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传承弘扬漆艺文化 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发起成立联盟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19-05-15

  荆州新闻网消息(通讯员 熬雷)5月12日上午,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发起召集的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筹备大会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助理马翔、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孙旭、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宗彪及部厅相关司处人员等参会。

  受邀参加活动的学术界代表有:著名漆画家乔十光,《中国生漆》杂志主编张飞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晓华,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东宁,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范珮玲,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宋本蓉,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钟声、陈亚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健,北京市798漆乔画馆馆长乔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程向君、教师李秉孺、白小华等。

  受邀参加活动的漆艺传承人代表有:北京雕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文乾刚、徽州漆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北京金漆镶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万紫、楚式漆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德香、成都漆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四川彝族漆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天台山干漆夹苎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汤春甫、宁波泥金彩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才良、福州脱胎漆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天灨、稷山螺钿漆器山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贵堂、扬州漆器厂副总经理孙梅、野王纻器河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华、贵州彝族漆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光友、来凤漆筷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耀志、恩施木胎漆器自治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钱之初、重庆漆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詹蜀安、桂林漆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伯杨、荆州金银平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洲武、平遥推光漆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薛梦瑶、绛州剔犀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何鹏飞、苏州漆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怡(陆授葆代)等。

  参加活动的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站长杨佩璋、执行站长许小兰,工作站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剑石,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工作站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陈岸瑛,工作站北京办公室主任严悦,工作站荆州办公室主任亓秀鋆,工作站调研员李楠等。

  筹备大会由杨佩璋教授主持。陈岸瑛首先介绍了联盟筹备具体情况。随后,传承人代表文乾刚、甘而可,学者代表张飞龙、黄晓华分别发言,一致热烈拥护和支持联盟的成立。周剑石代表全体代表宣读了《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倡议书》。其后,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宗彪、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孙旭分别发言。最后,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作总结发言,对联盟工作提出期望与要求。

  会上,受邀的全国漆艺传承人代表一致认为,联盟的成立正当其时,既能抓住新时代新机遇,也有利于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当下亟待推广普及漆文化和大漆环保理念,建立广泛认可的大漆材料和漆器制作标准,以及漆器加工的环评标准;传承人不仅要制作高端收藏品,也要创新设计中端产品,让漆器和大漆材料制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盟的成立不是排座次,也不是喊口号,而是将关心漆艺传承发展的同仁团结到一起,为传承弘扬大漆文化扎扎实实做事情。

  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乔十光先生亲自为联盟题字,表达对联盟成立的期待与祝福。大家一致推举乔十光担任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主席。在漆艺界前辈的引领下,在全国漆艺学界和业界的拥护与支持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一定能在弘扬大漆文化、振兴中国漆工艺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

  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宗彪谈了三点期望与感受。一是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筹备大会召开得非常及时和到位;二是漆艺专家和传承人对大漆的执着与热爱,预示着大漆行业美好未来;三是大漆与日常生活渐行渐远有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但是联盟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行动起来。发展大漆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团结奋斗。刘宗彪还表示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积极为联盟发展提供支持,做好服务工作。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孙旭指出,本次联盟筹备大会的举办为联盟的正式成立做好了充分准备。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是湖北省唯一的部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也是全国大漆行业唯一的部级工作站,除了肩负弘扬楚文化、振兴楚式漆艺的历史重任,也担负着搭建世界漆艺交流平台、推动全国大漆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任。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荆州工作站为依托,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驻站支持下,联合热爱大漆的从业者和研究者,传播大漆文化,培育大漆消费市场,提高漆艺传承和研创水平,建立健全生漆材料加工及漆器制作的行业标准,建立互惠互利的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动全国大漆产业持续、健康、高水平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强调,建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是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具体举措,也是中国漆艺传承人群的共同愿望。他对漆艺的历史文化内涵、精神品格及漆材料的广泛应用做了精辟的总结,鼓励联盟成员加强对材料、工艺、历史、文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帮助更多人理解和认识大漆之美和大漆之用。联盟应具有大漆的品格:明亮(工作透明)、深沉(工作深入)、粘着(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辜负全国漆艺传承人群的期待与厚爱。

