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荆江评论:谱写荆州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01-13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昌林)1月12日,在荆州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大会上,代理市长周志红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要把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我们必须在工业强市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荆州“麦熟茧成蛾”、“红米煮白鱼”的农业优势,开创与工业并驾齐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全面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让荆州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要铆定“农”的特点。我们要原原本本落实党的新农村建设精神,让农村姓“农”,因地制宜写好“农”的文章。要精准把握全市各村经济文化发展差异,结合镇村实情,分别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途径、突出特色,不搞样板工程、达标工程或数字游戏。要量力而行,不要强令农民住高楼拿锄头,防止操之过急搞“农村城市化”。民居道路、水利环保与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体现农业与农村特色,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尤其要将建设重心放在基本农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与科学种植养殖之上。发展“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园”与“种植园”等乡村旅游经济要因地制宜,避免村村开餐馆、镇镇搞民宿。“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要切实保护基本良田,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确保农业持续发展。

  要发挥“农”的优势。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从村民生活需求出发,兼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作物生产与其它产业发展,都应依照农村特点、遵循农业规律,让农民得到实惠。中国农村农业的最大优势是“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削足适履,不宜硬性要求舍弃谷物改种花草树木,不宜强行剥夺农民养猪养鸡养鸭的自由,也不宜限制“屋前屋后种瓜点豆”的方便。“一刀切”将堵塞部分农民日常生活需求的收入来源,致使种田人吃不到自家的菜、享受不到自家养的鸡鸭猪肉。贫困农户逢年过节还需要各级政府与社会爱心人士“送温暖”、“圆梦微心愿”。

  要营造“农”的风尚。“美丽乡村”要表里如一、内外兼美。要改变乡村的“颜值”,更要改变乡村的“气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虽说新农村建设让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钱袋子胀了、米袋子鼓了,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等歪风邪气还在某些乡村蔓延滋长。我们要正视市场经济对纯净乡风民俗的冲击,正视商品大潮对农民思想意识的影响,正视轻农重商对农村健康发展的制约。要构建乡村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文明整治。以弘扬文明风尚为导向,以文明村组建设为抓手,强化文明乡风民俗建设。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行科学文明卫生生活方式,破除封建迷信陈规陋习,遏制人情风、攀比风、赌博风与懒惰风,弘扬勤劳节俭美德,树立自强不息典型,消除脱贫致富障碍,滋养“美丽乡村”的淳朴民风与文明乡风。

  要汇聚“农”的力量。古语云:“求人不如求己,佛不渡人人自渡;古往今来,自助者,天助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教育好、引导好村民,彻底改变“上急下怠”与“干部干、村民看”的被动局面。认真对待“青壮打工去,留下老与弱”的严峻现状,着力凝聚新农村建设力量。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培育村组带头人,全力引导青壮年扎根乡村,热情吸引乡贤与大中专毕业生报效桑梓。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开办图书室、广播站,开展文体活动,及时宣传政策法规与农业科技知识,培育村民热爱家乡的情怀,提高他们科学种植养殖的能力。更要加大镇村事权财权公开力度,实行“阳光村务”,调动农民当家作主建设家园改善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民以食为天,荆州沃野千里,素称膏腴之地,自古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粮仓之一。荆州人民应主动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继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勇毅精神,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优良传统,凝心聚力、勤奋耕耘,谱写荆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壮丽诗篇。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