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从红领章到橄榄绿再到火焰蓝 一家三代消防人个个热血赤子心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0-09-14

  胡晟民操作设备进行消杀

  祖孙三代在消防队敬礼合影

  □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忠通讯员郭敏杨秋周仁杰

  “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荆州洪湖有个家庭,三代都有消防人,从“红领章”到“橄榄绿”再到“火焰蓝”,三代人身上的制服变了又变,但始终不变的是一样的热血和赤子之心。

  祖父胡学清,上世纪60年代初加入消防队伍,拉着板车、拖着手抬泵,向一个个火场逆行,一干就是39年。父亲胡劲松,17岁应征入伍干起消防兵,27年间多次冒死灭火,救人于危难之间。胡晟民2017年9月成为消防员,灭火救援不在话下,抗疫防洪一个都没落下。今年9月,刚考上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小伙子胡晟民说:“很多人是一生干好一件事,而我们家三代人坚持干好一件事:赴汤蹈火,救人危难。我觉得值。”

  祖辈一干39年

  曾用板车拖水泵抽水灭火

  77岁的胡学清是洪湖的第一代消防人。胡学清最初在原洪湖县招待所从事财会工作。1959年全国粮食短缺,洪湖却农副产品大丰收,全国各地纷纷来洪湖采购。

  “当年,大部分外来人员,住不起旅社,在车站、码头等地搭棚生火做饭,带来了严重的消防隐患。”胡学清介绍,消防队应运而生,主要负责城区的社会治安与消防灭火。

  “成立之初人手不足,我觉得灭火责任重大而光荣,便加入了消防队。”昨日,胡学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刚成立队伍那会儿,救火设备十分简陋,没有消防车、没有机动泵,只有一台50马力的拖泵和一台22马力的手抬泵,两种泵都没有储水装置。每次出警,都必须用板车将它们拖到火场,找水源利用发动机带动水泵抽水灭火。”胡学清回忆,直到1963年,洪湖消防队才有了第一辆装载着2吨水箱的消防车。

  说起当年的灭火救援旧事,老人家滔滔不绝。“1982年,我们当地万全镇洪善村、董河村先后发生48起火灾,有人传言是‘鬼火’,搞得人心惶惶,严重影响春耕生产。”胡学清介绍,组织上委任他担任调查组组长。经过现场抽丝剥茧的调查、走访询问,后来查明是一个10多岁的女孩为了好玩,到处点火。“事故原因查明,责任人受到法律追究,人心稳定后,春耕生产秩序很快恢复正常。”

  1986年,洪湖曹市镇一家食品加工厂发生火灾,消防队接警后立即赶往火灾现场。但距离火灾发生地约55公里,且交通不便。消防队到达时已经于事无补。负责当地消防工作的胡学清痛定思痛,向上级汇报,采用“国家-地方政府-各单位”三点合办的方式,在洪湖峰口、沙口、大沙、大同等地成立民间消防队,并集资购买消防车及消防器材。他的提议获得批准,开了我省乡镇民办消防队的先例。

  冬去春来,胡学清的消防工作一干就是39年。胡学清说,“消防工作我这辈子还没有干好,还没有干够,如有来生我还要继续干。”

  父辈坚持27年

  冒死处理液化气泄漏事故

  胡学清的经历深深影响着儿子胡劲松。胡劲松少年时曾画过一幅画,画中的自己穿着消防服,拿着灭火器,写着“我长大以后要当消防兵!”

  “看到那些铮铮汉子训练、生活、战斗,非常崇拜。特别喜欢他们抢救人民生命财产时的飒爽英姿。”胡劲松说。

  1989年,17岁的胡劲松如愿入伍成为消防兵。入伍后不久,胡劲松就尝到了消防员的艰辛。那是刚入伍的冬天,咸宁市蒲圻(现赤壁市)液化气站液化气罐总阀损坏发生泄漏事故,事故区域白雾茫茫。当时还没有空气呼吸器等防护设备,胡劲松和两位战友一起深入泄漏点抢险,现场非常危险,稍有失误会有生命危险。“当时,事故现场300米范围内开展了火种灭绝工作,所有的火源、电源都要熄灭、切断。如果在抢险救援的过程中现场有一点点火星星,就会引起大范围爆炸。周围居民会出现重大伤亡。”经过4小时的艰难抢险,险情终于排除。这次经历让胡劲松深刻感受到,消防员担负的责任之重大,“稍有不慎,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要把自己的命搭上。”

  胡劲松说,他印象最深的灭火救援故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父亲处理加油站爆炸事故时的果敢和英勇。1991年,洪湖滨湖加油站发生火灾,父亲胡学清作为现场灭火指挥员,准确预判油罐将要爆炸,果断地组织作战官兵和周围群众撤离。父亲在爆炸中受伤,但其他在一线作战的官兵都安全撤退了。“作为一名消防员,我特别理解父亲的选择。如果发生危险,我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胡劲松说。

  “我特别热爱消防员职业,每当我看到从灾害中被救回的生命和财产时,内心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2016年,干了27年消防工作的胡劲松转业到地方工作,担任洪湖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继续干起应急救援、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虽然离开了消防一线,但他希望儿子胡晟民也能子承父业,继续为消防贡献一份力量。

  小伙接棒已3年

  灭火抗疫防汛样样抢着干

  从小立志成为爷爷和父亲那样的人;长大后梦想变成现实,胡晟民终于接过祖辈、父辈手中的水枪,成为家中的第三代消防员。

  “2017年9月,我入伍后先在汉江支队仙桃中队服役,2019年6月调到荆州支队太岳中队,今年则回到了家门口的洪湖市长渠路消防救援站继续战斗。”22岁的胡晟民介绍。

  从小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胡晟民在救援场上十分英勇。

  2018年11月9日,仙桃市一原油加工厂车间突然起火,由于中队人手紧缺,入伍刚满一年的胡晟民临危受命,不顾火魔肆虐和高温炙烤,迅速出具水枪对火势进行压制,同时对仓库墙体进行冷却。待火势被控制后,胡晟民又和队友一起迅速对着火点附近的原油进行转移,防止火势蔓延。扑灭明火后,胡晟民和队友们用A类泡沫对火场进行覆盖,彻底杜绝了火灾复燃。这一场战斗,从晚上9时一直持续到凌晨3时。

  今年疫情期间,小伙子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用热血书写着消防“后浪”的故事。2月14日晚,当胡晟民得知洪湖小汤山医院为避免强风损毁,需要对活动板房紧急加固,他积极报名参战,顶风冒雪连续奋战14个小时,完成加固任务;他主动加入“城市消杀突击队”,担任水枪手,克服长时间执勤的疲劳,日均消毒4小时,累计完成7万平方米涉疫场所的消杀任务。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他参加“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累计转运医疗废水490余吨。

  今夏防汛期间,保卫家园,胡晟民一刻也没闲着。顶着风雨,转移被困群众;顶着烈日,加固危险河堤,胡晟民知道,他肩负着的是一家三代的使命。“我们一家三代消防人,这是我们家的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从小激励着我,让我做得更好。”昨日,胡晟民告诉记者,在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完成四年学业后,他将回到洪湖继续投身消防救援工作。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