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沙市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践行初心使命全力攻坚克难

来源: 荆州日报 2019-11-21

  “真没想到农村也有这么漂亮的地方,像个小度假山庄,咱们在家门口也能观光旅游。”近日,观音垱镇坮林村的陈大爷悠闲地在湖边散步,指着远一点的“静心阁”说,“看见那个阁楼了吗?上面风景更好,走,上去看看”。

  像坮林村这样的观光景点,沙市区还有许多个,它们如同繁星般遍布在乡镇的各个角落。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奋力绘制乡村振兴新蓝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关键。沙市区立足各村特色资源,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品牌产业创建的切入点,引导各村按照“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思路,开展特色第一村的创建。通过创建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总产值20%以上,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占全村农户总数20%以上。除了优化各村种养殖业结构,沙市区还主动为经营主体搭建平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和各合作社的周边辐射作用,积极做好村企对接,探索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良好的生态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强化生态建设。沙市区积极开展大气环境整治,在各乡镇开展禁止秸杆焚烧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截止2019年10月,全区完成农村户厕建改任务5102户,农村公厕12座。安排专人对莲花渠、南北渠至七斗渠等渠底淤泥进行了清理,全力推进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清流行动”。全区乡镇生活污水31.64公里主管网已全部完成;46.95公里支(分支)管网已全部完成。筹集资金近1500万元启动泥巴路、断头路的改造工程。投入财政资金800万元用于垃圾收运、保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重点整治拆违治乱、“厕所革命”、造林绿化、道路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提升改善全区农村人居环境。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沙市区聚焦文化生活,通过原创歌曲、合唱、广场舞、书画摄影等集中展演、展示活动,开展“红色轻骑兵”文化惠民活动57场,文艺汇演20多场,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每月开办一次道德讲堂,广泛开展“故事妈妈”活动,用先进典型事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培育农村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邻里调解理事会及各类文体社团300多个,筹资20万元实施“爱满荆楚”社工服务项目。全区农村有民间艺人84个,民间文艺团队17支,文化自愿者组织167个,文化类社会组织56个,基层文化队伍近6100人。今年7月成功申报“岑参的故事”、金箔刻镂技艺、瓷器钻刻技艺等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组织振兴是战斗堡垒,是坚实基础,是根本保障。沙市区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夯实战斗堡垒,扎实推进“红色阵地”建设,启动13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开展互联共建,让城乡发展融合起来,将“村社互联、城乡共建”活动作为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举措和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等方式推动城乡共建。

  盘活乡土人才,发挥优秀乡贤能人的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沙市区通过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挖掘数据源,建立人才库。积极落实省级、区级返乡创业园奖补政策,截至目前,为2家返乡创业示范园落实20万元区级奖补资金。突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建设岑河电商产业园,发展农产品网上企业、网上交易专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网店70多家。着力开发和培育乡村本土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定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录取学员16名,力争把更多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推动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力培育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从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20名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下一步,沙市区将抓好试点示范建设,统筹推进治垃圾、治沟渠、治厕所、治违建、治陋习、修公路工作,凸显产业扶贫支撑引领,持续推进“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工作,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整区推进”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激发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使实施乡村振兴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通讯员余宏达)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