  同期举办的漆艺邀请展汇集了代表全国主要漆艺非遗项目的19位传承人的40余件(套)作品。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传承人观摩展品,深入交流。

  据悉,今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在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传统工艺工作站交流座谈活动,非遗司领导在会上建议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牵头,联合全国漆艺传承人,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荆州市文旅局迅速落实推进,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工作站专班联络全国漆艺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经过3个多月的筹备,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筹备大会如期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

  根据筹备会讨论情况,今年10月,漆艺传承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全国漆艺邀请展、全国漆艺技能大赛及一带一路漆艺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荆州举办。在此之前,联盟筹备委员会还将对联盟组织架构、成员名单进一步完善。为筹备全国漆艺邀请展、建设漆艺博物馆,联盟筹备委员会将于近期开展“漆艺大篷车”活动,到联盟成员所在地调研、考察、征集展品。

  附:《漆艺传承发展联盟倡议书》

  关于发起成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

  建立全国大漆行业交流合作机制的倡议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种植漆树和使用漆液的国家,也是漆树分布最广、生漆产量最多、漆工艺品种最多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用漆。世界上最早的漆饰实物是距今八千前跨湖桥文化出土的“漆弓”。夏商周时期,漆器上已有精美纹饰,并有绿松石和蚌泡镶嵌。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的工匠群体,创造了中国漆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漆器制作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丝绸织造、陶瓷烧造等一起,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全球物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然大漆具有无污染、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是最环保的涂料和粘合剂之一。它可食、可用、可入药,有益身心健康。大漆髹饰技艺广泛用于建筑装饰、家具、礼器、明器、日用器、摆件和佛像佛具等,承载了儒释道哲学和东方审美理想,为东亚及世界各国人民尊崇和喜爱。

  漆材料与漆工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显著的当代价值,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我国漆艺相关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有20余项,使用漆材料的省级非遗项目有50余项,同时也是漆树苗和生漆原料最大出口国。在复兴传统文化、振兴传统工艺的新时代形势下,我国的大漆产业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突破行业瓶颈的压力。

  目前,我国在生漆加工与应用、漆工艺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大漆知识普及和消费群体拓展等方面,与日韩等国仍存在一定差距。生漆及生漆加工制品,缺乏明确、广泛接受的标准,化学漆取代天然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的情况普遍存在。院校中的漆艺专业偏于漆画和艺术创作,对漆器制作及传统漆工艺的重视程度不够,与行业互动不足。在市场上,大漆制品受众面不广,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供给不足,产能相对较低,从业人群相对较少,漆树种植和采割人员生活缺乏保障,漆艺传承后继乏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尽快建立全国大漆行业交流合作机制,规范行业标准,普及漆艺知识,增强基础研究,加强设计研发,拓宽市场渠道,共同保护、传承和振兴中国传统漆工艺。

  为此,我们倡议发起建立漆艺传承发展联盟:

  联盟响应《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旨在促进全国乃至世界漆艺行业的学术和专业交流,传播大漆文化,培育大漆制品消费市场,提高漆艺传承和发展水平,建立健全生漆材料加工及漆器制作的行业标准,建立互惠互利的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动全国大漆产业持续、健康、高水平发展。

  联盟接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以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发起、召集单位,由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持。联盟涵盖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漆艺项目,由全国大漆行业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者、专家学者、相关院校、企业及专业机构代表自愿组成。

  联盟由具有相近理念和价值观的专业人士自发形成、自愿组建,达成准入和退出共识,形成自我管理监督机制,定期开展交流推广活动。联盟区别于行业协会或社团组织,不授牌授衔,不收取会员费。联盟以学术研究和交流为纽带,以互惠、互助为向心力,由定期举办的会议、展览、展销形成全国大漆行业交流合作机制,由联盟成员自发形成的榜样和示范,带动全国大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