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石首团山寺镇过脉岭村:鸭蛙稻田里的生态致富梦

来源: 荆州日报 2019-06-26

  编者按:市委提出,要将农村“红色阵地”打造成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党务中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心、引领乡风文明的文化中心、凝心聚气的信息中心、便民利民的服务中心。

  近年来,全市高标准推进“红色阵地”建设。如今,“红色阵地”建设情况如何?取得哪些新成效、收获哪些新经验?今起,本报推出“百个农村红色阵地巡礼”专栏,供各地学习借鉴。敬请关注!

  盛夏时节,漫步在石首市团山寺镇过脉岭村,清溪潺潺、鸟鸣鹭飞,一畦畦鸭蛙稻田

  翠绿欲滴,呈网格状编织起村民的致富梦,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

  曾几何时,位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的过脉岭村,山水资源丰富,村民们靠水吃水,但因种植传统水稻,农药化肥年年打,环境一年不如一年,村民的荷包也越来越“瘪”。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这成为摆在镇、村负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经过反复调研,镇、村负责人一致决定:以“红色阵地”为依托,驱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说干就干。2016年3月,在团山寺镇委、镇政府组织下,村“两委”班子组织四生粮食

  合作社、部分村民代表赴镇江学习鸭蛙稻模式,选用紫香稻、红米稻、黑米稻等优质品种,发展鸭蛙稻基地850亩。

  一场美丽的蜕变,在村子里悄然开始。首当其冲的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村民们养鸭除草、养蛙吃虫,实现生产全程无农药和化肥投入。

  “绿色生产”引发连锁反应。在第十三届武汉农博会上,过脉岭村种植的紫稻五彩米荣获第十三届武汉农博会金奖农产品称号,被抢购一空,该产业创收235万元,带动该村68人就业。

  “绿色是我们最大的资源,是我们的宝,

  不光环境好了,我们还能挣钱!”过脉岭村4组农户王和明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2017年,过脉岭村对原有基地进行扩规提质,发展鸭蛙、五彩米种养殖面积1700亩,再生稻面积300亩,全村鸭蛙稻面积达2000亩,村集体经济实现大飞跃。

  除了内部突破,村党支部还以“绿色”为主线,大力实行对外定向招商。

  近年来,该村引进湖北团山彩叶桂花有限公司连片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2万多株七彩桂花。目前,基地已经初步成型,预计可创收8000万元,并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好事成双。该村又引进外地老板,发展丝瓜络种植基地120亩,生产环保鞋垫、拖鞋、汽车坐垫及清洁用品。目前与浙江、江西客商签订了购销合同,产品远销台湾。

  环境保护是绿色乡村建设的关键。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过脉岭村不断加强对空气、水、土壤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大力开展“绿满过脉岭”建设。在省道S436、通村、通组公路旁栽植樟树、红叶石楠、桂花。着力美化庭院,栽植柑橘、红柚、黄桃3000株;

  ——大力开展垃圾综合治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配置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桶,落实保洁员。村规民约规定农户“门前三包”,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

  ——大力落实湖泊保护。对村级湖泊资源发包,合同中载明要求完全实行清水养鱼、人放天养,对违反原则的,在第一时间终止承包合同。

  ——大力推进秸秆禁烧。村里与农户签订承诺书,组织村“两委”班子全员上阵,加强秸秆禁烧巡查,并严格兑现处罚措施。全村秸秆还田率在80%以上。

  ……

  经过一番综合整治,过脉岭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过脉岭村的“绿色发展”吸引了国际国内的目光。2017年6月以来,分别有5批次来自商务部研修学院和北大南南学院硕博班,以及埃塞俄比亚、刚果、尼泊尔等近60个国家的230多名外国官员来到过脉岭村调研参观考察,了解绿色示范的理念、思路。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过脉岭村以“红色阵地”为引领,把乡村振兴镌刻在绿色生态上,描绘出新时代“三农”发展的美丽画卷。(记者李天然)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