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绿色与金色的辉映 石首助推4万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来源: 荆州日报 2018-11-20

  11月16日,来自石首市电商协会的消息,石首鸭蛙稻大米“双十一”期间实现了8万单40万斤的销售业绩,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鸭蛙稻走俏是石首产业扶贫升级的一个缩影。2015年初,鸭蛙稻还鲜为人知,虽然有着生态、绿色、营养等诸多优势,但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品牌优势不明显,农产品上行通道没有打开,出现了鸭蛙稻米当成普通大米销售也卖不出去的情况。很多贫困群众因此弃种,以金祥米业、宗尧农业、良谷鲜庄园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也面临危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有限。

  怎样把扶贫产业发展好,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持续增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石首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选准绿色产业,强化利益联接,打通销售渠道,以鸭蛙稻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实现蝶变,有力助推了石首4万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选准绿色产业

  产业扶贫,产业选得准不准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选准了,致富有奔头;选不好,投入打水漂。选择产业,既要看到当地优势资源,又要兼顾贫困群众的能力,还要看清行业发展的市场前景。

  石首地区生态环境优良,水资源丰富,境内拥有90.3公里长江双岸线,3个长江故道群和44个小湖泊,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笔架鱼肚、清水狄笋、桃花山土鸡蛋被誉为石首三宝。石首稻虾连作模式发展迅猛,小龙虾产量位居全国第六,鸭蛙稻模式全省首创,中药材种植业迅猛发展,蔬菜水果等产业也有一定规模。石首特色产业的发展与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为此,石首市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引导贫困户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深耕细作,将资源优势实现合理转化,不求“高大上”,但求“特绿优”。石首市政府连续几年,每年都落实2000万元产业扶贫奖补基金,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化”发展,重点推行“合作社+银行+保险+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种养大户+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围绕“一口塘、一片林、一笼鸡、一个棚、一块田”融入扶贫产业,把“绿色”变“金色”。

  石首全市15个乡镇办区41个贫困村围绕绿色生态资源做文章,选准了主导产业。调关镇以安元农业、调弦龙虾为依托,旱田种蔬菜,水田养稻虾,斑竹岭等村还发挥山地优势,发展生态土鸡养殖、蘑菇种植等产业。大垸镇以天字号瓜蔬、北碾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西甜瓜和西蓝花产业。南口镇、高陵镇镇以顺联蔬菜、南鑫蔬菜基地为依托发展设施蔬菜,团山寺以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为主,发展鸭蛙稻、丝瓜络、七彩桂花苗木等绿色农业;天鹅洲开发区、桃花山风景区、久合垸生态家园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进“和坤源湖光客栈”、“桃花岛鲜农园”等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实现开门红。目前,石首全市建成万亩设施果蔬、万亩西兰花、万亩西甜瓜、万亩甘蓝、白菜等一批特色产业扶贫基地。

  强化利益联接

  产业扶贫,不但要选准产业,更重要的是要让贫困群众参与进来。

  石首市产业扶贫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三种模式,资金支持、金融支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四种措施和果蔬药材、特色种养、生态养殖、物质帮扶、主体带动、村集体带动、劳务奖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和土地流转十种扶持政策,引导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高基庙镇喻家碑村依托宗尧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土地整村流转,发展鸭蛙稻3000多亩,带动贫困户42户,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多元。

  新厂镇泥北村引进荆苏农业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50亩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了10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并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销售,使贫困户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还带动了20名贫困户在此务工,一个药材采摘期可挣得工资3000元以上。

  石首市结合产业扶贫奖补和土地流转奖补等资金,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对流转其它农户土地的贫困户和对流转贫困农户土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规模化经营改变小而全的农业弊端,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和“一镇一特色”的格局。据石首市经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11月,石首市土地规模流转率已经达60%。

  大垸镇古长堤村引进湖北民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采取合作方式共同经营,多方筹集189万元流转土地40亩,建成香菇种植大棚20座,吸纳7家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参与香菇种植管理,每户每季收入在15000元以上。扶贫产业项目还对贫困户给予相应的盈利比例分红,每年每户保底3000元。

  高陵镇月堤拐村产业扶贫基地采取“合作社+土地+农户+项目+就业”五位一体模式,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流转土地4000多亩实施虾稻连作、瓜果蔬菜种植及新型农庄服务。石首市月兴生态种养合作社以1000元/亩的价格与农户签订合同,引导贫困户高效利用土地,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多方位、多途径增收,预计就业农户每人年增收可达7000元以上。目前,一期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0多亩,辐射到5个组共205户,收益贫困户20户115人,带动就业50户108人。

  石首市深入推进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融合,让更多资金投入到绿色扶贫产业,连续多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由银行和政府按2:8的比例承担风险,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扶持扶贫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石首新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40户3978.88万元。

  大垸镇北碾生态专业合作社看准长江民垸优异的生态资源发展有机蔬菜和生态水果种植产业,吸收贫困户入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涉及贫困户118户189人。现已流转52户贫困户土地315亩入股合作社,年户平分红约0.9万元;带动贫困户7户申请小额扶贫贷款,新建大棚14个入股合作社,户平年分红约0.4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18户49人,种植果园面积122.5亩,吸纳贫困人口85人与合作社签订务工合同,年人均创收约0.7万元。

  为了让绿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出高价,石首市政府还努力探索农村电商新模式,构建行业标准,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近三年来,石首市在农村电商生产标准化、网络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平台标准化上持续发力,探索农村电商新模式初见成效。

  目前,石首市已经有南鑫蔬菜、薪高盐蛋、鸭蛙稻、龙泉葡萄、尚峰酱菜、天字号瓜蔬、安远农科西兰花等10多个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建了成市、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标准化体系,投资2200多万元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农产品展示馆,实现电商平台与产品无缝对接。目前石首全市电商从业人员约1万余人,电商主体1000家,网络商铺2000家,初步形成鸭蛙稻、休闲食品等三大电商产业,年交易额12亿元,一大批贫困户的农产品通过电商网络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卖上了好价钱。

  据石首市扶贫办介绍,石首市属插花贫困地区,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677户43272人。截止2017年底,通过发展扶贫绿色产业带动,全市已经脱贫出列贫困村19个31993人,还有4233户11339人未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末的7.3%下降至1.7%。2018年,石首市还将有11个贫困村出列,5831名贫困人口脱贫。(特约记者郑云车荣华通讯员李珊珊)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