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扶贫一线的“60后”冲锋队--记石首市财政局驻杨家潭村扶贫工作队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0-06-12

  荆州新闻网消息:在石首市新厂镇杨家潭村有这样一支特殊的扶贫工作队。4名工作队员都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60后”,平均年龄55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的他们,没有贪图安逸,提前过上惬意的退休生活,而是选择背上行囊,暂别城中小家,融入农村大家,投身脱贫战场,帮助贫困群众圆“脱贫梦”。他们就是石首市财政局驻杨家潭村扶贫工作队。

  4名“60后”队员的坚守

 

 
 
 

  56岁的李大勇是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当过农开办、会计局等几个财政部门二级单位的“一把手”,领导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善于和群众打交道。2015年,刚刚年满51岁的他主动让贤,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时,财政局党组考虑安排他到局工会任职,被他一口拒绝了。舍不得离开土地和农民兄弟的李大勇,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扶贫工作队去,成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第一名队员。

  接任李大勇担任石首市会计局局长2年后,55岁的唐杰也选择让贤,主动请缨来到了扶贫工作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的他本可以请假安心住院治疗,但他总是想为贫困户们做一点实事。在新厂镇财政所所长任上工作了10年的唐杰,熟悉村情民情,擅长数据统计、资料整理,是驻村工作队的第二名队员。

  2018年4月,工作队里的另外两名队员刘本德、刘克清到工作队报到。他们也都是“60后”,都来自非税部门,一个是收费政策科科长,一个是征管科科长,都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加入驻村扶贫工作队以来,他们从不以干部身份自居,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与贫困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

  脚下沾满了泥土,心中却充满真情。新厂镇党委书记骆帮才介绍,石首市财政局驻杨家潭村扶贫工作队的4名工作队员坚持把爱心、诚心、耐心、专心融入工作中,帮扶联系的四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817人,已于2019年底已全部高质量脱贫。

  产业扶贫开花结果

  

 

  杨家潭村地处新厂镇郊,新后线与秦黄线纵横穿插而过。石首市财政局驻杨家潭村扶贫工作队采取“一拖三”的帮扶形式联系地理位置相近的杨家潭村、三元沟村、高家槽村、张家台村。4个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5户817人,其中重点贫困户148户482人。贫困底数大、脱贫任务重。

  雁飞万里靠头雁,羊走千里看头羊。石首市财政局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军任组长,一名副局长具体分管,并安排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过硬的四名同志组成工作专班,实行全脱产。4名驻村工作队员带着全局干部职工的深情厚谊驻帮扶村开展工作。他们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杨家潭村支部,与村支部党员一起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指导村党支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工作队每周实行“五天四夜”工作法,坚持刷脸考勤,以表率作用感染党员和村干部。在工作队指导帮助下,4个村的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机融合,党建项目与群众愿望紧密结合,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办成了一批顺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杨家潭村是典型农业村,过去农业结构比较单一。”在石首市财政局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千方百计为扶贫村招引各类人才、资金、项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2016年,驻村工作队帮扶三元沟村投资40万元建成标准化大棚50个;2017年高家槽村引进民间资本210万元建成标准化大棚200个;2018年杨家潭村贫困户刘玉兰再次扩建大棚20个,并成功注册“楚禾牌”商标;2019年,驻村工作队投资92.7万元,并引进资金305万元,在高家槽村建成5座100吨冷库,实施200头耕牛水肥一体化项目......

  在扶贫项目的强势带动下,杨家潭村成立了浩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元沟村成立了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高家槽村成立海韵专业合作社,张家台村成立晨晖赤桃合作社。工作队帮扶的四个村都基本形成了“村村都有主导产业,人人都有致富渠道”的可喜局面。

  杨家潭村贫困户刘玉兰一家三口,丈夫车祸后中风失去劳动能力,儿子还在读高中。2014年,刘玉兰种植药材因经营不慎,亏损14万元,巨大的打击让她几乎失去生活信心。扶贫更要扶志。为了帮助刘玉兰重拾信心,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商量,动员她参加果蔬种植技术培训,帮助她解决启动资金、打开销售渠道。截止目前,刘玉兰流转土地51亩,建成果蔬大棚30个,并带动了杨兰芳、熊传兵、陈玉喜等贫困户抱团发展,吸收贫困户3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1000元以上。

