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公安县六大举措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公安县人民政府网 2019-05-17

  近年来,公安县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高举文化旗帜,落实有效措施,增加文化供给,有效提升全县精神文明素质,助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对标新形势,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自觉。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成功争取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党政领导同上阵、组建专班认真抓,做到创建工作的规划方案、目标任务、实施标准、工作措施、责任范围、考评要求“六到位”。聘请专家团队组成课题组深入调研,确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实践模式,出台多个规范性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撑。采取“增编派驻”办法,每个乡镇至少配备3名工作人员,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同时健全日常联络、信息报送、检查督导、联席会议等系列制度,确保了全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立足补短板,完善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坚持重心下移,在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三个全覆盖”基础上,全面整合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等项目,实施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示范村、标准村建设,16个乡镇全部建成国家标准的综合文化站,示范村、标准村建成量达到行政村总数的74.5%,塑造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公安模式”。同时,加速重点设施建设,投入1.6亿元新建或改造县级旧场馆、三袁家规家风馆等项目,投入5.8亿元的文化体育中心PPP项目即将动工。全县初步形成以县级文化场馆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为延伸,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致力惠民生,办好公共文化群体活动。每年举办群众文体活动2300多场次,孱陵好声音、文化活动周、社区天天唱、“书香三袁故里”全民阅读等活动成为我县特色文化品牌。送戏、送影、送书画等“文化下乡”活动深受老百姓喜爱,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健身舞、民族舞、交谊舞等活动遍布城乡。创新文化输出形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定期组织优秀艺术工作者开展免费专业指导,全县已成立广场舞、戏剧、器乐、腰鼓等各类业余文化团队100余支,固定队员4000多人。全面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县图书馆为总馆、6个乡镇图书室为分馆,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开设2个街头公益书吧,藏书1.5万册,年流通量达6万多册次。

  围绕创特色,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好人好事,加强精品文艺创作。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连续两次入选“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作为唯一一部县级剧团选送的作品,先后三次进京展演和赴五省七地巡演近30场,受到业内专家、部省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好评,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2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深入开展诗词、楹联、书法“文化三县”创建活动,获得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和湖北省书法之乡称号。每年开展桃花节、帐篷节、小龙虾美食节、性灵公安葡萄节等“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惠民活动,做好“文化+”文章,实现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扩影响,推进公共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对公安说鼓子等地方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推广,深入开展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五进”活动,建立9个非遗项目传习基地,编印出版《公安民歌200首》《公安说鼓子》《卢老倌子故事集》等多部专著,以及《流光溢彩话公安》《公安民歌精选专辑》等民歌专辑。切实保护文物遗迹,启动青河城遗址、鸡鸣城遗址、荆江分洪闸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新开办三袁文化展览馆、三袁家规家风馆,切实增强三袁文化传承。突出文化引领乡村振兴,积极创建“乡贤榜”“村史馆”“农耕文化馆”,已有7个乡镇、12个村建“乡贤榜”9处、展览馆3个,上榜贤能人员113名,展出各类物件520件。

  突出强保障,健全公共文化长效机制。将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和公益文化活动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近几年每年直接用于文体事业发展、群众文化“以奖代补”、送戏下乡、农村广播“村村响”、文化专兼职管理人员“以钱养事”等公共文化建设资金近5000万元。加强文化志愿者、文化指导员等队伍建设,营造基层文化氛围。建立“公安文化云”数字平台和数字资源库,融合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量化指标、方式方法、评分标准等,切实做到“服务行不行,群众说了算”,强力推动全县基层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