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记者观察】荆州小龙虾要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

来源: 荆州电视台 2019-03-13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孙斌)小龙虾产业是水产业乃至整个大农业中一个不可多得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虾稻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荆州小龙虾产量全国第一,但品牌不强、知名度不高,荆州小龙虾产业该怎样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来看记者的报道。

  不经意间,小龙虾爬上人们的餐桌,成了美食界的“网红”,火遍大江南北。小龙虾征服食客味蕾的同时,也为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小龙虾品牌版图上,江苏盱眙和湖北潜江名气最大。

  但是谈到产量,荆州却是当仁不让。据了解,截止2018年年底,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320万亩,产量达到35.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近三分之一,产值高达800多亿元。

  作为全国小龙虾产量第一大市,荆州却至今没有叫得响的小龙虾知名品牌。产量上的遥遥领先与产业品牌的缺失,是荆州小龙虾产业发展面临的尴尬境地。品牌力弱,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何破解这一发展瓶颈,让产业名气与产量相匹配?怎样让荆州的小龙虾产业叫好又叫座,是摆在荆州面前的一道考题。

  近年来,荆州组织专人到盱眙、潜江等地考察,推动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各类经营组织深度发展,拓展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等下游链条,辐射带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进入市场,助推产业的良性发展。

  市水产局等部门学习吸收其它地方先进经验,结合荆州本地实际,探索荆州小龙虾“综合种养”,推动农业现代化、保护农业环境和生态。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