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区川店镇:唤醒“沉睡”的农村集体资产

来源: 荆州日报 2019-12-19

  2018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2019年,全镇预计总额将突破500万元。这是荆州区川店镇近两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绩单。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一场改革带来的催化效应——

  今年来,川店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聚焦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打响依法管理“四荒地”、整治农村“问题合同”乱象的攻坚战,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强筋健骨”,探索走出了一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

  穷家难当,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川店镇如何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爆发式”增长?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

  川店镇辖16个村和1个居委会,2018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其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村仅2个,“空壳村”“薄弱村”比重较大。

  村集体真的穷到一无所有吗?不见得!川店镇属丘陵地貌,村民房前屋后、沟渠路旁荒地遍布,这些荒地经村民开荒耕作,种着蔬菜、粮食和苗木,俨然成了村民的“胳肢窝田”。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四荒田”都属于集体土地。但是,这些“四荒地”有的租户近20年“忘记”交一分钱租金,直接导致部分薄弱村集体有资产、无收入。

  “东风”来了!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7年9月,川店镇依法依规完成登记颁证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土地台账,为“四荒地”依法清理“归仓”奠定了基础。

  “此时不清理‘四荒田’,更待何时!”川店镇党委班子表示。

  2018年,川店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运用土地确权成果,对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镇实际,经过深入研讨和反复论证,制定了科学、详尽的“四荒地”清收发包方案。

  由此,一场精心策划的“四荒地”清收发包的改革工作,在该镇全面展开。

  “谁要敢动我家‘胳肢窝田’,我就跟谁急!”今年初,村集体统一清收流转“四荒地”的消息一出,一些村民怒气冲冲来到村委会。

  治理沉疴,依法回收集体土地已是箭在弦上,但群众却有不小抵触。难题摆在面前:“四荒地”发包流转,众口难调怎么办?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各方找到了“最大公约数”。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议事结果、办理结果公开……在多轮互动后,村民对此报以超乎想象的热情,一项项共识相继达成——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土地用途不变的原则;

  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的原则;

  对全村其他承包方式土地承包经营的逐户核实登记造册汇总,以667平方米每亩进行计算;

  此次纳入集体的田地,每亩60至120元发包,一年一签一收费,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此次改革中,全镇45780.48亩村集体“四荒地”经公开发包,16个村(不含川店社区)村级集体直接增收311.68万元。

  “土地确权,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该镇松园村四组村民孙勇高兴地说。

  原来,2016年,孙勇购买了村民陈顺平的房屋,还包括房前屋后的“胳肢窝田”,但孙勇心里总没底:这些荒地没有土地证,种苗木一次投入就得上万元,万一长成了树,人家把地要回去怎么办?如今,这块“胳肢窝田”被确定为村集体土地后,他和村“两委”签订了流转合同,放心种起了苗木。他说:“如今干活不仅有劲,也敢投入了。”

  一纸合同明晰产权,使沉睡的土体迸发出无限生机。

  除疴:规范“问题合同”明算账

  好事多磨。在盘活村集体土地过程中,又一只“拦路虎”跳了出来:在广大农村,存在着许多时间偏长、价格偏低、面积不实等涉及集体资产和资源的“问题合同”。

  今年初,川店镇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排部署,乘势向合同乱象开刀:

  对合同规范、双方履约且在合同承包期内的,予以登记确认;

  对存在事实不清、面积不实、超过法定期限、价格明显过低等情况的“问题合同”,重新进行规范;如原承包方无法达成一致,则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重新发包;

  对合同已到期的,按照程序重新发包;已逾期的,补交租金,按程序重新发包;

  对无承包合同或有合同但未按合同履约的,视为侵占集体资源,补交租金,并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重新发包;

  对工作中不履职尽责、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由镇纪委监委实行追责问责;

  对拒不配合整治工作,侵占集体资金资源的个人和暗中阻碍专项行动的“保护伞”,镇扫黑办依照相关规定坚决打击。

  半年时间,全镇共清理“问题合同”287份,涉及土地5112亩,核实完善合同、组织重新发包总额40万元,群众纷纷拍手称赞,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清理过程比预想顺利,是因为镇里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在2018年村级“两委”换届中,川店镇通过将资源禀赋少、发展后劲不足的村并入强村,由原23个村居调减为17个。

  换届前,23个村居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4岁,换届后17个村居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5岁。

  通过减弱村、建强村,一批德才兼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上任履新,为开展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和规范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在这场“土地革命”中,新情况不断出现,新方法也不断涌现。

  “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稳妥推进”是川店镇为这次行动定出的大原则,也是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

  从“混着过”到“明算账”,整治土地“问题合同”,成功激活农村一池春水,让集体家底坦荡荡、百姓心里亮堂堂。

  “多年弄不清的老账,全部捋清了。”该镇双台村党支部书记周心华告诉记者:“这次我们收缴承包费18.3多万元,把过去村里的欠账都还了,合同也规范了,发展集体经济也有了底气。”

  “村里每块集体土地都明码实价,想流转土地,必须先和村‘两委’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该镇龙山村六组村民谌万好告诉记者,他今年土地承包期将到期,准备继续流转这片土地。

  升级:盘活“家当”土地入股“地生金”

  “多亏村里有钱办事,不然哪有这么好的收成哟!”8月21日,川店镇松园村几个村民查看了苗木长势后,一个劲地夸村里资金管得好、用得好。

  今年夏天高温干旱,许多地方或等天下雨、或向上要钱抗旱、或老百姓各自抽水保苗栽秧,松园村却并不慌张。今年村“两委”出钱,买涵管、请技术员,让村里苗木承受住高温“烤”验。

  一年前,松园村还深陷“无钱办事”的困境,每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左右,但这连村委会办公费、水电费和村干部工资等基本开支都不够。

  如今,这种状况已成为历史。此次松园村依法收回“四荒地”7473.45余亩,再加上清理承包合同的收益,一年收入不低于54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陈华东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这让我们有信心和能力为村民办点实事了!”

  这并非孤例。2019年,川店镇经过此次改革直接增收311.68万元,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2个,20—50万元的村9个、10—20万元的村5个,一举消除了“空壳村”“薄弱村”。

  用好土地资源,让曾经的“空壳村”掘得“第一桶金”。如今这些村子又该如何进一步盘活“家当”,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川店镇紫荆村借助良好的发展基础先行先试,推行“土地入股”。

  去年2月,紫荆村在全镇率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全村资产资源量化为1.338亿元股本,按照27310股派发到全村959名经济组织成员手中,标志着该村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村民变股民,资产盘活进入“升级版”。

  “我们都是村里的当家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郭昌玉拿着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分红,笑得合不拢嘴。

  郭昌玉是大病患者,丈夫瘫痪在床,仅靠儿子在村里企业务工维持生计,家中的田也无人耕种。改革后,她家每年可拿到股民分红,加上土地流转金,家庭经济收入大幅提升。

  入股领分红,农户笑颜开。村党委书记刘昌友说,去年,紫荆村村民年均收入3.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70万元,预计今年收入超过80万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这‘三变’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川店镇负责人自信满满:“当前,我们通过依法收回‘四荒地’和清理‘问题合同’,摸清家底,理清阻碍,下一步将积极引导各村盘活家当,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记者李天然通讯员熊友华)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