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公安县一“盲女”感恩 :十年呵护失明老党员……

来源: 荆州日报 2019-06-13

  87岁失明老党员缘何不愿进福利院,年过六旬近乎失明的村民张天珍缘何携夫义务照顾独居老人十余年?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邻居佳话,一段传诵在公安毛家港村头巷尾的感恩故事!

  每天清晨,天微微亮时,公安县毛家港镇曹咀村7组的张天珍、刘昌文夫妇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烧水、做饭、打扫……听到隔壁传出声响,张天珍便迅速端着热气腾腾的早饭送到吴家新老人的手中。看着老人捧着碗吃上了,张天珍夫妇又忙着帮老人收拾床铺,打扫屋里屋外的卫生。

  听着周边发出细碎的声音,87岁的吴家新寻觅着张天珍的方向,哽咽着说:“天珍,这些年多亏了你和昌文,否则我都不晓得死了好几回了。”

  (张天珍、刘昌文夫妇俩照顾独居老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常见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但数年如一日地守望相助并无血缘的邻居却难得,而六旬空巢夫妇张天珍和刘昌文做到了。自吴家新失明后,他们便担负起照顾独居老人的重任,成为吴家新的“眼睛”。2017年,刘昌文先后被授予公安县“孱陵楷模”荣誉称号和荆州市“荆州楷模”荣誉称号。

  刘昌文捧回获奖证书时说:“说实话,照顾吴家新老人,功劳应当归于近乎失明的老伴张天珍,我整天在外打工,是她从早到晚‘摸’着给老人端茶递水……”

  村民说夫妇俩照顾老人就是在救命

  “救命啊,救命啊,家新伯掉沟里了,快来搭把手!”5月的一个雨后清晨,一阵阵呼救声划破村庄的寂静。

  刘昌文眼瞅着吴家新的头在渠水中浮浮沉沉,一边喊一边跳进沟中。闻讯赶来的几个男性村民也加入营救队伍,不一会儿就将冻得瑟瑟发抖的吴家新和刘昌文拉上了岸。

  刘昌文又气又恼地冲吴家新说:“您怎么不好好待屋里,老往外跑咧!”满身泥泞的吴家新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呆立在岸边不出声,不停打着寒颤。

  “别说了,家新伯肯定冻坏了,先洗澡换身干净衣服。”人群中,张天珍闻声递来一件厚外套,刘昌文裹在了吴家新身上。

参与救援的陈发贵在帮老人换洗后,小声对刘昌文说:“他完全像个老小孩了,这你们往后还怎么照顾啊!还不如送福利院得了。”

  “要我去福利院,我情愿死!”半天不出声的吴家新对着声音源嚷道,而后竖起耳朵听刘昌文的答复。

  “唉呀,不说这些啦,您先吃几个糖鸡蛋暖哈身子。”张天珍一手端着碗,一手扶着墙壁缓缓走到老人面前安抚。

  陈发贵等人见状无奈地摇摇头说:“家新伯,昌文两口子的照顾等于在救您的命啊!”

  (刘昌文细心照顾老人的饮食。)

  村干部说八旬老党员曾是全村心病

吴家新是位老党员,早年曾在村里担任大队长。性格要强的他总想在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一天到晚不着家,引起家人不满。可张天珍却记得,当年吴家新带领村民抓稻谷产量所做出的贡献。在他的努力下,他们队里的稻谷亩产可达600斤,较往常亩产三四百斤高出不少。

  吴家新工作如意,生活却不尽人意。老伴、儿子相继离世后,因家里欠下一笔债,儿媳承受不住打击,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吴家新成了一位孤寡老人,靠低保生活,孤苦伶仃地生活在村里的一所破旧小学内。2008年,又因白内障双目失明。由于无人照料,老人生活相当艰难,卫生环境更让人堪忧。村干部和乡邻们为了照顾老人起居,分期分批到老人的居所探望。

  曹咀村党支部书记熊运喜告诉记者,因为老人是为村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老党员,村里曾考虑过将他送福利院安度晚年。可老人坚决反对,他不愿意成为组织的负担,更不愿离开每天悉心照顾自己的张天珍、刘昌文夫妇。

  “说实话,老人不愿意去福利院,我们村里是又喜又忧。”熊运喜补充道,“喜的是给本不富裕的村集体节约了开销,忧的是老人的生活需有人专门照料。”

  在一次组织生活会上,党员们讨论如何解决吴家新的生活问题。“我来!”一句铿锵有力的话从党员刘昌文的口里迸出。

  接过担子为组织分忧并不是他一时的冲动,而是与同样患有眼疾的张天珍思考多日的结果。

  (张天珍患有糖尿病和严重的白内障,曾因视网膜脱落做过手术。)

  夫妇说善举缘起于儿时所受的恩情

67岁的刘昌文和64岁的张天珍以务农为生,家境并不宽裕,平日里还要照料外孙女。张天珍患有糖尿病和严重的白内障,曾因视网膜脱落做过手术,花去所有积蓄。

  “老人看不到,自己怎么生活?总得有人照顾!”从每天到村小给老人送饭,到把老人接回吴家老宅照顾,十多年来,夫妇俩初心不改。

  曹咀村副主任杨国亮说,刘昌文夫妇俩义举令人敬仰。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吴家新身体硬朗,饮食俱佳,是目前村里最长寿的老人。

  近两年,吴家新脑子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时常做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但张天珍和刘昌文始终怀揣一颗包容之心。“天珍的左眼也失明了,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但仍然对老人有着更多的照顾与宽容。前两天,家新伯把满屋拉的是屎尿,我一进屋就反胃,天珍二话不说,扶着墙壁和桌椅为他收拾。”邻居陈发贵感叹道,“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这么多年坚持做。”

  “我只是尽一份心,我眼睛都看不清楚了,也不知道收干净了没。”张天珍说,“人人都会老,我只当是照顾小孩子。况且家新伯的父母对我有恩,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

  张天珍6岁时,生父去世,母亲忙于生计,疏于对她的照顾。在田里忙农活时,便将张天珍托付给邻居吴氏夫妇,和蔼的老两口给了孩童期的张天珍十足的安全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已化成一种融入张天珍骨血里的记忆。善良,是这个家庭最好的传承。刘昌文夫妇的女儿、女婿常年在外打工,小两口也是懂情懂理的人,十分支持父母的做法。他们常对父母说:“家里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我们全力支持!”每当年底回家休息时,孩子们总是把吴家新当亲爷爷看待,让他乐得合不拢口。

  每天茶余饭后,吴家新会坐在椅子上听听收音机,嘴里还哼着小调。旁人看着这一切,难以想象这是一位经历过苦难的老人。(记者安娇姣特约记者罗立民王文初通讯员苏华/文记者梅闻/图)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