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州市发布“米、虾、油”三大重点产业发展方案

来源: 荆州日报 2020-08-12

  日前,我市发布《荆州市“一粒米”“一只虾”“一滴油”重点产业发展方案》。今后,我市将重点围绕“一粒米”“一只虾”“一滴油”,着力提升农业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水平,打造荆州大米、荆州小龙虾、荆州双低优质油菜三大支柱产业。

  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产量80亿斤左右。优质品种应用率90%以上,其中二级及以上优质稻面积250万亩。培育1个全国知名品牌和3-5个湖北优势特色稻米品牌,“荆州大米”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稻米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的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

  实现全市小龙虾产业“4511”的发展目标,即到2022年养殖面积达到400万亩(其中虾稻共作320万亩),小龙虾产量50万吨,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为农民增收100亿元以上。

  全市油菜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油菜双低化率达到100%,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亩平均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培育1个全国知名品牌和8个省级知名品牌,建设5个油菜万元模式村,建成3个油菜科技智慧特色小镇。

  方案指出,我市将通过优化优质稻产业布局、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集聚产业资源等举措,巩固提升水稻产业,做强“一粒米”;通过突出小龙虾种业发展、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捕捞、探索模式创新、加快建设规范化的交易市场、突破性发展加工业、大力支持餐饮业发展和加强品牌建设等举措,突破发展小龙虾产业,做大“一只虾”;通过落实相关惠农政策、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推进油菜绿色高效生产、加快油菜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荆州菜籽油品牌和建设油菜特色小镇等举措,创新推动油菜产业,做优“一滴油”。

  方案明确,各地各部门要把“一粒米”“一只虾”“一滴油”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打造,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一粒米”“一只虾”“一滴油”开展全产业链招商,通过平台招商、联合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招引大体量、新科技、高效益的好项目。

  加快品牌建设促进提质增效 荆州做大做强大米产业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市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模式,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做大大米产业,做优荆州稻米,为“粮安天下”做贡献。

  拥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美誉的荆州,大米文化源远流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生产的荆州大米质地纯净、洁白晶莹,饭粒香嫩油润、松软可口,深受百姓喜爱,并形成了自己的大米品牌文化,如纪山米、太阳宫御米、马跑泉香米、荆州菰米等。

  水稻是我市第一大作物,也是优势农作物。全市现有规上大米加工企业10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大米龙头企业3家、省级36家、市级66家。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大米企业65家、标志数100个,面积247万亩,占比35%。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湖北名牌4个。

  稳产调优培主体

  随着稻米市场变化,荆州大米产业发展也面临新情况、新难题,急需抱团发展、打响品牌、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提升荆州大米价值。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荆州市优质稻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荆州市创建百亿斤粮食大市实施方案》《2016-2020年水稻产业提升计划》《“水稻+”模式协同推广计划》《荆州市一粒米、一只虾、一滴油重点产业发展方案》等,促进荆州大米产业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同时,组建成立大米加工企业协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粮食加工企业联手,做大做强大米产业。

  稳定发展水稻生产。荆州是全国产粮大市,全市8个县市区有7个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50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的65%左右,产量占全省稻谷总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省首位。

  突出优化种植结构。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种植结构、模式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大面积推广的水稻种植模式主要有中稻-油菜(小麦)、油-稻-再、肥-稻-再、稻田综合种养等。全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在600万亩左右、占90%,其中国标二级以上160万亩左右,推广的优质稻品种300多个。

  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据市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48.62万亩,其中流转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273.86万亩。家庭农场数量7758个,其中粮食产业2585个、种养结合(主要为虾稻合作社)25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252个,其中粮食产业1790个,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有140家。全市有农机服务组织379个、植保服务组织122个,形成了水稻育秧、耕种收、专业化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体系,我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精深加工提质效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植稻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开发高科技产品、全力拓展市场等,带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粮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6家、市级龙头企业66家。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388家,年设计生产总能力2106.5万吨,同比增长2.35%。其中,年成品粮加工能力1670.3万吨,同比增长1.4%;年粮食加工能力35.24万吨,同比减少2.99%。2019年度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433.1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3.03亿元,粮油加工企业日加工稻谷2.69万吨。

  同时,全市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以打造荆州味道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目标,建设“荆州大米”品牌,引领形成各具特色的优质稻米品牌。全市现有福娃大米、洪湖浪大米等中国驰名商标2个,纪山米、章田寺大米、监利大米、洪湖再生稻香米、马跑泉香米等地理标志产品5个,纪山米、荆楚乐大米、银真大米、晶莹大米等湖北名牌4个。

  下一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农村部门以及粮食加工企业联手,整合全市大米资源和产业规模优势,发挥群体效益,创建名牌,搞活流通,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抓好荆州大米历史文化传承和品牌价值提升,努力将“荆州大米”打造成全国著名的大米品牌,做强荆州大米,以米兴农、以米强农,促进荆州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飞跃。(记者周军通讯员张强李大珍)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