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公安孟家溪镇:“水袋子”变“聚宝盆”

来源: 湖北日报 2019-08-20

  走上荆州市公安县孟家溪镇大至岗村虎渡河大堤,眼前河水静静地流淌,身后绿油油的水稻随风起伏,一片安宁。

  很难想象,1998年8月7日凌晨,凶猛的洪水就是从这里冲垮大堤、淹没乡村,令房屋倒塌、庄稼绝收。

  那不是孟家溪镇第一次遭遇水毁。此前的1954年和1980年,当地也经历过大洪水溃口,许多人回想起来依然后怕。

  随着三峡大坝建成和荆江大堤加固工程、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完工,孟家溪镇终于甩掉“水袋子”的帽子,一心一意谋发展、造福民生。

  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冬春修筑水利设施、夏秋防汛,是荆州多年来的常态。被松东河、虎渡河、淤泥湖围绕的孟家溪镇,自不例外。

  76岁的卢雨珍在孟家溪镇北街住了30多年,家门口对着松东河大堤。“屋顶上可以行船,大堤上可以洗脚。抗洪英雄李向群,就是在河对面的南平镇牺牲的。”1998年,为躲避洪水,她在大堤上住了几个月。

  1998年洪水过后,一个共识在凝聚:水利兴,才能民生安。

  三峡大坝、荆江大堤加固、荆南四河堤防加固,这些大工程相继完工,让人们渐渐心安,躲洪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投入40多亿元,加固荆南四河堤防,松东河、虎渡河大堤加高加固,新建一批涵闸,疏通沟渠,遇到暴雨也不用担心内涝。”孟家溪镇水利管理所所长樊启银说。“这么多年再也没有发生洪灾,我们总算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卢雨珍说。她在家门口菜园种辣椒、茄子,空闲时跟左邻右舍聊聊天,住在县城的孩子隔三差五回来探望,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一心一意谋发展

  8月10日,孟家溪镇金岗村葡萄种植户黄兵走进葡萄园,欣喜地看着满园成熟的硕果。

  “我把葡萄当宝贝伺候,上有钢构连体大棚,风吹不着雨打不着,下有滴灌设备,什么时候都“渴”不着;肥料、果袋统一采购,不打农药,除草、疏果、套袋请专业队伍,劳务费花了1.7万元。”他说,8亩“阳光玫瑰”葡萄,已经迎来好几批客商,批发价每公斤32元,预计可收入30万元。

  金岗村党支部书记刘正球说,村里种葡萄已有10多年,去年种植面积1200多亩,占全村耕地三分之一,创收870万元。

  “我们解除了洪灾这个心腹大患,现在一心一意谋发展。”孟家溪镇镇长李洋说,镇里依托丘陵地貌,创建以“天露湖”项目为主体的生态科技农业示范区和葡萄产业带、有机蔬菜种植带、再生稻种植带的“一区三带”产业发展格局。

  2017年3月,公安县尝试以村组为单位,创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和资本合作社“三个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月,“天露湖”项目落户孟家溪镇青龙村,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473户农民和村集体带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年收益400多万元;劳务合作社吸纳全村劳动力,在天露湖公司修路、修渠、种地、打扫卫生等,户均增收2万元;农机合作社(资本合作社的一种)由村集体以270万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为天露湖公司提供农机服务,年收益30万元。

  盼望好日子长长久久

  青龙村水泥路边,银杏树挺拔,格桑花盛开;天露湖公司的果园里,七八个农民边锄草边聊天。

  贫困户周泽全65岁,去年3月起到天露湖公司打工,月收入2400元,“土地流转收入加打工收入,一年3万多元,比过去翻一倍还多。”

  3组村民李红群说,以前自己种田,担心收成不好、粮价不高;现在到果园打零工,一个月做10来天,年收入上万元,一点都不操心,“盼望公司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好日子长长久久。”“百姓心声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洋说,去年9月,天露湖畔迎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5万余人齐聚青龙村,示范区农户首尝改革甜头。有的农户靠民宿两天增收近2000元。从那以后,每周都有周边农民到青龙村参观,原来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回去后“逼”着村里搞“三个合作社”。

  村里人富了,环境也要变好。孟家溪镇投200多万元,建成一座垃圾站和19个村级垃圾收集屋,形成“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新建日处理量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完成6540米污水管网铺设,实现集镇居民污水处理全覆盖。“把乡村环境整治跟合作社分红收益挂钩,激励百姓动手打造生态宜居孟家溪。”李洋说。

  蹲点手记

  甩开膀子加油干

  □李光正

  省级贫困村青龙村,为什么短短两年变成周边百姓羡慕、学习的对象?因为“穷怕了”,渴求发展,敢于接受新生事物,率先创建“三个合作社”。孟家溪镇镇长李洋的回答,不无道理。

  过去,公安县乃至荆州市常常受到洪魔的威胁,农业发展受环境限制,招商引资较为困难,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长江中游的抗洪形势大为纾缓,“水袋子”渐成记忆,人们渴望加快发展,过上好日子。

  如今,解除了洪灾的心腹大患,发展正当时。地方党委政府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干群齐心甩开膀子加油干,让农民真正成为产业链上的投资人、受益人,好日子定会长长久久。(记者李光正通讯员王文初刘艳)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