体。“酒好也怕巷子深”,优质的农产品亦如此。

  品牌是畅行市场的通行证。今年全省经济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打造集成核心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底蕴、地域特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从车间到市场,从省内到省外,从种植到“吆喝”,一场“品牌战役”全面打响。

  绿色食品博览会和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湖北展团格外亮眼,礼盒装的富硒大米、论个卖的夷陵柑橘、磨成汁的洪湖莲藕、贴着“二维码”的螃蟹,引得全国各地客商纷纷驻足。

  央视七频道《聚焦三农》栏目中,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昭君眉豆”精彩出镜;“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我省泡椒藕带闪亮入围,品牌跃出农田车间,在更阔的视野里完成富有生命力的场景传播。

  讲好品牌故事,武当道茶、郧阳胭脂米、恩施硒土豆等,每一样农产品被赋予不同的精神内涵和灵性,给人以动心动情之感。

  全省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名优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省知名品牌最集中的行业。截至2017年年底,我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4518个,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超过97%,连续5年处于全国前列。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达165个,居全国第二。

  更令人惊喜的是,湖北品牌走出国门,闯入国际市场。2017年,我省有5个产品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名录,入围数量占全国七分之一,居全国第一。农业部在宜昌市召开全国培训班,观摩学习湖北经验。

  跳出红海拥抱蓝海

  从“唱品牌”到“创名牌”

  对于品牌蕴藏的强大力量,没有人比潜江人感受更真切。

  夏季,潜江成为热门城市,满城飘着“油焖小龙虾”的味道,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们纷至沓来,只为尝一尝正宗的潜江小龙虾。不止在潜江,全国餐饮界也掀起了“红色风暴”,在互联网电商的催化之下,潜江小龙虾每年网销过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网红爆款”。

  这是名牌,众多品牌之中的佼佼者。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总量不算小,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挺进“万亿俱乐部”,农业品牌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但品牌效应发挥不够。

  在农产品普遍较为丰富的当下,产品面临的是红海竞争。省农业厅产业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擦亮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有可能拥抱蓝海。

  就拿湖北茶来说,虽然小有名气,但要做到家喻户晓、有绝对的竞争力,还有一段距离。

  今年4月,武汉东湖一场国事活动,让湖北茶声名远播,为我省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新机遇。不少专家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全省茶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协调管理,凝聚打造精品的发展共识,抓住“一红一绿一黑”重点,着力打造“宜红茶”“恩施玉露”“赤壁青砖茶”等名优茶品牌。

  品牌的价值输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的坚守和积淀。潜江龙虾、宜昌蜜橘、监利黄鳝、秭归脐橙等区域公共品牌效应正在释放,其示范引领作用也将激发更多的湖北名优农产品品牌崛起。省农业厅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推介优质粮油品牌,培育虾香稻、富硒米、高油酸菜籽油等地域特色品牌,推动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走出去。到2020年,湖北省将力争“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到5100个,重点打造10个区域公共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效益。(记者胡琼瑶通讯员杨远通)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