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江陵80后小伙痴迷“面塑”潜心传承“非遗”文化

来源: 新江陵 2019-03-06

  人物档案

  姓名:王淼,男,32岁,江陵县熊河镇滨江新村人

  职业:荆州市第六批非物质遗产文化面塑艺术传承人

  座右铭:做自己喜欢的事,把个人爱好当做事业来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荆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在荆州市政府公布的全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个)中,江陵县唯一一项“面塑”位列传统技艺项,此项技艺的传承人就是——王淼。

  面塑,民间俗称“捏面人”,从汉代就有记载,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糯米粉为主料,配以蜂蜜、食用色素,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面塑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在王淼的家中,只见彩色面团在他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不到两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猪佩奇便脱手而成。闲聊中,王淼的成长经历已跃然纸上。

  启蒙:木雕印象

  王淼的爷爷、父亲在家乡是闻名乡里的手艺人——木匠,他们的技术绝活是木雕,就是在木头上雕刻花鸟虫鱼、人物典故,一般用作插屏、屏风和家具欣赏。特别是近年来,这门手艺在社会上特别吃香,山东、广州的木雕厂家常年高薪聘请其父驻厂。

  王淼从小耳濡目染,在爷爷和父亲身边玩耍时,一斧一凿、一刻一划之间,每个木雕画面都带会给他无限的惊奇和想象,爷爷和父亲边劳作还边给他讲述一个个民间故事和典故。王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着。

  中专毕业,原本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王淼凭着扎实的美术基本功,被荆州一家酒店聘为美工,专职食品雕刻,用食材雕刻各种造型,提高菜肴品味,并先后辗转广州、福建等地大型酒店学艺深造,于2007年获得食品雕刻师证书。

  传承:11年坚守

  2008年,王淼到山东参加一个传统文化活动,看到其他面塑艺人精湛的技艺,遂萌生了系统学习、把面塑当事业来做的念头。他辞去酒店工作,遍访国内名师,潜心学习南派北派面塑艺术,吸取各派精华所长,跟随西安雕刻大师郑更民学习雕刻工艺,跟随沈阳面塑大师学习合面调色技巧。带着自己创作的面塑作品奔走各地,积极参加各种文化展会和民间庙会。他这一干就是8年,但多年积蓄也日渐枯竭。

  2016年,他回到家乡,用面塑作品和技术打动荆州万达广场管理层,并与荆州万达广场达成合作协议,由万达免费提供场地档位,来宣传推广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现今,只要走进荆州万达广场赛尔之城游乐大厅,你总会看见他的身影。

  梦想:回乡办校

  传统的捏面人行当收入并不稳定,社会地位也不高,即使达到一定技艺级别,也因很难把握市场而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在荆州万达,王淼的收入情况怎样?

  王淼说:“寒暑假和春节,是面塑生意的高峰期,来玩的人多,买的人就多,2、3分钟一件作品,每件10元,高峰可以卖80件作品。我的作品材料保质期长,不易裂变,有很多回头客。淡季时也只卖几件的也有,有很多学生伢要拜我为师。”

  在荆州万达广场,只要提起“面人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江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淼表示,面塑艺术面临着传承中断的危险,愿意去学习面塑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去年8月,江陵县面塑申遗成功。今年正月十五,江陵县又专门邀请他参加民俗展演,带给他无比信心和勇气。只要时机成熟,他将回乡建立面塑工作室,将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王淼面塑作品图

  十二生肖

  青龙

  金龙

  关公

  牛魔王

  滨江公园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