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约记者行:沙市老便河桥的前世今生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19-08-06

民国时的沙市便河桥

  荆州新闻网消息(特约记者 张俊)老沙市人大概都记得便河上那座三孔带护栏的石拱桥,桥两头还建有凉亭。这桥沟通了便河西路与便河东路,是往来人的常走通道。

  便河桥是座古老的石桥。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京城任工部侍郎的萧大宾告老还乡,他是管修桥盖房的大官,见便河东、西两岸的人往来不方便就牵头化缘建了这座石桥。可能当时募得的银子不多,修桥时就没建护栏,直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乡人李志锦等再次化缘,这才在桥上加修了护栏,同时在桥头两端修建了凉亭,一座叫熏风,另一座叫朗月。

  沙市城区自古依堤而建,像条长带子沿堤展开。城区中部只有便河东路和便河西路向北延伸,便河西路还与遨游冢路相接,是城区人出行的主要通道。在便河脑至便河桥沿岸有石台阶伸入水中,临河人家洗衣、洗菜和取水都在这条河里。

 沙市沦陷时的便河桥

  由于沙市城区集中在南边,北边就有了大片的田野风光,便河绕蜈蚣岭西去,两岸绿柳依依,四时野花点点,风景本来就好看的便河自修了这座桥后简直就是锦上添花,引来许多文人在此荡舟游玩,并写下不少美丽的诗句。如“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有《游便河·五律》诗:“十里浓荫路/残莺佐酒卮/过桥添柳色/近岸损花枝”;明末诗人王启茂也写有《沙市竹枝词》:“繁华竟说比苏杭/谁见西湖多屧廊/近日便河桥下水/也绕画舫泛秋光”。总之这便河桥一带的风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便河桥也是座镌刻着惨痛历史记忆的桥。沙市有端午节划龙舟纪念屈原的习俗。清同治九年(1870年)端午节那天,便河上展开一场“混江龙之斗”的龙舟赛。便河两岸和便河桥上挤满了观众,桥上的人你推我挤,护栏禁不住冲击“咔嚓”一下就断了,桥上的人下了饺子,一下子淹死了八十多个。

 日军随军记者绘制的便河桥

  荆州沦陷时期,日军将大东亚共荣的标语刷在便河桥上,桥头设有岗哨对行人进行盘查,凉亭下常有杀人的事发生。老人们说便河桥下的水有时是红的。

  沙市便河曾是两沙运河(沙市至沙洋)一段。便河脑南的长江边有拖船埠码头,北边沿便河岸又有六个内河码头。大木船被拖着从荆江大堤翻上翻下,日夜穿行便河桥的船如过江之鲫。木船在卸完货后,船家清洗船舱时会将垃圾顺手扔在河中,日子一长河水就污染了,民国年间从便河脑至便河桥这段就已污浊不堪。

 1958年填埋便河脑

  建国后的1958年,沙市开展创“七无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其中重要一项内容就是填埋便河脑至便河桥这段水面。当时市政府下令,每个成年市民都要参加义务劳动,自将两拖车煤渣倒进便河里去。那时市政府一声号令,市民个个争先响应,没几年功夫这段沙市的“龙须沟”就变成了平陆。再后来这里又建起一座小游园,共青团沙市市委将此地命名为青年园地。

  1958年沙市北京路开始兴建,这是建国后沙市兴修的第一条城市主干道。它西北起金龙路,与通荆州城的荆沙路相接;东南至范家渊,和沙洪公路相连。长约9.3公里,宽约50米,横贯沙市的北区。这条路规划得这么宽,按当时沙市领导的话说是考虑到平战两用,打仗时可以起降大飞机。

 1959年修建的北京路路基

  北京路是在便河东二街的基础上扩宽和延伸,上世纪60年代初路修到便河桥处时这座古桥也就寿终正寝了。负责施工的沙市市政工区将大部分拆桥石材拖回单位建了小礼堂,水下桥石则在掩埋后变成了路基。

  古话说世事轮回,因缘际会。大概老便河桥与沙市人的因缘未尽,没想到四十多年后,那些埋在地下的桥石又重见了天日。2009年沙市中央大道开建,这是一项将人防设施与商铺合为一体的地下工程,位置大致就在今人信汇大厦到六中北京路段的地下。

  这项大工程为全市人瞩目,但有一个人特别上心,这人就是时任沙市河道管理局局长的黄厚斌。黄厚斌是老沙市人,也是个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有使命感的人。当年与沙市治水有关的清光绪《新修沙市驳岸碑记》、民国《荆州万城堤工总局落成碑记》和《日清公司信阳丸(日本轮船)撞坏沙市上巡司巷下首驳岸交涉情况和赔款经过》三块老石碑,就是他设法进行抢救性保护后才免遭毁坏,他因此还获得了市政府授予的“大遗址保护杰出人物”称号。

 刻有修桥捐银人姓名的条石

  黄厚斌小时常在便河里摸鱼捉虾,也不知从便河桥上走过多少回,对那座古桥自然深怀眷恋。因此在中央大道快挖深基坑时,他找到施工队负责人说这里曾是沙市老便河桥所在地,若发现了什么东西一定要告诉他一声。这年冬天的一个凌晨,施工队负责人给他打来电话说发现不少条石,于是黄厚斌连夜赶到现场,他用水洗掉几块石上的污泥,发现石上刻有修桥捐银人的名字,他断定这正是当年被填埋的桥石。当时那个施工队是准备将这些石头拖到柳林洲填塘,黄厚斌当即表示他愿买下这些石头,他让施工队将这些石头全部拖到他指定的地点堆放。石头一连拖了六卡车,总计188方,除大量为青条石外,还有两块一米多长的汉白玉石。黄厚斌担心这些石头埋在地里太久忽然见光后容易风化,便采取“圩土法”埋了几年。

 立在宝塔河江岸边的汉白玉桥石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举行了一个在长江取水活动,荆州宝塔河即为取水点之一。后为了纪念这件有意思的事,黄厚斌捐出一块汉白玉石刻字,并树立在宝塔河的江岸边。

 用便河桥石铺成的石道

  老便河桥凝聚着当今几代老沙市人的乡愁与记忆,若是将这些石头老这么埋在土里也不是个事,于是黄厚斌想出了一个既可展示又可保护这些石头的两全之策。2014年秋,他妹妹在汉宜高速公路荆州中入路口处附近开了家“张记柴火灶”饭馆,黄厚斌将这些石料拿出在饭馆门前铺了条宽约五米,长约十米的步行道,石道几面接土,十分有利于保护。同时为了让人们了解沙市老便河桥,以及这些石头的来历,黄厚斌又专门在石道旁立了块《便河桥变迁记》的石碑,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这座石桥的前世今生。

 沙市老便河桥遗石的发现者黄厚斌

  现在有不少了解沙市老便河桥历史的人来这里进餐时,只要一看见这些古老的石头,读完那不长的碑文,双眼就会闪闪发亮,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一些年轻人也会在老人的动情讲述中,仿佛一起回到那座古老的石桥上,凝望巷陌三千家的老沙市……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