  陈勇虾稻连作合作社流转土地550亩,吸纳贫困户就业35人;海韵专业合作社流转23户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户就业6人;杨家潭村浩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50亩,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8人......据统计,2019年以来,杨家潭村、三元沟村、高家槽村、张家台村共有48户13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以土地入股、租种大棚、打工劳务等形式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的扶贫项目。产业扶贫项目的开花结果,让贫困户有了稳定脱贫的源头活水。

  把贫困群众当亲人

  

 

  俯下身子静下心,一心一意抓扶贫。石首市财政局驻杨家潭村扶贫工作队始终把贫困群众冷暖挂心头,把贫困群众当亲人。

  杨家潭村二组熊传兵已年逾花甲,年轻时双目失明。扶贫工作队上门时,老人步履蹒跚,脚上穿着破旧的解放鞋,床上的棉被因尿失禁而散发着一股异味。队员们与村干部共同向民政部门争取到了两床救助棉被,又在村脱贫攻坚工作群中发动大家捐助衣物。穿上新衣服,盖上新被子,口齿不清的熊传兵对着扶贫工作队员们一个劲儿地点头微笑……

  2019年1月的一个星期天,74岁的二组贫困户裴绍运在老伴刘德香陪同下到市人民医院体检,突发冠心病倒在了去医院的人渡码头上。举目无亲的刘德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帮扶责任人刘本德。虽然是一个难得的双休,但刘本德还是即刻赶到了江边施救,第一时间联系120把病人送到了抢救室。晚上6时许,裴绍运抢救无效,刘本德又联系殡仪馆将裴爹遗体运回江北安葬。刘德香老人逢人便说“刘本德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为了保障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石首市财政局驻杨家潭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扶贫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并始终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落实政策不缺一人,不漏一项。

  落实教育扶贫政策,2019年,驻村工作队帮助116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寄宿补助政策,30人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学前教育补助,46名小学生、26名初中生、14名高中生、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另有14人中职生等享受雨露计划政策。

  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参合贫困对象在乡镇医院住院报销比例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落实了“四位一体”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加一站式报销医疗扶贫体系,4个村全部816名贫困群众由财政定额资助参保。

  落实危房改造政策,2019年4个村共改造危房户17户,其中新建6户,维修10户。

  落实残疾补贴政策,51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其中一二级重症护理补贴每人100元,低保户另加50元困难生活补贴,三四级为低保户享受困难生活补贴50元。

  落实计生奖补政策,每人每年补助960元,特扶每人每年补助732。

  落实政策兜底政策,其中低保户56户114人,五保户5户6人。

  落实产业扶贫,2019年享受产业奖补157户,享受农村安全饮水水改政策6户。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扶贫攻坚以来,石首市财政局驻杨家潭村扶贫工作队4名“60后”队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深入群众,立足村情,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

  高家槽村七组裴世俊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父母都患有精神病,爷爷裴来玉也丧失了劳动力,家境极其贫寒。但他不畏贫穷、寒窗苦读2019年中考以526分中考成绩荣录石首一中。为了帮助裴世俊解决学费和生活费,工作队员们想方设法找到市慈善总会,通过知名企业对接帮扶,园了他的学习梦。

  杨家潭村九组邹东来因本人和妻子患精神疾病,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上百元药费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看到这些情况后,扶贫工作队员们耐心上门给他作思想工作,还帮他争取了一个灶台、一张床、一张餐桌及四把椅子。2018年,通过工作队又利用危房改造政策,帮助他建了新房。重新振作起来的邹东来说:“这辈子也没有想过还能住上新房!”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既然有幸突入了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让我们用幸劳和汗水、鲜血和生命,不辱使命真扶贫,竭尽全力实帮困。”队员们说,他们将一如既往,静下心,俯下身,踏实工作,求实创新,不负组织委托,带着财政干部深情厚意,投身脱贫战场,让党旗飘得更高,让党徽更加闪亮。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