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8日 星期三

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特约记者行:荆州文工团的激情岁月

来源: 荆州新闻网 2021-04-16

  

  (1965年以荆州文工团为骨干排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大风张良波)有一个文工团,每年曾在农村、工矿、部队演出上百场,在那个文化生活贫乏的年代,它给基层,它给普通群众带来了欢乐,这个文工团就是荆州地区文工团,尽管已经撤销了很多年,但它还长久地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1969年荆州地区文工团全体合影)

  荆州地区文工团经历了两次组建和撤销,第一次是1958年10月组建荆州专区文艺工作团,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过后,荆州地委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撤销了荆州专区文工团。

  

  1964年4月,地委决定恢复荆州地区文艺工作团,将“留根保苗”在公安歌剧团的原荆州文工团全体成员调回,并从原沙市文工团和天、潜、沔的花鼓剧团抽调了部分骨干演员,又从湖北省艺术学院分来了一批中专毕业生,另外招收了一部分在文艺上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共40多人第二次组建了荆州地区文艺工作团。

  

  建团初期,走乌兰牧骑的道路,演出以小型多样节目为主,排演了天沔花鼓《春姑拾斧》、《借牛》、《拦花轿》和小歌舞演唱节目,常年上山下乡演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乐队成员

  

  1965年又学习排演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亿万人民跟着毛泽东》、歌舞剧《收租院》、话剧《槐树庄》等大型剧目。文工团在编人员最多时曾达到150多人。

  

  198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县不办文工团,可将其转为艺术教育或艺术研究机构的文件精神,荆州地委决定于1985年7月撤销荆州地区文艺工作团,将其改建为荆州地区艺术学校。全团演职人员一部分转入艺术学校,一部分进入地区文化局戏工室,一部分调入荆州地区群众艺术馆,一部分人调其他单位工作,少数人调沙市人民艺术剧团。

  

  斗转星移,当年雄姿英发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儿孙绕膝的老者,但他们十分慷慨地把活力四射的成长经历奉献给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得1972年,他们带着《龙江颂》剧目到五三农场、京山、钟祥演出(当时这三个地方均为荆州管辖),当时正值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每天都是在农村的草台上露天演出,成群结队的农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演出现场,你拥我挤的站着看演出,台上台下一样投入,顾不了蚊虫叮咬,顾不了汗流浃背。

  

  演出结束后,大伙还要连夜拆台装箱。附近学校的教室就是我们的下榻“宾馆”,路边的水塘就是男生的露天浴室,然后课桌一拼,凉席一铺,倒头便睡,顷刻间粗细不匀的鼾声就交织成别样的“欢乐颂”。第二天一早,又得装车转场,准备下一场演出。

  

  (2013年原荆州文工团战友欢聚合影)

  荆州文工团自1958年组建至1962年撤销的4年间就演出各类剧(节)目数十个,1964年恢复荆州地区文工团以后又演出大型戏剧60台,小戏41个,小型歌舞、声乐、器乐、曲艺等节目160多个,造就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表演艺术人才,为党输送了一批有作为的文化干部,为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繁荣党的文艺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

  

  (京剧《龙江颂》)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文工团还自创了“竹竿舞台”,奔赴到松滋黄龙桥、京山厂河、钟祥客店演出,让山区农民也能看到大戏《龙江颂》。

  

  原荆州文工团的乐队人员,后来大都成为荆沙地区的骨干成员,有的甚至成为国内音乐界的大师、教授和学者。

  

  (话剧《平凡的岗位》)

  1974年2月文工团又以创作的话剧《平凡的岗位》(戴桢楚、黄乃荣编剧)参加了全省创作剧目调演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作为调演优秀剧目在武汉军区礼堂向省委汇报演出,之后又被列为湖北省参加中南会演的剧目之一。

  

  歌剧《刘三姐》:1978年,文工团复排演出歌舞剧《刘三姐》,演出效果仍然很好,场场满座。该剧的艺术魅力和演员不断提高的表演水平,使《刘三姐》久演不衰。并成为荆州文工团演出场次较多的一台保留剧目。

  

  话剧《302号案件》:这是一台深受荆沙观众欢迎的反谍斗争戏。在沙市新纱厂演出时,工人们一再要求加场。

  

  话剧《一0三一谋杀案》

  

  话剧《于无声处》:1978年11月,文工团排演了优秀话剧《于无声处》,该剧歌颂了敢于与“四人帮”公开斗争的青年英雄,赞美了坚强不屈的老一辈革命家,鞭挞了出卖灵魂的叛徒。

  

  话剧《白莲花》

  

  话剧《枫树湾》

  

  荆州花鼓戏《向老三招婿》

  

  话剧《台湾剑客》

  

  歌剧《三凤求凰》

  

  歌剧《半把剪刀》

  

  话剧《泪血樱花》

  

  歌剧《王熙凤》

  

  话剧《唐人街上的传说》

  

  歌剧《货郎与小姐》

  

  话剧《爱情的审判》

  

  话剧《抓壮丁》

  

  话剧《七十二家房客》

  本篇文字和图片资料选自《荆州文工团纪念册》,特此鸣谢。

编辑: 管理
  • 荆州新闻网微信

  • 无线荆州APP

  • HI荆州抖音号

  • 跟着小风走微信

  • 江汉就业通微信

荆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荆州新闻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信息,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网络电视

  • 特约记者行:这些老旧生活小区重新焕发青春 11-03

  • 特约记者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张金春 11-01

  • 特约记者行:升级版楚王车马阵气势恢宏 10-29

  • 特约记者行:同心园,在这里读懂统战情怀 10-27